抗戰時,中國士兵整天就吃這些,還是堅持到了日寇投降的最後一刻

抗日戰爭 鹹菜 醬油 醃菜 鹿九淵 鹿九淵 2017-09-09

前言:中國是一個有著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的國家。然而,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伙食連最起碼的“溫飽”都不能保障。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官兵們依然在戰場上浴血奮戰。

當時一名軍人在通常情況下每天消耗的熱量為3000大卡左右,如果身處作戰環境則更要消耗4000到7000大卡不等的熱量。

因此,軍隊伙食標準規定,每名士兵每天分配到的口糧,包含主食和副食在內,不得少於1.5公斤。其中,主食不得少於0.75公斤,還應保證罐頭肉、乾菜、鹹菜、醬油等副食品的供應。

抗戰時,中國士兵整天就吃這些,還是堅持到了日寇投降的最後一刻

軍中伙食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抗戰時期,士兵在駐訓期間每天標準僅僅有主食九兩米。而且,這九兩米中還摻雜著不少碎石子、穀殼、粗糠、稗子、小蟲子這類東西,所以士兵們戲稱這種伙食為“八寶飯”。

至於副食,罐頭肉、醬油這些東西基本上是不用想了,因為想也沒有。伙伕出去買菜,運氣好的時候能買到青菜或者蘿蔔,運氣不好的話只能湊合著用鹹菜熬湯,一人分一勺。

當然,不排除遇到天上掉餡餅;伙伕出去買菜搞到點豬油或者碎醃肉,這對於士兵們來說那可是打牙祭的機會。一塊豬油在伙伕炒菜時在鍋裡蹭一下,滿盆青菜蘿蔔間點綴著些肉渣子,在當時可是了不得的一頓飯了。

抗戰時,中國士兵整天就吃這些,還是堅持到了日寇投降的最後一刻

《團長》中的伙食

不僅如此,士兵在戰鬥環境中甚至連九兩米都吃不到。

因為做飯需要生火,而生上火必然會招致日寇空襲。這意味著,伙伕只能趁著黃昏時開伙。因此軍隊一天只能吃早晚兩頓飯,也就是六兩米的主食。

有時戰鬥最激烈時,伙伕們經常冒著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把做好的飯送到前線。但是等送到將士們手裡時都已經發黴了,因此在很多時候士兵都是靠便於攜帶的大餅和炒麵填肚子。

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官兵仍然憑藉著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堅持抵抗了八年之久。

抗戰時,中國士兵整天就吃這些,還是堅持到了日寇投降的最後一刻

國軍精銳

當然,如果要說所有的抗日軍隊都是吃著這種伙食,那也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了。

例如當時中國唯一一支機械化部隊,其伙食必須保證足量的一日三餐。此外,軍校“學生兵”們每餐有四菜一湯,雖說還是以青菜蘿蔔為主、沒多少肉,但也比別的雜牌軍好太多。

另外,參加境外抗戰的軍隊由於得到了盟國支援,伙食質量則更高。

他們營地裡,每天都能見到兩隻特大鐵桶。一隻裝的是以“斯帕姆”午餐肉為主的熱燉菜,一隻裝的是煮成糊狀的壓縮餅乾。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熱量和分量管夠。

抗戰時,中國士兵整天就吃這些,還是堅持到了日寇投降的最後一刻

用餐的士兵

平時的伙食是大桶裝著的米飯和大桶醃著的酸菜,配上美國人提供的一點肉罐頭。普通士兵每天能分到足夠半磅蔬菜、4兩豬肉和4兩牛肉。一定級別以上的軍官和隨軍翻譯則還有額外的咖啡、菸草和糖果配給。

駐訓之餘或者從前線回後方休整的時,官兵們還時不時三五成群地跑到華僑開的中餐館去吃點好的;對於普通的大頭兵來說,能不能活著回家都是未知之數,不如拿著薪水好好大吃一頓。

最後提一下,抗日神劇裡常見的三炮臺香菸和白蘭地酒,以及美麗的交際花陪伴軍官用餐的鏡頭,確實是有這情況的,但應該佔是極少數。

抗戰時,中國士兵整天就吃這些,還是堅持到了日寇投降的最後一刻

用餐的將領

其一,畢竟不能要求每個軍官都這麼高的自律性與自制力,其二,“暖飽思淫慾”,如果軍官們都縱情聲色,也斷然不會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