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買買買 孩子成為“碎鈔機”?一些家長面臨“甜蜜的負擔”'

"

筆記本電腦5000元,手機2000元,衣物2000元,行李箱500元,預備生活費1萬元……孩子今年考上大學的湖北籍家長肖先生的購物單上有一長串數字。

又到開學季,從大學到幼兒園,大到數百萬元的學區房,小到幾十元的教輔用品,為了給孩子創造條件,家長捨得花錢,商家們也瞅準了商機。一些家長無奈地說:開學“買買買”已成為“碎鈔機”。專家呼籲,應防止過度消費,養成孩子相互攀比的不良習氣,要讓開學經濟轉變成“經濟”開學。

“老大到了上學年齡,趕在今年登記入學前買了一套學區房,花了150多萬元。我和愛人是工薪階層,多虧了家裡老人支持。”蘭州的蘇先生說。

在很多城市,動輒幾百萬元的學區房成為許多家長開學買買買的“終極消費”。北京西城區的一家房產中介人員告訴記者,每年下半學期前,是學區房交易的高峰期,他們也會因此加大營銷力度。

“家長們為了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機會,捨得投入,願意付出。”這位中介人員說。

相對於學區房這樣的“大宗商品”,更常見的則是家長們為孩子置辦電子產品、衣物等。一家電商平臺的工作人員表示,每年的開學期間,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會開展針對學生的促銷活動。而事實上,這段時間也是這類產品的銷售旺季。記者發現,北京的一些商場甚至推出了“持錄取通知書或學生證打折”的活動。

“不要說大學,現在中小學生用手機的都不在少數。孩子們之間也難免會有攀比心理,而家長們‘盡力給孩子創造好條件’的心理實際上助長了這種攀比。”徐莎是北京一所中學的班主任,她發現,每年一開學,班上的學生聚在一起,常常討論暑假去哪裡旅遊了、新買了什麼電子產品等話題,而這些又和家長的消費能力相關。

在教輔用品方面,一些家長在選購時,也體現出了“獨到”之處。一支中性筆20多元,一支鋼筆數百元……教輔市場上的進口品牌文具受到了家長歡迎。記者瞭解到,這些價格高昂的產品除了標榜自身的“高質量”外,還聲稱“更環保”,不少家長就是衝著“更環保”的噱頭去購買的。

實際上,開學買買買已成為不少家長的負擔。“到了要上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是個‘碎鈔機’。”這是不少家長的共鳴。不過,要麼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有,自己家孩子如果沒有會自卑”,要麼是“為了孩子,再大投入都值得”,這種開學買買買更像是家長們“甜蜜的負擔”。

但是,有教育專家提醒,學生沒有獨立經濟能力,家長應該理性消費,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這樣有助於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開學經濟”容易滋生攀比之風,學校可以給予必要的引導,將正確消費觀教育納入進來,把“開學經濟”變成“經濟”開學。(記者鄧崎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