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德收購戲 拿下26億上海國正中心的規模與角色紛爭

凱德集團 投資 中國信託 建築 贏商網 2017-06-15

五彩棒棒糖王國,讓人童心氾濫。但商業世界中,利益的天平卻從未停擺,兒童節也不例外。

6月1日,凱德集團發佈消息稱,公司於今日收購上海楊浦區商辦物業國正中心,同時出讓位於漕河涇開發區的凱科國際大廈。

“一方面通過成熟物業釋放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將資本再分配至增長性物業,加強凱德在一線城市的發展立足點。”凱德方面如是解釋“一進一退”的買賣。

其實,此次拿下價值26.4億的國正中心前,凱德的上一次收購生意發生在去年8月19日,彼時其通過凱德商用中國信託(以下簡稱CRCT)15億將成都凱丹廣場納入囊中。

雖然前者發生在一線,後者在二線,但它們同屬凱德發力的五大核心城市集群佈局圈中。為了做大這些城市的規模,赤裸裸的收購之外,凱德使出的另一殺手鐗則是“輕資產輸出”。自去年8月宣佈該路線後,截至目前凱德在中國已經簽下了三個購物中心管理合同。

如此看來,當中國商業地產從“開發時代”步入“運營和資產管理時代”,凱德扮演的角色出現了微變。趕潮流的它,慢慢將“開發者”身份隱去,凸顯的則是“運營者”和“資管者”的角色,背後離不開的則是一二線土地市場資源的稀缺與競爭之殘酷。

兒童節買賣大戲

凱德資料顯示,此次100%全購的上海國正中心資產價值26.4億元,位於上海楊浦區五角場商圈中。

該目標資產地上總建築面積為80701平方米,共有三座辦公樓及配套的商業裙樓。其於2016年第四季度完工,其中一座建築面積為18,000平方米的辦公樓已滿租。

考慮到五角場區域交通便利、高校資源集中及扎堆的跨國公司,凱德方面預測稱,“未來國正中心將會有不少世界級跨國公司入駐,看好剩餘商業租賃面積前景。”

“商業市場快速發展以及辦公樓需求日益旺盛,預計到2020年,上海將超越香港成為大中華地區最大的辦公樓市場。國正中心所處的五角場板塊,正是新型創新商業區,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租金收入。”凱德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羅臻毓補充道。

這邊廂大手筆購入上海國正中心,那邊廂凱德在同日將凱科國際大廈的100%權益出讓給一長期合作伙伴整體持有。

據頭條君瞭解,凱科國際大廈位於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內,資產價值15.6億元人民幣,項目總建築面積為40,445平方米。該交易預計將於2017年6月完成。

對此,凱德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羅臻毓指出,凱德於2008年購入凱科國際大廈,通過8年專業的國際資產管理實踐,目前凱科已是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租金最高的辦公樓之一。

於凱德而言,這種“一退一進”並不奇怪。“隨著凱德在中國一線城市業務深耕,收購具備良好收益率的經營性辦公樓資產,將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益和現金流,提高股東回報率。”

完成兒童節這筆買賣後,凱德在上海擁有或管理的商業及綜合體項目達到17個,總建築面積超過130萬平方米。

除國正中心外,其餘項目包括上海來福士、長寧來福士、凱德星貿中心、凱德大廈、凱德龍之夢虹口、凱德龍之夢閔行和凱德晶萃廣場Lu One7個綜合體項目及凱德七寶購物廣場購物中心。

此外,還有上海淮海路雅詩閣公寓、上海衡山雅詩閣公寓、上海徐匯盛捷公寓、上海馨樂亭碧雲服務公寓、上海馨樂庭大華錦繡服務公寓、上海馨樂庭香溢服務公寓、上海盛捷中環外高橋服務公寓7家服務公寓及趣存自助倉Store Hub。

當然,上海並不是近兩年凱德留下收購痕跡的唯一城市。去年8月19日,凱德集團旗下凱德商用中國信託管理有限公司用15億收購成都城南高新區新南天地片區的凱丹廣場。

至此,2003年首入成都的凱德在該城市共持有的物業數量增至14個,包括3個綜合體、4個住宅、4個服務公寓、3個購物中心。

規模與角色紛爭

雖然一個發生在魔都上海,一個發生在天府之國成都,但二者殊途同歸,即做大凱德在一二線城市的資產規模。

時間回到2013年,凱德集團啟動組織架構戰略調整,原有的八大業務門類會劃分成四大業務單位,分別為凱德新加坡、凱德中國、凱德商用和雅詩閣。

此外,凱德選擇了退市私有化以及出售了所擁有的澳洲置地(Australand)的股份。2014年8月份,整合工作才告一段落。

通過這一系列“減法”,凱德將佈局重點聚焦在中國五大核心城市集群(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蘇州/寧波,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武漢)和東南亞市場,同時聚焦綜合體戰略。

頭條君查閱官方資料獲悉,截至2016年底,凱德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的資產佔總體資產的93%,凱德集團聚焦的五大核心城市群的11個主要城市資產佔集團在中國總資產的86%。

如此看來,一二線城市已然成為凱德集團在中國佈局的絕對重心。對於三四線城市不良資產的迴避,羅臻毓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稱,暗藏在背後的是一套精準的投資回報評測體系,“精確到每一平方米的投資回報測算”。

以“收購”之法則去拓展盤子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可遇不可求”,或正式礙於這種不確定性,凱德在2016年8月正式宣佈了輕資產路線,開啟“自持為主,輸出管理為輔”的策略。

首個購物中心管理合同是與長沙先導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合作項目是“長沙湘江財富金融中心。進入2017年,凱德有先後在西安及成都簽下了第二、第三個合同。

按照協議,凱德將以輸出管理和品牌的形式參與合作項目的資產規劃、開業籌備、商業運營和資產管理。

“通過簽訂管理合同擴大其購物中心網絡,並作為長期持有商業項目這一主要發展策略的補充,以繼續增強規模優勢。”凱德於官方微信中指出。

規模的擴張,更多是量上累加。細究這些“量變”背後,是商業地產“開發時代”褪去,凱德在潮流中扮演的角色也發生變化,凸顯的是“運營者”和“資管者”。

對於這一點,羅臻毓在此前接受頭條君專訪指出,“首先要發揮規模優勢,形成規模化經營和品牌影響力的聚合效應。在此基礎上,疊加創新投資資本,使我們成為業內外首選的專業合作伙伴之一。”

角色的變化固然有著凱德長年“強處”的積澱,但避不開的客觀現實則是一二線城市地價飛漲、地王頻出。

“規模效應帶領我們走向價值高地,是企業穩定盈利和回報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能為了拿地而拿地,始終以合理回饋股東為己任。”羅臻毓如是解釋為何凱德缺席火爆的2016土拍現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