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後,逐漸沒落為窮國

中國有句諺語,叫“風水輪流轉”,這句話放在世界歷史領域同樣非常適用。1945年二戰結束後,亞洲和歐洲的許多國家,在蘇聯的影響下,紛紛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促使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了多國。在此後的一段時期,亞洲的中國和朝鮮等國,藉助制度優勢,而迅速發展成為新興的工農業國家。但是,此時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卻並不是中國和朝鮮,而是蘇聯在中亞的一個加盟共和國,這個國家便是烏茲別克斯坦

曾是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後,逐漸沒落為窮國

烏茲別克斯坦,在蘇聯時期名為“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烏茲別克”。此國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文明。近代之前,烏茲別克地區主要是波斯諸帝國的一部分(薩珊王朝、薩曼王朝等),烏茲別克人主要也是由波斯人、東伊朗人和突厥人融合而成,歷史基礎比較深厚。19世紀,這裡為沙俄所控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7年十月革命後,這裡迅速興建蘇維埃國家,並最終於1924年加入蘇聯

曾是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後,逐漸沒落為窮國

加入蘇聯後,烏茲別克開始大力改變原本的面貌。烏茲別克地處溫帶,全國60%以上的地區是低地和平原,境內又有鹹海、阿姆河、錫爾河等水資源寶庫,物產非常豐饒。所以加盟蘇聯後,烏茲別克就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外加蘇聯中央的支持,而迅速成為蘇聯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在蘇聯的專業化分工體系下,烏茲別克主要生產糧食、棉花、生絲、瓜果等,堪稱“蘇聯的農產品基地”。

曾是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後,逐漸沒落為窮國

烏茲別克農村

當農業取得巨大進步時,烏茲別克的工業也在快速發展。兩個五年計劃期間,烏茲別克初步建立了大型工業體系。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又將許多歐洲地區的工廠遷移至烏茲別克。與此同時,有140萬以上的烏茲別克人參加蘇軍,為保衛蘇聯而戰。二戰結束後,烏茲別克通過巨大的犧牲和卓越的戰功,而進一步換來了蘇聯中央的支持。許多年份,烏茲別克甚至有一半的財政預算來自於中央補貼。

曾是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後,逐漸沒落為窮國

蘇聯時代的烏茲別克城市

經過多年的努力建設,烏茲別克終於在20世紀60~80年代進入了“全盛時期”。彼時,蘇聯全國66%的棉花、49%的生絲、90%的洋麻、70%的羔羊皮產自烏茲別克。同時,烏茲別克境內擁有契卡洛夫(生產伊爾-76)、布哈拉工廠等大型軍事工業,可以為蘇聯軍隊提供部分武器與配件。首都塔什干也成為蘇聯中亞地區最大的城市(1976年《辭海》),同時也是蘇聯全國僅次於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基輔的第四大城市。

曾是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後,逐漸沒落為窮國

烏茲別克標誌上的工農聯合符號

但是,繁榮的表象之下,卻存在很多問題。首先,烏茲別克雖然與亞洲國家相比較為發達,但與歐洲國家相比仍很落後。其次,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烏茲別克主要生產農產品,順帶也製造一些工業產品,其日常生活用品卻依賴東歐國家提供,其許多財政補貼也需要中央提供。再次,烏茲別克存在族際矛盾問題,同時也受極端保守勢力的困擾。諸多弊端,不一而足,這就為後來衰落埋下了伏筆。

曾是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後,逐漸沒落為窮國

為了維持穩定,烏茲別克部署著不少蘇軍

1991年,蘇聯解體,烏茲別克儘管並不支持聯盟瓦解,但此時也不得不著眼於現實。蘇聯解體後,烏茲別克徹底變成了內陸國,又失去了與蘇聯中央的聯繫,經濟出現停滯乃至滑坡。與此同時,以烏伊運為代表的極端勢力死灰復燃,鄰國塔吉克和阿富汗也都爆發了內戰,由此產生了嚴重威脅。為此,烏茲別克只得沿用蘇聯時代的一些制度,包括嚴格管控進出口、限制過度開放,等等。這些措施無疑會壓抑經濟活力

曾是亞洲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後,逐漸沒落為窮國

故而從90年代至今,烏茲別克在大部分時間裡發展緩慢(也可以理解為穩健),最終被一些原本貧窮的國家所超越。到2017年,烏茲別克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僅和越南處於同一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講,現在的烏茲別克算得上是一個窮國了,與其在蘇聯時代的輝煌不可同日而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