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

新西蘭是南太平洋大洋洲的一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面積26萬8000多平方公里(英國約24.4萬),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人口約491萬。

14世紀,新西蘭所在主要為毛利人的居住地,1642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先後來到此地,1840年,這裡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新西蘭終於成為主權國家,獲得了完全自主,同時也是英聯邦的成員國之一。


"

新西蘭是南太平洋大洋洲的一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面積26萬8000多平方公里(英國約24.4萬),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人口約491萬。

14世紀,新西蘭所在主要為毛利人的居住地,1642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先後來到此地,1840年,這裡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新西蘭終於成為主權國家,獲得了完全自主,同時也是英聯邦的成員國之一。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成為主權國家之後,新西蘭各方面都開始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為了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7年,新西蘭國內人均GDP42000多美元,超過了曾經的“宗主國”英國(2017年英國人均GDP約為39900美元),其國民的幸福指數更是位居全球第八。

新西蘭的經濟雖然如此發達,但卻很悲催,因為它在國際上的的知名度、影響力、話語權等,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存在感很低,甚至還被人戲稱為“世界最沒有存在感的發達國家”。


"

新西蘭是南太平洋大洋洲的一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面積26萬8000多平方公里(英國約24.4萬),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人口約491萬。

14世紀,新西蘭所在主要為毛利人的居住地,1642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先後來到此地,1840年,這裡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新西蘭終於成為主權國家,獲得了完全自主,同時也是英聯邦的成員國之一。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成為主權國家之後,新西蘭各方面都開始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為了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7年,新西蘭國內人均GDP42000多美元,超過了曾經的“宗主國”英國(2017年英國人均GDP約為39900美元),其國民的幸福指數更是位居全球第八。

新西蘭的經濟雖然如此發達,但卻很悲催,因為它在國際上的的知名度、影響力、話語權等,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存在感很低,甚至還被人戲稱為“世界最沒有存在感的發達國家”。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作為南半球少有的發達國家之一,新西蘭的存在感為什麼會如此之低呢?主要有這2方面的原因:

1、硬傷——人口太少。新西蘭人均GDP很高,國民十分富裕,但無奈人口太少,擁有比英國還大的領土面積,但人口卻不足英國人口數量(6605萬)的零頭。正是因為如此,新西蘭的總GDP並不算高,存在感自然也就高不到哪裡去。


"

新西蘭是南太平洋大洋洲的一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面積26萬8000多平方公里(英國約24.4萬),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人口約491萬。

14世紀,新西蘭所在主要為毛利人的居住地,1642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先後來到此地,1840年,這裡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新西蘭終於成為主權國家,獲得了完全自主,同時也是英聯邦的成員國之一。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成為主權國家之後,新西蘭各方面都開始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為了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7年,新西蘭國內人均GDP42000多美元,超過了曾經的“宗主國”英國(2017年英國人均GDP約為39900美元),其國民的幸福指數更是位居全球第八。

新西蘭的經濟雖然如此發達,但卻很悲催,因為它在國際上的的知名度、影響力、話語權等,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存在感很低,甚至還被人戲稱為“世界最沒有存在感的發達國家”。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作為南半球少有的發達國家之一,新西蘭的存在感為什麼會如此之低呢?主要有這2方面的原因:

1、硬傷——人口太少。新西蘭人均GDP很高,國民十分富裕,但無奈人口太少,擁有比英國還大的領土面積,但人口卻不足英國人口數量(6605萬)的零頭。正是因為如此,新西蘭的總GDP並不算高,存在感自然也就高不到哪裡去。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2、鄰國風頭太強。說起大洋洲,相信絕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國家都是澳大利亞,沒法辦法,誰讓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呢。

澳大利亞幾乎奪走了整個大洋洲的光環和影響力,甚至還有人根本就不知道除了它之外的其他大洋洲國家,當然也包括新西蘭,因為更多的人都將其當成了歐洲國家。


"

新西蘭是南太平洋大洋洲的一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面積26萬8000多平方公里(英國約24.4萬),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人口約491萬。

14世紀,新西蘭所在主要為毛利人的居住地,1642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先後來到此地,1840年,這裡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新西蘭終於成為主權國家,獲得了完全自主,同時也是英聯邦的成員國之一。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成為主權國家之後,新西蘭各方面都開始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為了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7年,新西蘭國內人均GDP42000多美元,超過了曾經的“宗主國”英國(2017年英國人均GDP約為39900美元),其國民的幸福指數更是位居全球第八。

新西蘭的經濟雖然如此發達,但卻很悲催,因為它在國際上的的知名度、影響力、話語權等,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存在感很低,甚至還被人戲稱為“世界最沒有存在感的發達國家”。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作為南半球少有的發達國家之一,新西蘭的存在感為什麼會如此之低呢?主要有這2方面的原因:

1、硬傷——人口太少。新西蘭人均GDP很高,國民十分富裕,但無奈人口太少,擁有比英國還大的領土面積,但人口卻不足英國人口數量(6605萬)的零頭。正是因為如此,新西蘭的總GDP並不算高,存在感自然也就高不到哪裡去。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2、鄰國風頭太強。說起大洋洲,相信絕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國家都是澳大利亞,沒法辦法,誰讓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呢。

澳大利亞幾乎奪走了整個大洋洲的光環和影響力,甚至還有人根本就不知道除了它之外的其他大洋洲國家,當然也包括新西蘭,因為更多的人都將其當成了歐洲國家。


世界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但存在感卻可有可無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之外,也有人認為,新西蘭的存在感之所以如此之低,與其國民低調,或者說是“悶聲發大財”的性格有關。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