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概括。

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一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他對學業、對事業熱情執著,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國人。時值先生逝世十週年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概括。

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一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他對學業、對事業熱情執著,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國人。時值先生逝世十週年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想從認識自我談起。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自我當然離自己最近,應該最容易認識。事實證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認識。我經常剖析自己。想回答“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我自信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的。

我認為,自己決不是什麼天才,決不是什麼奇材異能之士,自己只不過是一箇中不溜丟的人;但也不能說是蠢材。我說不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天賦。繪畫和音樂我都喜歡,但都沒有天賦。

在倫理道德方面,我的基礎也不雄厚和鞏固。我決沒有現在社會上認為的那樣好,那樣清高。一般人的印象是,我比較淡泊名利。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只因我的環境對我有大裨益,所以才造成了這一個假象。不過,我在這裡必須補充幾句。我決不會奔走、鑽營、吹牛、拍馬,只問目的,不擇手段。那不是我的作風,我一輩子沒有幹過。

我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的人。考慮問題有時候細如毫髮。我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我自認能達到百分之六十。我認為,一個人除了為自己著想外,能為別人著想的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是一個好人。我過去犯過許多錯誤,傷害了一些人。但那決不是有意為之,是為我的水平低修養不夠所支配的。在這裡,我還必須再做一下“老王”,自我吹噓一番。在大是大非問題前面,我會一反謹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計個人利害。我覺得,這是我身上的亮點,頗值得驕傲的。總之,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個不講原則的濫好人。

我經常說,我少無大志,中無大志,老也無大志。這都是實情。能夠有點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滿足了。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子。已經有了幾本傳記,聽說還有人正在寫作。至於單篇的文章數量更大。其中說的當然都是好話,當然免不了大量溢美之詞。別人寫的傳記和文章,我基本上都不看。我感謝作者,他們都是一片好心。我經常說,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我感到慚愧。

"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概括。

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一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他對學業、對事業熱情執著,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國人。時值先生逝世十週年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想從認識自我談起。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自我當然離自己最近,應該最容易認識。事實證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認識。我經常剖析自己。想回答“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我自信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的。

我認為,自己決不是什麼天才,決不是什麼奇材異能之士,自己只不過是一箇中不溜丟的人;但也不能說是蠢材。我說不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天賦。繪畫和音樂我都喜歡,但都沒有天賦。

在倫理道德方面,我的基礎也不雄厚和鞏固。我決沒有現在社會上認為的那樣好,那樣清高。一般人的印象是,我比較淡泊名利。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只因我的環境對我有大裨益,所以才造成了這一個假象。不過,我在這裡必須補充幾句。我決不會奔走、鑽營、吹牛、拍馬,只問目的,不擇手段。那不是我的作風,我一輩子沒有幹過。

我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的人。考慮問題有時候細如毫髮。我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我自認能達到百分之六十。我認為,一個人除了為自己著想外,能為別人著想的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是一個好人。我過去犯過許多錯誤,傷害了一些人。但那決不是有意為之,是為我的水平低修養不夠所支配的。在這裡,我還必須再做一下“老王”,自我吹噓一番。在大是大非問題前面,我會一反謹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計個人利害。我覺得,這是我身上的亮點,頗值得驕傲的。總之,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個不講原則的濫好人。

我經常說,我少無大志,中無大志,老也無大志。這都是實情。能夠有點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滿足了。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子。已經有了幾本傳記,聽說還有人正在寫作。至於單篇的文章數量更大。其中說的當然都是好話,當然免不了大量溢美之詞。別人寫的傳記和文章,我基本上都不看。我感謝作者,他們都是一片好心。我經常說,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我感到慚愧。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自己是喜歡而且習慣於講點實話的人。講別人,講自己,我都希望能夠講得實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現在困居病房,長晝無聊,除了照樣舞筆弄墨之外,也常考慮一些與自己學術研究有關的問題,憑自己那一點自知之明,考慮自己學術上有否“功業”,有什麼“功業”。我儘量保持客觀態度。過於謙虛是矯情,過於自吹自擂是老王,二者皆為我所不敢取。我在下面就“夫子自道”一番。

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

根據我自己的估算,我的學術研究的第一階段是德國十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原始佛教梵語,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這方面的題目。

1946年回國以後,由於缺少最起碼的資料和書刊,原來做的研究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改行,我就轉向佛教史研究,包括印度、中亞以及中國佛教史在內。在印度佛教史方面,我給與釋迦牟尼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提婆達多翻了案,平了反。在中亞和中國內地的佛教信仰中,我發現了彌勒信仰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算是發前人未發之覆。

我一向重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研究。在這方面,我不但寫過不少的文章,而且在我的許多著作中也貫徹了這種精神。長達約八十萬字的《糖史》就是一個好例子。

"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概括。

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一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他對學業、對事業熱情執著,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國人。時值先生逝世十週年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想從認識自我談起。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自我當然離自己最近,應該最容易認識。事實證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認識。我經常剖析自己。想回答“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我自信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的。

我認為,自己決不是什麼天才,決不是什麼奇材異能之士,自己只不過是一箇中不溜丟的人;但也不能說是蠢材。我說不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天賦。繪畫和音樂我都喜歡,但都沒有天賦。

在倫理道德方面,我的基礎也不雄厚和鞏固。我決沒有現在社會上認為的那樣好,那樣清高。一般人的印象是,我比較淡泊名利。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只因我的環境對我有大裨益,所以才造成了這一個假象。不過,我在這裡必須補充幾句。我決不會奔走、鑽營、吹牛、拍馬,只問目的,不擇手段。那不是我的作風,我一輩子沒有幹過。

我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的人。考慮問題有時候細如毫髮。我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我自認能達到百分之六十。我認為,一個人除了為自己著想外,能為別人著想的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是一個好人。我過去犯過許多錯誤,傷害了一些人。但那決不是有意為之,是為我的水平低修養不夠所支配的。在這裡,我還必須再做一下“老王”,自我吹噓一番。在大是大非問題前面,我會一反謹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計個人利害。我覺得,這是我身上的亮點,頗值得驕傲的。總之,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個不講原則的濫好人。

我經常說,我少無大志,中無大志,老也無大志。這都是實情。能夠有點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滿足了。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子。已經有了幾本傳記,聽說還有人正在寫作。至於單篇的文章數量更大。其中說的當然都是好話,當然免不了大量溢美之詞。別人寫的傳記和文章,我基本上都不看。我感謝作者,他們都是一片好心。我經常說,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我感到慚愧。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自己是喜歡而且習慣於講點實話的人。講別人,講自己,我都希望能夠講得實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現在困居病房,長晝無聊,除了照樣舞筆弄墨之外,也常考慮一些與自己學術研究有關的問題,憑自己那一點自知之明,考慮自己學術上有否“功業”,有什麼“功業”。我儘量保持客觀態度。過於謙虛是矯情,過於自吹自擂是老王,二者皆為我所不敢取。我在下面就“夫子自道”一番。

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

根據我自己的估算,我的學術研究的第一階段是德國十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原始佛教梵語,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這方面的題目。

1946年回國以後,由於缺少最起碼的資料和書刊,原來做的研究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改行,我就轉向佛教史研究,包括印度、中亞以及中國佛教史在內。在印度佛教史方面,我給與釋迦牟尼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提婆達多翻了案,平了反。在中亞和中國內地的佛教信仰中,我發現了彌勒信仰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算是發前人未發之覆。

我一向重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研究。在這方面,我不但寫過不少的文章,而且在我的許多著作中也貫徹了這種精神。長達約八十萬字的《糖史》就是一個好例子。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下面談一談自己的散文創作。我從中學起就好舞筆弄墨。到了高中,受到了董秋芳老師的鼓勵。從那以後的七十年中,一直寫作不輟。我認為是純散文的也寫了幾十萬字之多,但我自己喜歡的卻為數極少。評論家也有評我的散文的,一般說來,我都是不看的。前幾天,病房裡的一位小護士告訴我,她在回家的路上一氣讀了我五篇散文,她覺得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向上的感覺。這種天真無邪的評語是對我最高的鼓勵。

還要說幾句關於翻譯的話。我從不同文字中翻譯了不少文學作品,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

"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概括。

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一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他對學業、對事業熱情執著,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國人。時值先生逝世十週年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想從認識自我談起。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自我當然離自己最近,應該最容易認識。事實證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認識。我經常剖析自己。想回答“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我自信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的。

我認為,自己決不是什麼天才,決不是什麼奇材異能之士,自己只不過是一箇中不溜丟的人;但也不能說是蠢材。我說不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天賦。繪畫和音樂我都喜歡,但都沒有天賦。

在倫理道德方面,我的基礎也不雄厚和鞏固。我決沒有現在社會上認為的那樣好,那樣清高。一般人的印象是,我比較淡泊名利。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只因我的環境對我有大裨益,所以才造成了這一個假象。不過,我在這裡必須補充幾句。我決不會奔走、鑽營、吹牛、拍馬,只問目的,不擇手段。那不是我的作風,我一輩子沒有幹過。

我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的人。考慮問題有時候細如毫髮。我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我自認能達到百分之六十。我認為,一個人除了為自己著想外,能為別人著想的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是一個好人。我過去犯過許多錯誤,傷害了一些人。但那決不是有意為之,是為我的水平低修養不夠所支配的。在這裡,我還必須再做一下“老王”,自我吹噓一番。在大是大非問題前面,我會一反謹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計個人利害。我覺得,這是我身上的亮點,頗值得驕傲的。總之,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個不講原則的濫好人。

我經常說,我少無大志,中無大志,老也無大志。這都是實情。能夠有點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滿足了。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子。已經有了幾本傳記,聽說還有人正在寫作。至於單篇的文章數量更大。其中說的當然都是好話,當然免不了大量溢美之詞。別人寫的傳記和文章,我基本上都不看。我感謝作者,他們都是一片好心。我經常說,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我感到慚愧。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自己是喜歡而且習慣於講點實話的人。講別人,講自己,我都希望能夠講得實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現在困居病房,長晝無聊,除了照樣舞筆弄墨之外,也常考慮一些與自己學術研究有關的問題,憑自己那一點自知之明,考慮自己學術上有否“功業”,有什麼“功業”。我儘量保持客觀態度。過於謙虛是矯情,過於自吹自擂是老王,二者皆為我所不敢取。我在下面就“夫子自道”一番。

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

根據我自己的估算,我的學術研究的第一階段是德國十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原始佛教梵語,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這方面的題目。

1946年回國以後,由於缺少最起碼的資料和書刊,原來做的研究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改行,我就轉向佛教史研究,包括印度、中亞以及中國佛教史在內。在印度佛教史方面,我給與釋迦牟尼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提婆達多翻了案,平了反。在中亞和中國內地的佛教信仰中,我發現了彌勒信仰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算是發前人未發之覆。

我一向重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研究。在這方面,我不但寫過不少的文章,而且在我的許多著作中也貫徹了這種精神。長達約八十萬字的《糖史》就是一個好例子。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下面談一談自己的散文創作。我從中學起就好舞筆弄墨。到了高中,受到了董秋芳老師的鼓勵。從那以後的七十年中,一直寫作不輟。我認為是純散文的也寫了幾十萬字之多,但我自己喜歡的卻為數極少。評論家也有評我的散文的,一般說來,我都是不看的。前幾天,病房裡的一位小護士告訴我,她在回家的路上一氣讀了我五篇散文,她覺得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向上的感覺。這種天真無邪的評語是對我最高的鼓勵。

還要說幾句關於翻譯的話。我從不同文字中翻譯了不少文學作品,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此外,在提倡新興學科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敦煌學,我在這方面沒有寫過多少文章,但對團結學者和推動這項研究工作,我卻做出了一些貢獻。又如比較文學,關於比較文學的理論問題,我幾乎沒有寫過文章,因為我沒有研究。但是中國第一個比較文學研究會卻是在北大成立的,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此外,我還主編了幾種大型的學術叢書,比如《東方文化集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我覺得有相當大意義的工作是我把印度學引進了中國,或者也可以說,在中國過去有光輝歷史的有上千年曆史的印度研究又重新恢復起來。現在已經有了幾代傳人,方興未艾。

"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概括。

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一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他對學業、對事業熱情執著,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國人。時值先生逝世十週年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想從認識自我談起。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自我當然離自己最近,應該最容易認識。事實證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認識。我經常剖析自己。想回答“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我自信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的。

我認為,自己決不是什麼天才,決不是什麼奇材異能之士,自己只不過是一箇中不溜丟的人;但也不能說是蠢材。我說不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天賦。繪畫和音樂我都喜歡,但都沒有天賦。

在倫理道德方面,我的基礎也不雄厚和鞏固。我決沒有現在社會上認為的那樣好,那樣清高。一般人的印象是,我比較淡泊名利。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只因我的環境對我有大裨益,所以才造成了這一個假象。不過,我在這裡必須補充幾句。我決不會奔走、鑽營、吹牛、拍馬,只問目的,不擇手段。那不是我的作風,我一輩子沒有幹過。

我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的人。考慮問題有時候細如毫髮。我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我自認能達到百分之六十。我認為,一個人除了為自己著想外,能為別人著想的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是一個好人。我過去犯過許多錯誤,傷害了一些人。但那決不是有意為之,是為我的水平低修養不夠所支配的。在這裡,我還必須再做一下“老王”,自我吹噓一番。在大是大非問題前面,我會一反謹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計個人利害。我覺得,這是我身上的亮點,頗值得驕傲的。總之,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個不講原則的濫好人。

我經常說,我少無大志,中無大志,老也無大志。這都是實情。能夠有點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滿足了。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子。已經有了幾本傳記,聽說還有人正在寫作。至於單篇的文章數量更大。其中說的當然都是好話,當然免不了大量溢美之詞。別人寫的傳記和文章,我基本上都不看。我感謝作者,他們都是一片好心。我經常說,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我感到慚愧。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自己是喜歡而且習慣於講點實話的人。講別人,講自己,我都希望能夠講得實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現在困居病房,長晝無聊,除了照樣舞筆弄墨之外,也常考慮一些與自己學術研究有關的問題,憑自己那一點自知之明,考慮自己學術上有否“功業”,有什麼“功業”。我儘量保持客觀態度。過於謙虛是矯情,過於自吹自擂是老王,二者皆為我所不敢取。我在下面就“夫子自道”一番。

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

根據我自己的估算,我的學術研究的第一階段是德國十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原始佛教梵語,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這方面的題目。

1946年回國以後,由於缺少最起碼的資料和書刊,原來做的研究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改行,我就轉向佛教史研究,包括印度、中亞以及中國佛教史在內。在印度佛教史方面,我給與釋迦牟尼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提婆達多翻了案,平了反。在中亞和中國內地的佛教信仰中,我發現了彌勒信仰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算是發前人未發之覆。

我一向重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研究。在這方面,我不但寫過不少的文章,而且在我的許多著作中也貫徹了這種精神。長達約八十萬字的《糖史》就是一個好例子。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下面談一談自己的散文創作。我從中學起就好舞筆弄墨。到了高中,受到了董秋芳老師的鼓勵。從那以後的七十年中,一直寫作不輟。我認為是純散文的也寫了幾十萬字之多,但我自己喜歡的卻為數極少。評論家也有評我的散文的,一般說來,我都是不看的。前幾天,病房裡的一位小護士告訴我,她在回家的路上一氣讀了我五篇散文,她覺得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向上的感覺。這種天真無邪的評語是對我最高的鼓勵。

還要說幾句關於翻譯的話。我從不同文字中翻譯了不少文學作品,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此外,在提倡新興學科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敦煌學,我在這方面沒有寫過多少文章,但對團結學者和推動這項研究工作,我卻做出了一些貢獻。又如比較文學,關於比較文學的理論問題,我幾乎沒有寫過文章,因為我沒有研究。但是中國第一個比較文學研究會卻是在北大成立的,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此外,我還主編了幾種大型的學術叢書,比如《東方文化集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我覺得有相當大意義的工作是我把印度學引進了中國,或者也可以說,在中國過去有光輝歷史的有上千年曆史的印度研究又重新恢復起來。現在已經有了幾代傳人,方興未艾。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以上是我根據我那一點自知之明對自己“功業”的評估,是我的“優勝紀略”。但是,我自己最滿意的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自己胡思亂想關於“天人合一”的新解。我的“天人合一”要求的是人與大自然要做朋友,不要成為敵人。

而要說從我身上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就是勤奮。我一生不敢懈怠。

2002年10月3日寫畢


(本文編選自《居京瑣記》,作者季羨林,篇幅所限,略有刪節。圖片來自網絡)



"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概括。

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一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他對學業、對事業熱情執著,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國人。時值先生逝世十週年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想從認識自我談起。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自我當然離自己最近,應該最容易認識。事實證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認識。我經常剖析自己。想回答“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我自信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的。

我認為,自己決不是什麼天才,決不是什麼奇材異能之士,自己只不過是一箇中不溜丟的人;但也不能說是蠢材。我說不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天賦。繪畫和音樂我都喜歡,但都沒有天賦。

在倫理道德方面,我的基礎也不雄厚和鞏固。我決沒有現在社會上認為的那樣好,那樣清高。一般人的印象是,我比較淡泊名利。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只因我的環境對我有大裨益,所以才造成了這一個假象。不過,我在這裡必須補充幾句。我決不會奔走、鑽營、吹牛、拍馬,只問目的,不擇手段。那不是我的作風,我一輩子沒有幹過。

我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的人。考慮問題有時候細如毫髮。我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我自認能達到百分之六十。我認為,一個人除了為自己著想外,能為別人著想的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是一個好人。我過去犯過許多錯誤,傷害了一些人。但那決不是有意為之,是為我的水平低修養不夠所支配的。在這裡,我還必須再做一下“老王”,自我吹噓一番。在大是大非問題前面,我會一反謹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計個人利害。我覺得,這是我身上的亮點,頗值得驕傲的。總之,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個不講原則的濫好人。

我經常說,我少無大志,中無大志,老也無大志。這都是實情。能夠有點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滿足了。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子。已經有了幾本傳記,聽說還有人正在寫作。至於單篇的文章數量更大。其中說的當然都是好話,當然免不了大量溢美之詞。別人寫的傳記和文章,我基本上都不看。我感謝作者,他們都是一片好心。我經常說,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我感到慚愧。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自己是喜歡而且習慣於講點實話的人。講別人,講自己,我都希望能夠講得實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現在困居病房,長晝無聊,除了照樣舞筆弄墨之外,也常考慮一些與自己學術研究有關的問題,憑自己那一點自知之明,考慮自己學術上有否“功業”,有什麼“功業”。我儘量保持客觀態度。過於謙虛是矯情,過於自吹自擂是老王,二者皆為我所不敢取。我在下面就“夫子自道”一番。

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

根據我自己的估算,我的學術研究的第一階段是德國十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原始佛教梵語,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這方面的題目。

1946年回國以後,由於缺少最起碼的資料和書刊,原來做的研究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改行,我就轉向佛教史研究,包括印度、中亞以及中國佛教史在內。在印度佛教史方面,我給與釋迦牟尼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提婆達多翻了案,平了反。在中亞和中國內地的佛教信仰中,我發現了彌勒信仰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算是發前人未發之覆。

我一向重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研究。在這方面,我不但寫過不少的文章,而且在我的許多著作中也貫徹了這種精神。長達約八十萬字的《糖史》就是一個好例子。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下面談一談自己的散文創作。我從中學起就好舞筆弄墨。到了高中,受到了董秋芳老師的鼓勵。從那以後的七十年中,一直寫作不輟。我認為是純散文的也寫了幾十萬字之多,但我自己喜歡的卻為數極少。評論家也有評我的散文的,一般說來,我都是不看的。前幾天,病房裡的一位小護士告訴我,她在回家的路上一氣讀了我五篇散文,她覺得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向上的感覺。這種天真無邪的評語是對我最高的鼓勵。

還要說幾句關於翻譯的話。我從不同文字中翻譯了不少文學作品,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此外,在提倡新興學科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敦煌學,我在這方面沒有寫過多少文章,但對團結學者和推動這項研究工作,我卻做出了一些貢獻。又如比較文學,關於比較文學的理論問題,我幾乎沒有寫過文章,因為我沒有研究。但是中國第一個比較文學研究會卻是在北大成立的,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此外,我還主編了幾種大型的學術叢書,比如《東方文化集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我覺得有相當大意義的工作是我把印度學引進了中國,或者也可以說,在中國過去有光輝歷史的有上千年曆史的印度研究又重新恢復起來。現在已經有了幾代傳人,方興未艾。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以上是我根據我那一點自知之明對自己“功業”的評估,是我的“優勝紀略”。但是,我自己最滿意的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自己胡思亂想關於“天人合一”的新解。我的“天人合一”要求的是人與大自然要做朋友,不要成為敵人。

而要說從我身上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就是勤奮。我一生不敢懈怠。

2002年10月3日寫畢


(本文編選自《居京瑣記》,作者季羨林,篇幅所限,略有刪節。圖片來自網絡)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居京瑣記》 季羨林◎著 北京出版社


"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概括。

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他一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他對學業、對事業熱情執著,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乃至每一個國人。時值先生逝世十週年之際,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想從認識自我談起。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自我當然離自己最近,應該最容易認識。事實證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認識。我經常剖析自己。想回答“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我自信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的。

我認為,自己決不是什麼天才,決不是什麼奇材異能之士,自己只不過是一箇中不溜丟的人;但也不能說是蠢材。我說不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天賦。繪畫和音樂我都喜歡,但都沒有天賦。

在倫理道德方面,我的基礎也不雄厚和鞏固。我決沒有現在社會上認為的那樣好,那樣清高。一般人的印象是,我比較淡泊名利。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只因我的環境對我有大裨益,所以才造成了這一個假象。不過,我在這裡必須補充幾句。我決不會奔走、鑽營、吹牛、拍馬,只問目的,不擇手段。那不是我的作風,我一輩子沒有幹過。

我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的人。考慮問題有時候細如毫髮。我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我自認能達到百分之六十。我認為,一個人除了為自己著想外,能為別人著想的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是一個好人。我過去犯過許多錯誤,傷害了一些人。但那決不是有意為之,是為我的水平低修養不夠所支配的。在這裡,我還必須再做一下“老王”,自我吹噓一番。在大是大非問題前面,我會一反謹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計個人利害。我覺得,這是我身上的亮點,頗值得驕傲的。總之,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個不講原則的濫好人。

我經常說,我少無大志,中無大志,老也無大志。這都是實情。能夠有點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滿足了。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子。已經有了幾本傳記,聽說還有人正在寫作。至於單篇的文章數量更大。其中說的當然都是好話,當然免不了大量溢美之詞。別人寫的傳記和文章,我基本上都不看。我感謝作者,他們都是一片好心。我經常說,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我感到慚愧。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我自己是喜歡而且習慣於講點實話的人。講別人,講自己,我都希望能夠講得實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現在困居病房,長晝無聊,除了照樣舞筆弄墨之外,也常考慮一些與自己學術研究有關的問題,憑自己那一點自知之明,考慮自己學術上有否“功業”,有什麼“功業”。我儘量保持客觀態度。過於謙虛是矯情,過於自吹自擂是老王,二者皆為我所不敢取。我在下面就“夫子自道”一番。

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

根據我自己的估算,我的學術研究的第一階段是德國十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原始佛教梵語,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這方面的題目。

1946年回國以後,由於缺少最起碼的資料和書刊,原來做的研究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改行,我就轉向佛教史研究,包括印度、中亞以及中國佛教史在內。在印度佛教史方面,我給與釋迦牟尼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提婆達多翻了案,平了反。在中亞和中國內地的佛教信仰中,我發現了彌勒信仰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算是發前人未發之覆。

我一向重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研究。在這方面,我不但寫過不少的文章,而且在我的許多著作中也貫徹了這種精神。長達約八十萬字的《糖史》就是一個好例子。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下面談一談自己的散文創作。我從中學起就好舞筆弄墨。到了高中,受到了董秋芳老師的鼓勵。從那以後的七十年中,一直寫作不輟。我認為是純散文的也寫了幾十萬字之多,但我自己喜歡的卻為數極少。評論家也有評我的散文的,一般說來,我都是不看的。前幾天,病房裡的一位小護士告訴我,她在回家的路上一氣讀了我五篇散文,她覺得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向上的感覺。這種天真無邪的評語是對我最高的鼓勵。

還要說幾句關於翻譯的話。我從不同文字中翻譯了不少文學作品,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此外,在提倡新興學科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敦煌學,我在這方面沒有寫過多少文章,但對團結學者和推動這項研究工作,我卻做出了一些貢獻。又如比較文學,關於比較文學的理論問題,我幾乎沒有寫過文章,因為我沒有研究。但是中國第一個比較文學研究會卻是在北大成立的,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此外,我還主編了幾種大型的學術叢書,比如《東方文化集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我覺得有相當大意義的工作是我把印度學引進了中國,或者也可以說,在中國過去有光輝歷史的有上千年曆史的印度研究又重新恢復起來。現在已經有了幾代傳人,方興未艾。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以上是我根據我那一點自知之明對自己“功業”的評估,是我的“優勝紀略”。但是,我自己最滿意的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自己胡思亂想關於“天人合一”的新解。我的“天人合一”要求的是人與大自然要做朋友,不要成為敵人。

而要說從我身上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就是勤奮。我一生不敢懈怠。

2002年10月3日寫畢


(本文編選自《居京瑣記》,作者季羨林,篇幅所限,略有刪節。圖片來自網絡)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居京瑣記》 季羨林◎著 北京出版社


大家風華 | 季羨林:我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好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