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1

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芯片。

其下游涵蓋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照明設備、工業控制器等電子、電氣設備。

可以說,但凡有點科技屬性的設備幾乎都需要芯片,這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裡無孔不入。

並且隨著社會科技進程的加快,我們所需要的運算量越來越大,我們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芯片的性能更好,數量更多,那麼芯片的總量和市場規模將會更大。

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達到3500億美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740億人民幣,從2010年的1424億到2018年5740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但與此同時,中國芯片90%都依賴於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僅低端芯片能夠自給。

世界前十大芯片企業中,還沒有看到中國大陸的身影。

如此看來,芯片行業市場廣闊,同時還有政府大力扶持和下游企業支持國產的意願,國產芯片前景不可限量。

但在龐大的市場這個事實之下,還有一個事實——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很集中

199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左右。

當時全球前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300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為60%。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414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約為83%。

"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1

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芯片。

其下游涵蓋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照明設備、工業控制器等電子、電氣設備。

可以說,但凡有點科技屬性的設備幾乎都需要芯片,這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裡無孔不入。

並且隨著社會科技進程的加快,我們所需要的運算量越來越大,我們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芯片的性能更好,數量更多,那麼芯片的總量和市場規模將會更大。

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達到3500億美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740億人民幣,從2010年的1424億到2018年5740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但與此同時,中國芯片90%都依賴於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僅低端芯片能夠自給。

世界前十大芯片企業中,還沒有看到中國大陸的身影。

如此看來,芯片行業市場廣闊,同時還有政府大力扶持和下游企業支持國產的意願,國產芯片前景不可限量。

但在龐大的市場這個事實之下,還有一個事實——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很集中

199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左右。

當時全球前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300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為60%。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414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約為83%。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779億美元,全球前十大企業銷售額為3448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份額比重的72.15%,前十五大企業佔比為79.75%。

"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1

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芯片。

其下游涵蓋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照明設備、工業控制器等電子、電氣設備。

可以說,但凡有點科技屬性的設備幾乎都需要芯片,這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裡無孔不入。

並且隨著社會科技進程的加快,我們所需要的運算量越來越大,我們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芯片的性能更好,數量更多,那麼芯片的總量和市場規模將會更大。

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達到3500億美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740億人民幣,從2010年的1424億到2018年5740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但與此同時,中國芯片90%都依賴於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僅低端芯片能夠自給。

世界前十大芯片企業中,還沒有看到中國大陸的身影。

如此看來,芯片行業市場廣闊,同時還有政府大力扶持和下游企業支持國產的意願,國產芯片前景不可限量。

但在龐大的市場這個事實之下,還有一個事實——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很集中

199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左右。

當時全球前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300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為60%。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414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約為83%。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779億美元,全球前十大企業銷售額為3448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份額比重的72.15%,前十五大企業佔比為79.75%。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通過上面兩幅圖所展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現象。

第一,這個行業從過去到現在,市場份額一直集中於少部分企業,頭部的幾個企業幾乎壟斷了絕大部分利潤。

第二,這個行業由於技術更迭很快,企業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那麼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上世紀,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數量幾乎佔據了排行榜的一半,而如今只剩寥寥兩三家,那些掉出排行榜的企業,有的破產被收購,有的為了保持競爭力而不得已相互合併。

這些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都有著強大的競爭力,無論是人才還是技術積累所構建的行業壁壘,都很高。

但,所謂的高壁壘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已物是人非。

目前,這種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依然還在,現有的頭部企業如果不能保持較高的敏感性,也會在下一輪技術浪潮中被新的競爭者所取代。

中國企業的發展也會遵循世界半導體的歷史發展規律,行業的市場份額會集中於少部分企業中。

"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1

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芯片。

其下游涵蓋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照明設備、工業控制器等電子、電氣設備。

可以說,但凡有點科技屬性的設備幾乎都需要芯片,這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裡無孔不入。

並且隨著社會科技進程的加快,我們所需要的運算量越來越大,我們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芯片的性能更好,數量更多,那麼芯片的總量和市場規模將會更大。

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達到3500億美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740億人民幣,從2010年的1424億到2018年5740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但與此同時,中國芯片90%都依賴於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僅低端芯片能夠自給。

世界前十大芯片企業中,還沒有看到中國大陸的身影。

如此看來,芯片行業市場廣闊,同時還有政府大力扶持和下游企業支持國產的意願,國產芯片前景不可限量。

但在龐大的市場這個事實之下,還有一個事實——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很集中

199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左右。

當時全球前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300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為60%。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414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約為83%。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779億美元,全球前十大企業銷售額為3448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份額比重的72.15%,前十五大企業佔比為79.75%。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通過上面兩幅圖所展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現象。

第一,這個行業從過去到現在,市場份額一直集中於少部分企業,頭部的幾個企業幾乎壟斷了絕大部分利潤。

第二,這個行業由於技術更迭很快,企業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那麼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上世紀,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數量幾乎佔據了排行榜的一半,而如今只剩寥寥兩三家,那些掉出排行榜的企業,有的破產被收購,有的為了保持競爭力而不得已相互合併。

這些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都有著強大的競爭力,無論是人才還是技術積累所構建的行業壁壘,都很高。

但,所謂的高壁壘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已物是人非。

目前,這種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依然還在,現有的頭部企業如果不能保持較高的敏感性,也會在下一輪技術浪潮中被新的競爭者所取代。

中國企業的發展也會遵循世界半導體的歷史發展規律,行業的市場份額會集中於少部分企業中。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集成電路製造產業分為上、中、下游,分別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如果再往上追溯還可延伸至更深的原材料、設備端。

"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1

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芯片。

其下游涵蓋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照明設備、工業控制器等電子、電氣設備。

可以說,但凡有點科技屬性的設備幾乎都需要芯片,這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裡無孔不入。

並且隨著社會科技進程的加快,我們所需要的運算量越來越大,我們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芯片的性能更好,數量更多,那麼芯片的總量和市場規模將會更大。

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達到3500億美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740億人民幣,從2010年的1424億到2018年5740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但與此同時,中國芯片90%都依賴於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僅低端芯片能夠自給。

世界前十大芯片企業中,還沒有看到中國大陸的身影。

如此看來,芯片行業市場廣闊,同時還有政府大力扶持和下游企業支持國產的意願,國產芯片前景不可限量。

但在龐大的市場這個事實之下,還有一個事實——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很集中

199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左右。

當時全球前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300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為60%。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414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約為83%。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779億美元,全球前十大企業銷售額為3448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份額比重的72.15%,前十五大企業佔比為79.75%。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通過上面兩幅圖所展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現象。

第一,這個行業從過去到現在,市場份額一直集中於少部分企業,頭部的幾個企業幾乎壟斷了絕大部分利潤。

第二,這個行業由於技術更迭很快,企業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那麼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上世紀,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數量幾乎佔據了排行榜的一半,而如今只剩寥寥兩三家,那些掉出排行榜的企業,有的破產被收購,有的為了保持競爭力而不得已相互合併。

這些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都有著強大的競爭力,無論是人才還是技術積累所構建的行業壁壘,都很高。

但,所謂的高壁壘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已物是人非。

目前,這種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依然還在,現有的頭部企業如果不能保持較高的敏感性,也會在下一輪技術浪潮中被新的競爭者所取代。

中國企業的發展也會遵循世界半導體的歷史發展規律,行業的市場份額會集中於少部分企業中。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集成電路製造產業分為上、中、下游,分別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如果再往上追溯還可延伸至更深的原材料、設備端。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上世紀,規模較大的集成電路企業基本是IDM模式,集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於一身,進入21世紀以來,分工合作成為了行業增長最迅速的方式。

高通、博通、臺積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根本原因是每項流程的支出越來越高,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集成電路每十八個月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性能翻一番,三大流程對應的技術只能以不斷“奔跑”的方式發展。

如果以IDM模式發展,意味著每一項的技術都需達到當前時代的先進水平,否則技術落後,就會拖累整個環節。

而每一項流程的投入都非常巨大。

例如,中國投資最大的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長江存儲為例,月產30萬片的晶圓廠用於閃存,總投資規劃是240億美元。

合肥長鑫投資72億美元,建成月產12.5萬片的12寸晶圓用於DRAM(存儲器的一種)。

全球技術最先進的芯片製造投資額都是幾十、上百億美元起步,多則數百億美元。

這僅僅只是三大環節中的製造環節。

在設計環節,開發一款特定應用的芯片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而且這種芯片需要不斷更新改進,這又需要資金的投入,否則技術落後意味著下游客戶的丟失。

一家大型企業這樣的研發項目有非常多。

開發一款主流的通用芯片則是耗資最大的,因為這種芯片市場規模最大,競爭對手實力極強,最重要的是這種級別的產品研發難度很大。

新成立的企業或者不成規模的企業,無法同時承擔IDM流程下的所有支出,只能專攻某一項。

只從事設計,不做製造和封裝測試的企業被稱為Fabless ,只從事製造的企業,被稱為Foundry,集全產業鏈於一身的則為IDM。

由於我國較少IDM類型的企業,所有IC設計類企業都是Fabless模式,且目前國內IC設計(芯片設計)體量超過IC製造(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細分行業。

Fabless類型的A股上市公司也比較多,不少投資者持有這類型企業。

因此我們下面的文章,將主要介紹Fabless模式下,應該注意的風險。

2

2014年,工信部統計,通過年審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有413家,如果算上近幾年因為國家鼓勵和支持下新成立的企業,那麼目前的企業數量會更多。

如果按照行業集中度必然提升的邏輯來推測,未來80%的市場被前20家企業佔有,那麼現在這麼多的設計企業要麼破產倒閉、要麼被收購,要麼只佔有較小的特定市場,難以擴大。

雖然許多行業最終的集中度都很高,但需要較長的時間,那麼表現較差的企業還有迴旋的餘地,且優勢的企業在形成壁壘的過程中,能夠相對清晰的捕捉,投資這些行業是比較容易辨別的。

芯片企業的發展更像是互聯網行業。行,市場都是你的;不行,連湯都喝不上。

但相比較互聯網行業,芯片行業的角度更尖銳,呈現短時間內直上直下的過山車式的發展。

諸位投資者下注的時候,可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因為這種不確定性會來的非常突然,國內很多的IC設計企業能夠快速做大,來自於下游豐富的應用場景突然的出現。

但來的快,消失的也快。

很多企業只做某一應用的單品,集中火力突破,取得傲人的成績,但其業績的起伏也受制於下游單品的銷售情況。

假如因科技進程,該種單品被淘汰了,那麼企業便瞬間被打回原型。

A股裡的IC設計企業的產品銷售變化:

"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1

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芯片。

其下游涵蓋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照明設備、工業控制器等電子、電氣設備。

可以說,但凡有點科技屬性的設備幾乎都需要芯片,這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裡無孔不入。

並且隨著社會科技進程的加快,我們所需要的運算量越來越大,我們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芯片的性能更好,數量更多,那麼芯片的總量和市場規模將會更大。

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達到3500億美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740億人民幣,從2010年的1424億到2018年5740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但與此同時,中國芯片90%都依賴於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僅低端芯片能夠自給。

世界前十大芯片企業中,還沒有看到中國大陸的身影。

如此看來,芯片行業市場廣闊,同時還有政府大力扶持和下游企業支持國產的意願,國產芯片前景不可限量。

但在龐大的市場這個事實之下,還有一個事實——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很集中

199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左右。

當時全球前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300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為60%。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414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約為83%。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779億美元,全球前十大企業銷售額為3448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份額比重的72.15%,前十五大企業佔比為79.75%。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通過上面兩幅圖所展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現象。

第一,這個行業從過去到現在,市場份額一直集中於少部分企業,頭部的幾個企業幾乎壟斷了絕大部分利潤。

第二,這個行業由於技術更迭很快,企業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那麼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上世紀,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數量幾乎佔據了排行榜的一半,而如今只剩寥寥兩三家,那些掉出排行榜的企業,有的破產被收購,有的為了保持競爭力而不得已相互合併。

這些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都有著強大的競爭力,無論是人才還是技術積累所構建的行業壁壘,都很高。

但,所謂的高壁壘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已物是人非。

目前,這種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依然還在,現有的頭部企業如果不能保持較高的敏感性,也會在下一輪技術浪潮中被新的競爭者所取代。

中國企業的發展也會遵循世界半導體的歷史發展規律,行業的市場份額會集中於少部分企業中。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集成電路製造產業分為上、中、下游,分別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如果再往上追溯還可延伸至更深的原材料、設備端。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上世紀,規模較大的集成電路企業基本是IDM模式,集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於一身,進入21世紀以來,分工合作成為了行業增長最迅速的方式。

高通、博通、臺積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根本原因是每項流程的支出越來越高,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集成電路每十八個月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性能翻一番,三大流程對應的技術只能以不斷“奔跑”的方式發展。

如果以IDM模式發展,意味著每一項的技術都需達到當前時代的先進水平,否則技術落後,就會拖累整個環節。

而每一項流程的投入都非常巨大。

例如,中國投資最大的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長江存儲為例,月產30萬片的晶圓廠用於閃存,總投資規劃是240億美元。

合肥長鑫投資72億美元,建成月產12.5萬片的12寸晶圓用於DRAM(存儲器的一種)。

全球技術最先進的芯片製造投資額都是幾十、上百億美元起步,多則數百億美元。

這僅僅只是三大環節中的製造環節。

在設計環節,開發一款特定應用的芯片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而且這種芯片需要不斷更新改進,這又需要資金的投入,否則技術落後意味著下游客戶的丟失。

一家大型企業這樣的研發項目有非常多。

開發一款主流的通用芯片則是耗資最大的,因為這種芯片市場規模最大,競爭對手實力極強,最重要的是這種級別的產品研發難度很大。

新成立的企業或者不成規模的企業,無法同時承擔IDM流程下的所有支出,只能專攻某一項。

只從事設計,不做製造和封裝測試的企業被稱為Fabless ,只從事製造的企業,被稱為Foundry,集全產業鏈於一身的則為IDM。

由於我國較少IDM類型的企業,所有IC設計類企業都是Fabless模式,且目前國內IC設計(芯片設計)體量超過IC製造(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細分行業。

Fabless類型的A股上市公司也比較多,不少投資者持有這類型企業。

因此我們下面的文章,將主要介紹Fabless模式下,應該注意的風險。

2

2014年,工信部統計,通過年審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有413家,如果算上近幾年因為國家鼓勵和支持下新成立的企業,那麼目前的企業數量會更多。

如果按照行業集中度必然提升的邏輯來推測,未來80%的市場被前20家企業佔有,那麼現在這麼多的設計企業要麼破產倒閉、要麼被收購,要麼只佔有較小的特定市場,難以擴大。

雖然許多行業最終的集中度都很高,但需要較長的時間,那麼表現較差的企業還有迴旋的餘地,且優勢的企業在形成壁壘的過程中,能夠相對清晰的捕捉,投資這些行業是比較容易辨別的。

芯片企業的發展更像是互聯網行業。行,市場都是你的;不行,連湯都喝不上。

但相比較互聯網行業,芯片行業的角度更尖銳,呈現短時間內直上直下的過山車式的發展。

諸位投資者下注的時候,可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因為這種不確定性會來的非常突然,國內很多的IC設計企業能夠快速做大,來自於下游豐富的應用場景突然的出現。

但來的快,消失的也快。

很多企業只做某一應用的單品,集中火力突破,取得傲人的成績,但其業績的起伏也受制於下游單品的銷售情況。

假如因科技進程,該種單品被淘汰了,那麼企業便瞬間被打回原型。

A股裡的IC設計企業的產品銷售變化: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過去依靠復讀機、MP3、平板電腦等芯片迅速成長的企業都面臨“中年危機”,然而從一個“新生兒”到“中年危機”到“完全消失”卻僅僅只有幾年的時間。

短暫而又倉促。

立志在復讀機或者MP3,亦或者平板電腦深耕的企業,都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上述的幾家企業,僅僅只是芯片領域裡殘酷現實的冰山一角,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上市是因為利用其他產品的增長,對衝了主營業務大幅下跌甚至消失的毀滅性打擊。

但又有多少企業能夠開發出新產品對衝業績下滑?

即便開發出新產品,誰又能保證這些產品過時之前,這些新公司能再次展現出強大的生機,開發出更多的新產品來對衝業績下滑?

尤其是還在成長中的絕大部分芯片企業,因為實力不允許,其能夠參與的領域註定是更新的或更小眾的市場。

在主流大眾的、規模最大的芯片這個“賭桌”上,卻還沒有資格參與,例如通用處理器(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CPU、GPU)、通用存儲器(內存)。

芯片設計類企業分為初期、中期、成熟期,越往成熟期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越強。

往往初期的企業能夠發展起來,最重要的不是人才、不是資本,而是獨到的眼光和運氣,因為此時不管是人才和資本,都是弱項。

這種時期的企業數量很多,但人才數量很少,基本的開發人員是標配,資本也不充足,但能夠瞄上一款即將爆發的消費電子,就能夠讓企業營收迅速做大。

抓住消費電子的爆發,運氣是最重要的。

前幾年,賭虛擬現實的,賭3D打印的,似乎就失敗了。

到了中期的企業,才能夠擁有相當的存活率和確定性,這時的企業能夠承受大面積的研發,同時產品線也相對豐富。

因為下游應用多,不怕某一產品突然消失導致營業收入的巨大波動,影響正常企業經營。

這時,部分優秀的企業有可能還佔據了需求穩定的應用,這種應用不太容易被淘汰,並且這樣行業的市場規模還很大。

例如華為的海思,海思早期做的便是視頻監控芯片,這塊業務隨著中國監控“天網”的發展,市場越來越大。

隨著往視頻監控芯片裡投入的錢越多,技術壁壘越厚實,又不用擔心這塊市場突然消失,導致投入的錢打了水漂。

佔據了某塊較大的專用芯片市場,然後投入資金研發其它專用芯片、通用芯片(通用處理器、通用存儲器)。

再配合下游龐大的市場需求,尤其是中國目前迫切的進口替代需求,這樣中期的企業很容易且很順利的就進階至成熟期。

成熟期的企業集資本、技術、人才於一身,壁壘非常厚,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研發失敗屬於毀滅性的打擊,但對於成熟期的企業就是磕磕碰碰。

即便所投入的許多項目都研發失敗了,企業依然能夠正常運轉。

這時期的企業最重要的,是戰略方向要對。

在戰略性大單品上一定要有競爭力,並且未來新的重磅級領域一定要成功參與,否則即便現在有優勢,在未來也很容易被趕超,甚至落伍。

目前,A股絕大部分的IC設計企業都處於初期,但好在的是,能夠上市的企業都賭對了第一輪,有最基礎的業務和逐漸積累的研發投入。

但在未來行業集中的過程中,不少的企業還是會淡出歷史的舞臺,也總會有企業展露頭角,大浪淘沙下也總會出現金子。

作為投資者的我們,投資這樣的企業,怎麼保命還是非常重要的。

保命的手段有二:

1、選擇企業

2、倉位分配

倉位分配,則看各位投資者的實際情況,自行把控,企業選擇方面,君臨將在下文中給大家列出一些可選範圍僅作為參考。

3

上文曾說過,初期企業的運氣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不可控的,能夠控制的便是企業自身的核心資產。

諸位想想,芯片設計行業內的核心資產是什麼?

這得從企業的運營出發。

芯片設計行業的運營,既不需要龐大的固定資產投入,也不需要關係緊密的經銷網絡,企業唯一的核心競爭能力來自於芯片的性能。

產品好,性能強,口碑傳播的速度就快,有需求的客戶自然會買,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宣傳,因此我們看企業的費用結構中一般會發現,其銷售費用很低。

這與醫藥行業不同,部分藥品研發企業的研發投入很高,甚至與芯片類企業相當,但還需要構建龐大的銷售網絡。

不然,再好的藥也賣不出去,銷售網絡的重要性甚至比藥品研發還重要。

也與軟件行業不同,雖然雙方都是輕資產模式,高研發投入,但軟件類企業的品牌壁壘極高,客戶對某款軟件形成了使用習慣,就很難更換其他軟件,粘性很高。

舉個例子,我們投資者長時間使用某款股票軟件後,除非某些重要原因,一般不會輕易更換,哪怕別的股票軟件更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即便軟件企業走了部分關鍵員工,也難以撼動這個企業在行業的地位,出走的員工組建的新企業帶來的威脅也很小。

但芯片行業不同,關鍵員工一旦出走,尤其是對初期企業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首先,這個企業的研發基本會停滯,這意味著公司將坐等技術落後,然後被超越,再然後就是倒閉消亡。

除非,他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更合適的人才,但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這很難。

出走的關鍵人才順便帶走一批員工,自立一家新公司,研發的同款產品有極大的競爭威脅,因為客戶最終認定的是芯片的性能,而非品牌。

芯片設計企業還不像製造業有固定資產壁壘,製造業內的企業想要投產,就必須投資大量的固定資產,而且規模越大成本越低,這樣的壁壘很紮實。

芯片企業唯一擁有的只有人,並且企業的品牌依靠的是芯片質量,質量不行品牌瞬間瓦解,而芯片質量最終決定因素還是人。

因此,芯片企業的核心資產是人,人走即茶涼。

"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1

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芯片。

其下游涵蓋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照明設備、工業控制器等電子、電氣設備。

可以說,但凡有點科技屬性的設備幾乎都需要芯片,這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裡無孔不入。

並且隨著社會科技進程的加快,我們所需要的運算量越來越大,我們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芯片的性能更好,數量更多,那麼芯片的總量和市場規模將會更大。

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達到3500億美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740億人民幣,從2010年的1424億到2018年5740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但與此同時,中國芯片90%都依賴於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僅低端芯片能夠自給。

世界前十大芯片企業中,還沒有看到中國大陸的身影。

如此看來,芯片行業市場廣闊,同時還有政府大力扶持和下游企業支持國產的意願,國產芯片前景不可限量。

但在龐大的市場這個事實之下,還有一個事實——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很集中

199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左右。

當時全球前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300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為60%。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414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約為83%。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779億美元,全球前十大企業銷售額為3448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份額比重的72.15%,前十五大企業佔比為79.75%。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通過上面兩幅圖所展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現象。

第一,這個行業從過去到現在,市場份額一直集中於少部分企業,頭部的幾個企業幾乎壟斷了絕大部分利潤。

第二,這個行業由於技術更迭很快,企業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那麼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上世紀,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數量幾乎佔據了排行榜的一半,而如今只剩寥寥兩三家,那些掉出排行榜的企業,有的破產被收購,有的為了保持競爭力而不得已相互合併。

這些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都有著強大的競爭力,無論是人才還是技術積累所構建的行業壁壘,都很高。

但,所謂的高壁壘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已物是人非。

目前,這種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依然還在,現有的頭部企業如果不能保持較高的敏感性,也會在下一輪技術浪潮中被新的競爭者所取代。

中國企業的發展也會遵循世界半導體的歷史發展規律,行業的市場份額會集中於少部分企業中。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集成電路製造產業分為上、中、下游,分別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如果再往上追溯還可延伸至更深的原材料、設備端。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上世紀,規模較大的集成電路企業基本是IDM模式,集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於一身,進入21世紀以來,分工合作成為了行業增長最迅速的方式。

高通、博通、臺積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根本原因是每項流程的支出越來越高,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集成電路每十八個月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性能翻一番,三大流程對應的技術只能以不斷“奔跑”的方式發展。

如果以IDM模式發展,意味著每一項的技術都需達到當前時代的先進水平,否則技術落後,就會拖累整個環節。

而每一項流程的投入都非常巨大。

例如,中國投資最大的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長江存儲為例,月產30萬片的晶圓廠用於閃存,總投資規劃是240億美元。

合肥長鑫投資72億美元,建成月產12.5萬片的12寸晶圓用於DRAM(存儲器的一種)。

全球技術最先進的芯片製造投資額都是幾十、上百億美元起步,多則數百億美元。

這僅僅只是三大環節中的製造環節。

在設計環節,開發一款特定應用的芯片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而且這種芯片需要不斷更新改進,這又需要資金的投入,否則技術落後意味著下游客戶的丟失。

一家大型企業這樣的研發項目有非常多。

開發一款主流的通用芯片則是耗資最大的,因為這種芯片市場規模最大,競爭對手實力極強,最重要的是這種級別的產品研發難度很大。

新成立的企業或者不成規模的企業,無法同時承擔IDM流程下的所有支出,只能專攻某一項。

只從事設計,不做製造和封裝測試的企業被稱為Fabless ,只從事製造的企業,被稱為Foundry,集全產業鏈於一身的則為IDM。

由於我國較少IDM類型的企業,所有IC設計類企業都是Fabless模式,且目前國內IC設計(芯片設計)體量超過IC製造(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細分行業。

Fabless類型的A股上市公司也比較多,不少投資者持有這類型企業。

因此我們下面的文章,將主要介紹Fabless模式下,應該注意的風險。

2

2014年,工信部統計,通過年審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有413家,如果算上近幾年因為國家鼓勵和支持下新成立的企業,那麼目前的企業數量會更多。

如果按照行業集中度必然提升的邏輯來推測,未來80%的市場被前20家企業佔有,那麼現在這麼多的設計企業要麼破產倒閉、要麼被收購,要麼只佔有較小的特定市場,難以擴大。

雖然許多行業最終的集中度都很高,但需要較長的時間,那麼表現較差的企業還有迴旋的餘地,且優勢的企業在形成壁壘的過程中,能夠相對清晰的捕捉,投資這些行業是比較容易辨別的。

芯片企業的發展更像是互聯網行業。行,市場都是你的;不行,連湯都喝不上。

但相比較互聯網行業,芯片行業的角度更尖銳,呈現短時間內直上直下的過山車式的發展。

諸位投資者下注的時候,可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因為這種不確定性會來的非常突然,國內很多的IC設計企業能夠快速做大,來自於下游豐富的應用場景突然的出現。

但來的快,消失的也快。

很多企業只做某一應用的單品,集中火力突破,取得傲人的成績,但其業績的起伏也受制於下游單品的銷售情況。

假如因科技進程,該種單品被淘汰了,那麼企業便瞬間被打回原型。

A股裡的IC設計企業的產品銷售變化: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過去依靠復讀機、MP3、平板電腦等芯片迅速成長的企業都面臨“中年危機”,然而從一個“新生兒”到“中年危機”到“完全消失”卻僅僅只有幾年的時間。

短暫而又倉促。

立志在復讀機或者MP3,亦或者平板電腦深耕的企業,都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上述的幾家企業,僅僅只是芯片領域裡殘酷現實的冰山一角,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上市是因為利用其他產品的增長,對衝了主營業務大幅下跌甚至消失的毀滅性打擊。

但又有多少企業能夠開發出新產品對衝業績下滑?

即便開發出新產品,誰又能保證這些產品過時之前,這些新公司能再次展現出強大的生機,開發出更多的新產品來對衝業績下滑?

尤其是還在成長中的絕大部分芯片企業,因為實力不允許,其能夠參與的領域註定是更新的或更小眾的市場。

在主流大眾的、規模最大的芯片這個“賭桌”上,卻還沒有資格參與,例如通用處理器(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CPU、GPU)、通用存儲器(內存)。

芯片設計類企業分為初期、中期、成熟期,越往成熟期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越強。

往往初期的企業能夠發展起來,最重要的不是人才、不是資本,而是獨到的眼光和運氣,因為此時不管是人才和資本,都是弱項。

這種時期的企業數量很多,但人才數量很少,基本的開發人員是標配,資本也不充足,但能夠瞄上一款即將爆發的消費電子,就能夠讓企業營收迅速做大。

抓住消費電子的爆發,運氣是最重要的。

前幾年,賭虛擬現實的,賭3D打印的,似乎就失敗了。

到了中期的企業,才能夠擁有相當的存活率和確定性,這時的企業能夠承受大面積的研發,同時產品線也相對豐富。

因為下游應用多,不怕某一產品突然消失導致營業收入的巨大波動,影響正常企業經營。

這時,部分優秀的企業有可能還佔據了需求穩定的應用,這種應用不太容易被淘汰,並且這樣行業的市場規模還很大。

例如華為的海思,海思早期做的便是視頻監控芯片,這塊業務隨著中國監控“天網”的發展,市場越來越大。

隨著往視頻監控芯片裡投入的錢越多,技術壁壘越厚實,又不用擔心這塊市場突然消失,導致投入的錢打了水漂。

佔據了某塊較大的專用芯片市場,然後投入資金研發其它專用芯片、通用芯片(通用處理器、通用存儲器)。

再配合下游龐大的市場需求,尤其是中國目前迫切的進口替代需求,這樣中期的企業很容易且很順利的就進階至成熟期。

成熟期的企業集資本、技術、人才於一身,壁壘非常厚,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研發失敗屬於毀滅性的打擊,但對於成熟期的企業就是磕磕碰碰。

即便所投入的許多項目都研發失敗了,企業依然能夠正常運轉。

這時期的企業最重要的,是戰略方向要對。

在戰略性大單品上一定要有競爭力,並且未來新的重磅級領域一定要成功參與,否則即便現在有優勢,在未來也很容易被趕超,甚至落伍。

目前,A股絕大部分的IC設計企業都處於初期,但好在的是,能夠上市的企業都賭對了第一輪,有最基礎的業務和逐漸積累的研發投入。

但在未來行業集中的過程中,不少的企業還是會淡出歷史的舞臺,也總會有企業展露頭角,大浪淘沙下也總會出現金子。

作為投資者的我們,投資這樣的企業,怎麼保命還是非常重要的。

保命的手段有二:

1、選擇企業

2、倉位分配

倉位分配,則看各位投資者的實際情況,自行把控,企業選擇方面,君臨將在下文中給大家列出一些可選範圍僅作為參考。

3

上文曾說過,初期企業的運氣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不可控的,能夠控制的便是企業自身的核心資產。

諸位想想,芯片設計行業內的核心資產是什麼?

這得從企業的運營出發。

芯片設計行業的運營,既不需要龐大的固定資產投入,也不需要關係緊密的經銷網絡,企業唯一的核心競爭能力來自於芯片的性能。

產品好,性能強,口碑傳播的速度就快,有需求的客戶自然會買,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宣傳,因此我們看企業的費用結構中一般會發現,其銷售費用很低。

這與醫藥行業不同,部分藥品研發企業的研發投入很高,甚至與芯片類企業相當,但還需要構建龐大的銷售網絡。

不然,再好的藥也賣不出去,銷售網絡的重要性甚至比藥品研發還重要。

也與軟件行業不同,雖然雙方都是輕資產模式,高研發投入,但軟件類企業的品牌壁壘極高,客戶對某款軟件形成了使用習慣,就很難更換其他軟件,粘性很高。

舉個例子,我們投資者長時間使用某款股票軟件後,除非某些重要原因,一般不會輕易更換,哪怕別的股票軟件更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即便軟件企業走了部分關鍵員工,也難以撼動這個企業在行業的地位,出走的員工組建的新企業帶來的威脅也很小。

但芯片行業不同,關鍵員工一旦出走,尤其是對初期企業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首先,這個企業的研發基本會停滯,這意味著公司將坐等技術落後,然後被超越,再然後就是倒閉消亡。

除非,他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更合適的人才,但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這很難。

出走的關鍵人才順便帶走一批員工,自立一家新公司,研發的同款產品有極大的競爭威脅,因為客戶最終認定的是芯片的性能,而非品牌。

芯片設計企業還不像製造業有固定資產壁壘,製造業內的企業想要投產,就必須投資大量的固定資產,而且規模越大成本越低,這樣的壁壘很紮實。

芯片企業唯一擁有的只有人,並且企業的品牌依靠的是芯片質量,質量不行品牌瞬間瓦解,而芯片質量最終決定因素還是人。

因此,芯片企業的核心資產是人,人走即茶涼。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那麼通過各種方式籠絡人才,讓其留在公司,是初期企業進階至中期的重要因素。

最常用的方式是給予股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A股絕大部分的芯片設計公司的股權都很分散的原因。

"

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集成電路在2016-2017年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受到全方位的關注,大基金的發行和參與更說明這次的支持力度不僅僅是口頭上與政策上的,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投入。

龐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和國家全方位的扶持,讓股民的心癢癢了,貿易戰再給這燥熱的環境加了一把烈火,瞬間激起豪情萬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國人,我們當然有義務關心國情,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讓內心的躁動挾持愛國主義情懷,驅動我們不經思考的買入。

龐大的市場是事實,政府支持是事實,但集成電路殘酷的環境也是事實。

本篇文章將帶領投資者從風險的角度,審視集成電路行業,同時給出相應參考,以便投資者在巨大的機遇面前,在風險和機會之間做一個權衡。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1

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芯片。

其下游涵蓋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照明設備、工業控制器等電子、電氣設備。

可以說,但凡有點科技屬性的設備幾乎都需要芯片,這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裡無孔不入。

並且隨著社會科技進程的加快,我們所需要的運算量越來越大,我們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芯片的性能更好,數量更多,那麼芯片的總量和市場規模將會更大。

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達到3500億美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740億人民幣,從2010年的1424億到2018年5740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但與此同時,中國芯片90%都依賴於進口,每年半導體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僅低端芯片能夠自給。

世界前十大芯片企業中,還沒有看到中國大陸的身影。

如此看來,芯片行業市場廣闊,同時還有政府大力扶持和下游企業支持國產的意願,國產芯片前景不可限量。

但在龐大的市場這個事實之下,還有一個事實——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很集中

199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美元左右。

當時全球前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300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為60%。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額約為414億美元,佔總份額比例約為83%。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779億美元,全球前十大企業銷售額為3448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份額比重的72.15%,前十五大企業佔比為79.75%。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通過上面兩幅圖所展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現象。

第一,這個行業從過去到現在,市場份額一直集中於少部分企業,頭部的幾個企業幾乎壟斷了絕大部分利潤。

第二,這個行業由於技術更迭很快,企業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那麼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上世紀,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數量幾乎佔據了排行榜的一半,而如今只剩寥寥兩三家,那些掉出排行榜的企業,有的破產被收購,有的為了保持競爭力而不得已相互合併。

這些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都有著強大的競爭力,無論是人才還是技術積累所構建的行業壁壘,都很高。

但,所謂的高壁壘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已物是人非。

目前,這種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依然還在,現有的頭部企業如果不能保持較高的敏感性,也會在下一輪技術浪潮中被新的競爭者所取代。

中國企業的發展也會遵循世界半導體的歷史發展規律,行業的市場份額會集中於少部分企業中。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集成電路製造產業分為上、中、下游,分別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如果再往上追溯還可延伸至更深的原材料、設備端。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上世紀,規模較大的集成電路企業基本是IDM模式,集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於一身,進入21世紀以來,分工合作成為了行業增長最迅速的方式。

高通、博通、臺積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根本原因是每項流程的支出越來越高,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集成電路每十八個月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性能翻一番,三大流程對應的技術只能以不斷“奔跑”的方式發展。

如果以IDM模式發展,意味著每一項的技術都需達到當前時代的先進水平,否則技術落後,就會拖累整個環節。

而每一項流程的投入都非常巨大。

例如,中國投資最大的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長江存儲為例,月產30萬片的晶圓廠用於閃存,總投資規劃是240億美元。

合肥長鑫投資72億美元,建成月產12.5萬片的12寸晶圓用於DRAM(存儲器的一種)。

全球技術最先進的芯片製造投資額都是幾十、上百億美元起步,多則數百億美元。

這僅僅只是三大環節中的製造環節。

在設計環節,開發一款特定應用的芯片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而且這種芯片需要不斷更新改進,這又需要資金的投入,否則技術落後意味著下游客戶的丟失。

一家大型企業這樣的研發項目有非常多。

開發一款主流的通用芯片則是耗資最大的,因為這種芯片市場規模最大,競爭對手實力極強,最重要的是這種級別的產品研發難度很大。

新成立的企業或者不成規模的企業,無法同時承擔IDM流程下的所有支出,只能專攻某一項。

只從事設計,不做製造和封裝測試的企業被稱為Fabless ,只從事製造的企業,被稱為Foundry,集全產業鏈於一身的則為IDM。

由於我國較少IDM類型的企業,所有IC設計類企業都是Fabless模式,且目前國內IC設計(芯片設計)體量超過IC製造(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細分行業。

Fabless類型的A股上市公司也比較多,不少投資者持有這類型企業。

因此我們下面的文章,將主要介紹Fabless模式下,應該注意的風險。

2

2014年,工信部統計,通過年審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有413家,如果算上近幾年因為國家鼓勵和支持下新成立的企業,那麼目前的企業數量會更多。

如果按照行業集中度必然提升的邏輯來推測,未來80%的市場被前20家企業佔有,那麼現在這麼多的設計企業要麼破產倒閉、要麼被收購,要麼只佔有較小的特定市場,難以擴大。

雖然許多行業最終的集中度都很高,但需要較長的時間,那麼表現較差的企業還有迴旋的餘地,且優勢的企業在形成壁壘的過程中,能夠相對清晰的捕捉,投資這些行業是比較容易辨別的。

芯片企業的發展更像是互聯網行業。行,市場都是你的;不行,連湯都喝不上。

但相比較互聯網行業,芯片行業的角度更尖銳,呈現短時間內直上直下的過山車式的發展。

諸位投資者下注的時候,可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因為這種不確定性會來的非常突然,國內很多的IC設計企業能夠快速做大,來自於下游豐富的應用場景突然的出現。

但來的快,消失的也快。

很多企業只做某一應用的單品,集中火力突破,取得傲人的成績,但其業績的起伏也受制於下游單品的銷售情況。

假如因科技進程,該種單品被淘汰了,那麼企業便瞬間被打回原型。

A股裡的IC設計企業的產品銷售變化: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過去依靠復讀機、MP3、平板電腦等芯片迅速成長的企業都面臨“中年危機”,然而從一個“新生兒”到“中年危機”到“完全消失”卻僅僅只有幾年的時間。

短暫而又倉促。

立志在復讀機或者MP3,亦或者平板電腦深耕的企業,都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上述的幾家企業,僅僅只是芯片領域裡殘酷現實的冰山一角,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上市是因為利用其他產品的增長,對衝了主營業務大幅下跌甚至消失的毀滅性打擊。

但又有多少企業能夠開發出新產品對衝業績下滑?

即便開發出新產品,誰又能保證這些產品過時之前,這些新公司能再次展現出強大的生機,開發出更多的新產品來對衝業績下滑?

尤其是還在成長中的絕大部分芯片企業,因為實力不允許,其能夠參與的領域註定是更新的或更小眾的市場。

在主流大眾的、規模最大的芯片這個“賭桌”上,卻還沒有資格參與,例如通用處理器(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CPU、GPU)、通用存儲器(內存)。

芯片設計類企業分為初期、中期、成熟期,越往成熟期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越強。

往往初期的企業能夠發展起來,最重要的不是人才、不是資本,而是獨到的眼光和運氣,因為此時不管是人才和資本,都是弱項。

這種時期的企業數量很多,但人才數量很少,基本的開發人員是標配,資本也不充足,但能夠瞄上一款即將爆發的消費電子,就能夠讓企業營收迅速做大。

抓住消費電子的爆發,運氣是最重要的。

前幾年,賭虛擬現實的,賭3D打印的,似乎就失敗了。

到了中期的企業,才能夠擁有相當的存活率和確定性,這時的企業能夠承受大面積的研發,同時產品線也相對豐富。

因為下游應用多,不怕某一產品突然消失導致營業收入的巨大波動,影響正常企業經營。

這時,部分優秀的企業有可能還佔據了需求穩定的應用,這種應用不太容易被淘汰,並且這樣行業的市場規模還很大。

例如華為的海思,海思早期做的便是視頻監控芯片,這塊業務隨著中國監控“天網”的發展,市場越來越大。

隨著往視頻監控芯片裡投入的錢越多,技術壁壘越厚實,又不用擔心這塊市場突然消失,導致投入的錢打了水漂。

佔據了某塊較大的專用芯片市場,然後投入資金研發其它專用芯片、通用芯片(通用處理器、通用存儲器)。

再配合下游龐大的市場需求,尤其是中國目前迫切的進口替代需求,這樣中期的企業很容易且很順利的就進階至成熟期。

成熟期的企業集資本、技術、人才於一身,壁壘非常厚,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研發失敗屬於毀滅性的打擊,但對於成熟期的企業就是磕磕碰碰。

即便所投入的許多項目都研發失敗了,企業依然能夠正常運轉。

這時期的企業最重要的,是戰略方向要對。

在戰略性大單品上一定要有競爭力,並且未來新的重磅級領域一定要成功參與,否則即便現在有優勢,在未來也很容易被趕超,甚至落伍。

目前,A股絕大部分的IC設計企業都處於初期,但好在的是,能夠上市的企業都賭對了第一輪,有最基礎的業務和逐漸積累的研發投入。

但在未來行業集中的過程中,不少的企業還是會淡出歷史的舞臺,也總會有企業展露頭角,大浪淘沙下也總會出現金子。

作為投資者的我們,投資這樣的企業,怎麼保命還是非常重要的。

保命的手段有二:

1、選擇企業

2、倉位分配

倉位分配,則看各位投資者的實際情況,自行把控,企業選擇方面,君臨將在下文中給大家列出一些可選範圍僅作為參考。

3

上文曾說過,初期企業的運氣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不可控的,能夠控制的便是企業自身的核心資產。

諸位想想,芯片設計行業內的核心資產是什麼?

這得從企業的運營出發。

芯片設計行業的運營,既不需要龐大的固定資產投入,也不需要關係緊密的經銷網絡,企業唯一的核心競爭能力來自於芯片的性能。

產品好,性能強,口碑傳播的速度就快,有需求的客戶自然會買,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宣傳,因此我們看企業的費用結構中一般會發現,其銷售費用很低。

這與醫藥行業不同,部分藥品研發企業的研發投入很高,甚至與芯片類企業相當,但還需要構建龐大的銷售網絡。

不然,再好的藥也賣不出去,銷售網絡的重要性甚至比藥品研發還重要。

也與軟件行業不同,雖然雙方都是輕資產模式,高研發投入,但軟件類企業的品牌壁壘極高,客戶對某款軟件形成了使用習慣,就很難更換其他軟件,粘性很高。

舉個例子,我們投資者長時間使用某款股票軟件後,除非某些重要原因,一般不會輕易更換,哪怕別的股票軟件更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即便軟件企業走了部分關鍵員工,也難以撼動這個企業在行業的地位,出走的員工組建的新企業帶來的威脅也很小。

但芯片行業不同,關鍵員工一旦出走,尤其是對初期企業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首先,這個企業的研發基本會停滯,這意味著公司將坐等技術落後,然後被超越,再然後就是倒閉消亡。

除非,他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更合適的人才,但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這很難。

出走的關鍵人才順便帶走一批員工,自立一家新公司,研發的同款產品有極大的競爭威脅,因為客戶最終認定的是芯片的性能,而非品牌。

芯片設計企業還不像製造業有固定資產壁壘,製造業內的企業想要投產,就必須投資大量的固定資產,而且規模越大成本越低,這樣的壁壘很紮實。

芯片企業唯一擁有的只有人,並且企業的品牌依靠的是芯片質量,質量不行品牌瞬間瓦解,而芯片質量最終決定因素還是人。

因此,芯片企業的核心資產是人,人走即茶涼。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那麼通過各種方式籠絡人才,讓其留在公司,是初期企業進階至中期的重要因素。

最常用的方式是給予股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A股絕大部分的芯片設計公司的股權都很分散的原因。

芯片熱度不減,投資機會如何把握?

因此,投資者在挑選設計類的企業時,應該關注公司裡的員工持股情況,以及員工持股比例是否足夠大。

假如這些因素不突出,那也要看看這些企業過去是否做過大規模股權激勵,以及未來是否有股權激勵計劃。

伴隨著股權激勵,我們還可以看看各家公司的人均工資如何。

大部分公司的研發人員佔總員工比例都超過50%,有的甚至更高,人均工資基本可以反映研發人員工資情況。

企業的人均工資需要逐年上漲,尤其是近幾年,國家大力度的鼓勵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很多企業需要大量人才,激烈的爭奪人才引發工資快速上漲,人均工資不高的企業很容易人才流失。

因此,近幾年的人均工資要明顯上漲,且人均工資需要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才能讓人才不容易流失。

決定芯片性能的重要因素,除了研發人員之外,還有大額的資金投入,這個行業的特性是人才密集型、資本密集型。

研發一款成功且有較大空間的產品,這一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據瞭解,想要收回一款普通芯片的投入,研製出的芯片銷售量至少千萬顆以上,這意味著一個基本的芯片研發至少投入數千萬元。

研發的過程需要經歷“流片”的階段,這是樣品試製的專業名稱。

普通芯片“流片”所需花費數百萬元,要是技術難度、複雜度較高的芯片,則需要上千萬。

“流片”也不是一次性就能成功的,因為產品的瑕疵、技術需要改進等問題,往往需要多次“流片”,因此複雜的芯片開發成本甚至上億。

假如研發一款特定應用的芯片,最後卻發現難以打開市場,那麼意味著這一研發投入基本打了水漂。

因此,如果公司能夠有持續的資金支持研發,且擁有充足的研發管線,那麼能夠降低企業未來因研發失敗導致企業落後的情況發生。

因此,在尋找上市公司的時候,可以觀看企業的研發項目有幾項,研發進度如何,如果對企業所研發的下游應用行業有足夠的瞭解,那更好了,這樣能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

再然後,挑選的企業其下游應用有十足穩定的發展,這能讓技術實力能夠慢慢增強。

例如在家電類、工業控制類、醫療器械類芯片。

這些特定類型的芯片,市場雖然規模不大,不能讓目前的世界芯片巨頭足夠的重視,但同時相對於小企業來說,又有足夠發展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這種下游應用的需求很穩定,在上世紀有的應用,現在還一直有,例如空調、冰箱、洗衣機等。

不像依靠消費電子的企業,隨著技術進步,下游應用產品被取代後,上游的芯片企業就跟下游應用的命運一樣,只有短暫的輝煌。

而主營業務是這類穩定型芯片的企業,其技術水平即便不足,也很容易追趕上來,然後再憑藉更優質的服務取得市場份額。

因為世界級的芯片巨頭在研發投入方面,會首先將鉅額資金投入於主流芯片和未來潛在的主流芯片上,然後再將大量資金分散投入於各個方面的芯片,導致各方面的金額不會特別大。

那麼初期的企業是有能力,在某一應用芯片的技術領域實現趕超的。

然後,依靠較高的服務水平實現市佔率的大額提升,例如在家電芯片領域。

因為芯片被製造出來後,要實際應用還需要二次開發,二次開發的過程需要應用企業自行完成。

而家電芯片因為應用量較大,國內芯片企業往往可以幫助家電企業進行定製化開發,並且密切跟蹤企業需求改進芯片功能。

這是國外企業所做不到的,國外企業首先區域跨度大,很難短時間做決策;

其次,國外人員成本高,安排眾多員工密切跟蹤需要更多的支出;

最重要的是,這不是他們所重視的市場。

因此,很多國內的企業在某項特定芯片產品的技術實力並不比國外企業差,即便有些差距,追趕起來也快,然後憑藉超貼心的服務換取大部分市場空間。

綜上,芯片行業的集中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公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也將隨著這一“公理”走上集中的道路。

這期間,將會有很多企業因人才流失、技術路線錯誤、下游應用消失、市場競爭等原因退出歷史舞臺。

誰能在這眾多不利因素裡存活下來,便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而我們上述提出的幾個關鍵因素,僅作為篩選的範圍之一。

抱歉,在這個熱血沸騰的行業給您澆了一盆冷水,但我們的目的是呈現事實。

事實是,芯片這個市場絕對大,國家也立志要攻克,但事實也是,絕大部分芯片企業來去匆匆,成長的快、消亡的也快。

君臨在這個大資本市場上,希望能成為你的指路人,同時也是你的守門人。

投資充滿著風險,我們不能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

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從年初至今,股市中5G機會不斷出現,翻倍個股更是層出不窮,面對美帝的脅迫,我方從未屈服。

在商談期間,期間股市風雲變幻,中小投資者往往很難把握住行情,這時,你需要一位引路人帶領你識別風險和機會。

君臨集結頂尖分析師團隊,推出5G專欄:

1.深度剖析5G行情,帶你看懂5G投資;

2.解讀相關優質個股,看清機會風險;

3.長期持續跟蹤,看懂政策與財報影響。

更多詳情可關注頭條君臨,查看5G專欄,獲取最新5G機會與風險。

也可關注公號“君臨”,獲得更多投資信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