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中國的王牌

稀土:中國的王牌

□法制日報社《法人》全媒體記者 李立娟

中國早已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大國向生產大國、出口大國的轉變。而美國企業對稀土氧化物產品的需求尤其旺盛,中國稀土出口佔美國稀土進口的78%,連美國的輿論反應也充斥著對稀土資源的焦慮

6月5日,發改委召開稀土行業企業座談會,聽取重點企業對推動稀土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參會企業建議,要堅決嚴厲打擊非法開採,強化稀土產品出口管控,加大行業經營秩序整頓力度,保護珍貴資源。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禁中國稀土優勢核心技術外流。發改委要求,相關稀土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發應用稀土綠色開採和冶煉分離技術,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全產業競爭能力。

5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在回答中國的稀土資源出口會不會成為反制美國無端打壓中國和中國企業的武器時,做出一個很重要的表態:“如果誰想利用我們出口稀土所製造的產品,反用於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那麼中國人民都會不高興的。”

5月29日,人民日報國際論壇發表評論《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稱,中國是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大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稀土材料供應國,而很多發達國家是稀土需求大國。加強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中國和整個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隨著美國一些政客不停發出極限施壓的叫囂,人們愈加關心中國會拿出哪些“王牌”作為迴應。國外不少媒體將目光投向稀土,有分析認為“中國對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已賦予北京還擊之道”。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早在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時就曾提到:“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資源佔全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

稀土是一組典型的金屬元素, 其之所以異常珍貴,不僅因為儲量稀少、不可再生、分離提純和加工難度較大,更因為其在冶金、石化、光學、激光、儲氫、顯示面板、磁性材料等現代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且是新材料製造的重要依託和關係尖端國防技術開發的關鍵性資源,被稱為“萬能之土”。隨著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進步,稀土元素的戰略價值和重要意義日益凸顯。

然而,在半個世紀之前,中國一度以“土豆價”和“白菜價”對外出口了幾十年。稀土過度開採,導致戰略資源流失,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但是,中國稀土資源保護意識逐漸覺醒。

我國從2017年對稀土資源完成了整合驗收,打擊稀土走私行為,嚴格限制稀土開採量,這保證了國家的戰略儲備。同時我國還鼓勵稀土企業從國外進口稀土資源。這一系列舉措保證了我國的稀土資源不再大量流失。

稀土“王牌”因何而來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的稀土生產工藝和技術還十分落後。當時,世界上一些國家把稀土生產技術作為機密,對我國實行封鎖,導致我國只能大量出口稀土原礦,送到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深加工,然後我們再高價買回。

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的,是中國科學院的徐光憲院士。

1975年,他提出了串級萃取理論,實現了稀土分離技術的重大突破,徐光憲博士因此被譽為“中國稀土之父”。

就這樣,中國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大國向生產大國、出口大國的轉變。

全球市場上,稀土新材料的消費量迅速增長,無論軍事還是民用,大量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稀土資源。2018年全球稀土礦產品產量約19.5萬噸,中國產量約12萬噸,佔62%;全球稀土冶煉分離產量約為14.6萬噸,其中中國產量12.5萬噸,約佔86%。

中國並不是全世界唯一有大量稀土儲備的國家,也並不是全世界唯一在開採稀土的國家——甚至美國自己就在開採稀土,但中國卻是世界最大的開採國和加工廠。

其中,美國企業對稀土氧化物產品的需求尤其旺盛,中國稀土出口佔美國稀土進口的78%。當前,美方一些人的確在幻想“資源自立”,但美國對全球供應鏈的深度依賴是不爭的現實。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美國是中國稀土的主要買家。事實上,美國生產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軍事裝備和其他許多產品,都高度依賴中國稀土資源。

美國的輿論反應也充斥著對稀土資源的焦慮,從《紐約時報》到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都認為即便美國也擁有很大的稀土資源儲備,卻仍然可能會被中國在稀土問題上採取的反制措施傷害。正如《紐約時報》寫道:“在稀土問題上,美國想追趕上已經很難了”,因為“中國還完全支配著稀土加工中的一個最關鍵的流程,即將稀土氧化物轉化為金屬,且成本低、產能大,以至於其他地方的企業都不想再單獨投資設立自己的處理工廠了。”( 編輯:呂斌)

稿件編審:賈寶元 編輯:新媒體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