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威司達合資決策失誤後搖身變安康

江淮汽車與納威司達合資的決策失誤,導致近十年的合資發動機廠沒有針對中國市場研發出高效可靠成熟的柴油發動機。在銷量一路下滑,難以維繫的情況下,江淮汽車不顧車主利益,變更合資主體,與康明斯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安徽康明斯, 但實際上依舊沿用的是江淮納威司達的老舊生產線以及仿五十鈴和巴西技術。

納威司達合資決策失誤後搖身變安康

納威斯達的在中國的失敗其實是必然的,其技術路徑並不符合中國市場。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中,無論是發動機的排放標準還是技術規則,都是參考歐洲標準制定實施,而歐洲卡車企業排放技術路徑基本上以SCR技術為主,而採用EGR技術的納威司達並不符合中國市場實際狀況。

同時,納威司達還在美國惹上了排放官司,由於採用EGR技術,納威司達未能滿足美國環保署(EPA)規定的EPA2010排放標準,仍然獲准銷售,被戴姆勒、沃爾沃等卡車企業反對並聯名提出上訴,最終法院裁定禁止納威司達銷售採用EGR技術的發動機。

在中國市場中,擁有商用車發動機生產能力的汽車企業,在排放控制技術路徑選擇上,也是採用高壓共軌+ SCR路線。而與納威司達的合資公司對於這一路徑的技術積累相對薄弱,在中國市場依舊採用EGR技術的話,江淮商用車將成為市場"異類"。

而納威司達惹上的官司以及市場對於EGR技術否定,並沒有讓剛到任江淮汽車董事長的安進引起足夠的警覺,2012年6月25日,端午節過後的首個工作日,納威司達被禁止銷售EGR技術的發動機的新聞傳入安進的眼中,這則新聞雖然讓這位剛接手江淮的掌門人心中一緊,但並沒有採取暫停合作等任何決策,而然是力保江淮納威司達合資公司順利投產。

但安進並不知道的是,納威司達自身並沒有小排量發動機的技術積累,其發動機技術主要集中在9L以上的大排量發動機領域,而小排量發動機相關技術,主要來自納威司達收購的巴西公司的技術積累。

2018年康明斯接手納威司達股份,與江淮成立安徽康明斯能否幫助江淮輕型商用車實現質的發展,外界不得而知。但新合資公司旗下產品如何捨棄?新產品如何研發投產?生產線如何改進優化?都不是朝夕可以解決的,如果江淮汽車繼續唯利是圖投機取巧希望通過變更主體和編故事來哄騙消費者,安康的未來依然是步江淮納威司達的後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