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寶寶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積食 中醫 便祕 肺炎 腹瀉 不完美媽媽 黃帝內經 中藥 龍廣凱淇工作室 2019-09-04
"

1

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這在古代的醫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內經》:“食於胃,關於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衝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

很多家長不理解,脾和肺是兩個器官,積食怎麼能引起咳嗽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了,因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繫的。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所以說,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症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乾結或便祕,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這時候給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藥,效果就會特別好。

2

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這類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大便酸臭異常,這都是吃東西吃住了。《脈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3

積食與肺炎

積食為什麼會導致肺炎?這也是一套多米諾骨牌: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體都不是太好,這跟積食時間長有關。脾虛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

脾虛生痰,鬱熱煉液為痰;而痰貫穿於小兒肺炎疾病全過程,是小兒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門診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兒,把脾胃功能調好了,肺炎也跟著好了。

中醫上有“杜痰”的說法,可以預防肺炎。為啥是這個“杜”呢?防微杜漸嘛,“杜”是杜絕的意思。

4

積食與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

門診上還經常見到一些小孩子有反覆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輸液,再生病再輸液,反覆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其實,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也與脾胃功能障礙有關。

上面說過,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積食的時候小孩子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

5

積食與咽炎

咽炎,中醫上叫“喉痺”。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痺。

所以,中醫上給孩子治咽炎的時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藥以外,再給孩子用一些消積清熱的,病就好得快。

6

積食與頭痛

頭疼本來是成人才經常犯的毛病,但是經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頭痛,這是為什麼呢?病根兒還是在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

中醫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後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了問題。

7

積食與便祕

再說一個積食與便祕的多米諾骨牌。古代有個小兒方面的醫書非常有名,叫《幼科發揮》,上面說:“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祕結不通。

所以,有些家長一看孩子便祕了,給孩子吃點瀉藥吧!雖然當時有用,但過後更嚴重。因為它的病根兒不在那個位置。打個形象的比喻,您可以把積在腸道里的大便想象成船,腸道里的水少了,大便下不去,那就“增水行船”。多讓孩子喝水,河(腸道)裡的水多了,船自然就能起動了。

如果孩子便祕比較輕,多讓孩子喝水,便祕就可以解決了。如果還是解決不了,那可以吃一點消積導滯的中藥,孩子便祕也很快就減輕了。

8

積食與洩瀉

洩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溼熱”、“暑溼”之邪相兼併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洩瀉反覆發作,難以治癒。

在門診上,家長大多呈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不問”,把啥都交給大夫。還有一種是“自作聰明”,大夫開的藥,他給減個半啦,換個藥啦,加個藥啦。還有些家長會“問”(客氣地說叫問,不客氣地說叫吼)大夫:孩子都燒兩天了,為啥不給開抗生素?

有些家長會懂點中醫中藥,給積食腹瀉的孩子開藥的時候,家長一看,會反問大夫:“孩子拉肚子都拉成這了,咋還給開通肚子的藥呢?

哎,這一點得讓家長們長長學問。

中醫上有個說法叫“通因通用”,說白了就是“以通治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明確說:“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拿積食腹瀉來說吧,食滯內停,阻滯胃腸,導致腹痛洩瀉,這時候不僅不能止洩,相反當消食而導滯攻下,推蕩積滯,使積食去而洩自止。

9

積食與盜汗

再說個多米諾骨牌:食滯腸胃→鬱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洩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於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這類孩子,用一些消積洩熱的藥,很快盜汗就消失了。

10

積食與舌苔剝脫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鬱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薰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藥,很快就好。

11

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12

積食與驚啼

《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有:食滯於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13

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鬱而化熱、聚溼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溼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鬱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這時候,光用一些外用藥肯定不行,還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藥,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了。其實,小兒積食的危害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我自己的體重也有一些偏胖,有一次我跟我們醫院內分泌科肥胖門診的嶽新副主任醫師聊天的時候,他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

他說,中國人對“主食、副食”的定義還是很準確的。什麼是主食,說白了就是主要的食物。什麼是副食?說白了就是配著當點綴作用的食物。咱們到餐館吃飯,人家會問,要什麼主食?其實主食就是麵條、米飯之類的。為啥肉、魚等不歸到主食而歸到副食裡?但是,咱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把主副食都弄反了,到飯店吃飯的時候,總是先把副食點一桌子,最後再上一小碗主食。所以人才會越吃越胖。因此,咱們平時吃飯的時候,應當以主食為主。多吃米、麵食,肉啊、魚啊什麼的夾幾口嚐嚐就成了。

小孩子亦是如此,把副食當主食,孩子吃多了肯定就會積食,積食了就容易生內熱,有了內熱就容易外感風寒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積食了就容易不吃飯導致偏食厭食營養不良,等等。

希望家長注意,不要把主副顛倒,不要自己去推倒積食這第一張多米諾骨。

牢記一句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責任編輯:琬璘

審核:凱淇

"

1

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這在古代的醫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內經》:“食於胃,關於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衝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

很多家長不理解,脾和肺是兩個器官,積食怎麼能引起咳嗽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了,因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繫的。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所以說,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症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乾結或便祕,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這時候給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藥,效果就會特別好。

2

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這類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大便酸臭異常,這都是吃東西吃住了。《脈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3

積食與肺炎

積食為什麼會導致肺炎?這也是一套多米諾骨牌: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體都不是太好,這跟積食時間長有關。脾虛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

脾虛生痰,鬱熱煉液為痰;而痰貫穿於小兒肺炎疾病全過程,是小兒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門診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兒,把脾胃功能調好了,肺炎也跟著好了。

中醫上有“杜痰”的說法,可以預防肺炎。為啥是這個“杜”呢?防微杜漸嘛,“杜”是杜絕的意思。

4

積食與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

門診上還經常見到一些小孩子有反覆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輸液,再生病再輸液,反覆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其實,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也與脾胃功能障礙有關。

上面說過,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積食的時候小孩子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

5

積食與咽炎

咽炎,中醫上叫“喉痺”。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痺。

所以,中醫上給孩子治咽炎的時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藥以外,再給孩子用一些消積清熱的,病就好得快。

6

積食與頭痛

頭疼本來是成人才經常犯的毛病,但是經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頭痛,這是為什麼呢?病根兒還是在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

中醫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後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了問題。

7

積食與便祕

再說一個積食與便祕的多米諾骨牌。古代有個小兒方面的醫書非常有名,叫《幼科發揮》,上面說:“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祕結不通。

所以,有些家長一看孩子便祕了,給孩子吃點瀉藥吧!雖然當時有用,但過後更嚴重。因為它的病根兒不在那個位置。打個形象的比喻,您可以把積在腸道里的大便想象成船,腸道里的水少了,大便下不去,那就“增水行船”。多讓孩子喝水,河(腸道)裡的水多了,船自然就能起動了。

如果孩子便祕比較輕,多讓孩子喝水,便祕就可以解決了。如果還是解決不了,那可以吃一點消積導滯的中藥,孩子便祕也很快就減輕了。

8

積食與洩瀉

洩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溼熱”、“暑溼”之邪相兼併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洩瀉反覆發作,難以治癒。

在門診上,家長大多呈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不問”,把啥都交給大夫。還有一種是“自作聰明”,大夫開的藥,他給減個半啦,換個藥啦,加個藥啦。還有些家長會“問”(客氣地說叫問,不客氣地說叫吼)大夫:孩子都燒兩天了,為啥不給開抗生素?

有些家長會懂點中醫中藥,給積食腹瀉的孩子開藥的時候,家長一看,會反問大夫:“孩子拉肚子都拉成這了,咋還給開通肚子的藥呢?

哎,這一點得讓家長們長長學問。

中醫上有個說法叫“通因通用”,說白了就是“以通治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明確說:“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拿積食腹瀉來說吧,食滯內停,阻滯胃腸,導致腹痛洩瀉,這時候不僅不能止洩,相反當消食而導滯攻下,推蕩積滯,使積食去而洩自止。

9

積食與盜汗

再說個多米諾骨牌:食滯腸胃→鬱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洩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於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這類孩子,用一些消積洩熱的藥,很快盜汗就消失了。

10

積食與舌苔剝脫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鬱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薰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藥,很快就好。

11

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12

積食與驚啼

《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有:食滯於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13

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鬱而化熱、聚溼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溼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鬱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這時候,光用一些外用藥肯定不行,還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藥,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了。其實,小兒積食的危害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我自己的體重也有一些偏胖,有一次我跟我們醫院內分泌科肥胖門診的嶽新副主任醫師聊天的時候,他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

他說,中國人對“主食、副食”的定義還是很準確的。什麼是主食,說白了就是主要的食物。什麼是副食?說白了就是配著當點綴作用的食物。咱們到餐館吃飯,人家會問,要什麼主食?其實主食就是麵條、米飯之類的。為啥肉、魚等不歸到主食而歸到副食裡?但是,咱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把主副食都弄反了,到飯店吃飯的時候,總是先把副食點一桌子,最後再上一小碗主食。所以人才會越吃越胖。因此,咱們平時吃飯的時候,應當以主食為主。多吃米、麵食,肉啊、魚啊什麼的夾幾口嚐嚐就成了。

小孩子亦是如此,把副食當主食,孩子吃多了肯定就會積食,積食了就容易生內熱,有了內熱就容易外感風寒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積食了就容易不吃飯導致偏食厭食營養不良,等等。

希望家長注意,不要把主副顛倒,不要自己去推倒積食這第一張多米諾骨。

牢記一句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責任編輯:琬璘

審核:凱淇

積食:寶寶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1

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這在古代的醫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內經》:“食於胃,關於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衝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

很多家長不理解,脾和肺是兩個器官,積食怎麼能引起咳嗽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了,因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繫的。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所以說,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症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乾結或便祕,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這時候給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藥,效果就會特別好。

2

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這類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大便酸臭異常,這都是吃東西吃住了。《脈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3

積食與肺炎

積食為什麼會導致肺炎?這也是一套多米諾骨牌: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體都不是太好,這跟積食時間長有關。脾虛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

脾虛生痰,鬱熱煉液為痰;而痰貫穿於小兒肺炎疾病全過程,是小兒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門診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兒,把脾胃功能調好了,肺炎也跟著好了。

中醫上有“杜痰”的說法,可以預防肺炎。為啥是這個“杜”呢?防微杜漸嘛,“杜”是杜絕的意思。

4

積食與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

門診上還經常見到一些小孩子有反覆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輸液,再生病再輸液,反覆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其實,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也與脾胃功能障礙有關。

上面說過,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積食的時候小孩子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

5

積食與咽炎

咽炎,中醫上叫“喉痺”。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痺。

所以,中醫上給孩子治咽炎的時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藥以外,再給孩子用一些消積清熱的,病就好得快。

6

積食與頭痛

頭疼本來是成人才經常犯的毛病,但是經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頭痛,這是為什麼呢?病根兒還是在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

中醫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後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了問題。

7

積食與便祕

再說一個積食與便祕的多米諾骨牌。古代有個小兒方面的醫書非常有名,叫《幼科發揮》,上面說:“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祕結不通。

所以,有些家長一看孩子便祕了,給孩子吃點瀉藥吧!雖然當時有用,但過後更嚴重。因為它的病根兒不在那個位置。打個形象的比喻,您可以把積在腸道里的大便想象成船,腸道里的水少了,大便下不去,那就“增水行船”。多讓孩子喝水,河(腸道)裡的水多了,船自然就能起動了。

如果孩子便祕比較輕,多讓孩子喝水,便祕就可以解決了。如果還是解決不了,那可以吃一點消積導滯的中藥,孩子便祕也很快就減輕了。

8

積食與洩瀉

洩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溼熱”、“暑溼”之邪相兼併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洩瀉反覆發作,難以治癒。

在門診上,家長大多呈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不問”,把啥都交給大夫。還有一種是“自作聰明”,大夫開的藥,他給減個半啦,換個藥啦,加個藥啦。還有些家長會“問”(客氣地說叫問,不客氣地說叫吼)大夫:孩子都燒兩天了,為啥不給開抗生素?

有些家長會懂點中醫中藥,給積食腹瀉的孩子開藥的時候,家長一看,會反問大夫:“孩子拉肚子都拉成這了,咋還給開通肚子的藥呢?

哎,這一點得讓家長們長長學問。

中醫上有個說法叫“通因通用”,說白了就是“以通治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明確說:“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拿積食腹瀉來說吧,食滯內停,阻滯胃腸,導致腹痛洩瀉,這時候不僅不能止洩,相反當消食而導滯攻下,推蕩積滯,使積食去而洩自止。

9

積食與盜汗

再說個多米諾骨牌:食滯腸胃→鬱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洩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於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這類孩子,用一些消積洩熱的藥,很快盜汗就消失了。

10

積食與舌苔剝脫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鬱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薰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藥,很快就好。

11

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12

積食與驚啼

《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有:食滯於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13

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鬱而化熱、聚溼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溼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鬱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這時候,光用一些外用藥肯定不行,還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藥,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了。其實,小兒積食的危害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我自己的體重也有一些偏胖,有一次我跟我們醫院內分泌科肥胖門診的嶽新副主任醫師聊天的時候,他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

他說,中國人對“主食、副食”的定義還是很準確的。什麼是主食,說白了就是主要的食物。什麼是副食?說白了就是配著當點綴作用的食物。咱們到餐館吃飯,人家會問,要什麼主食?其實主食就是麵條、米飯之類的。為啥肉、魚等不歸到主食而歸到副食裡?但是,咱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把主副食都弄反了,到飯店吃飯的時候,總是先把副食點一桌子,最後再上一小碗主食。所以人才會越吃越胖。因此,咱們平時吃飯的時候,應當以主食為主。多吃米、麵食,肉啊、魚啊什麼的夾幾口嚐嚐就成了。

小孩子亦是如此,把副食當主食,孩子吃多了肯定就會積食,積食了就容易生內熱,有了內熱就容易外感風寒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積食了就容易不吃飯導致偏食厭食營養不良,等等。

希望家長注意,不要把主副顛倒,不要自己去推倒積食這第一張多米諾骨。

牢記一句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責任編輯:琬璘

審核:凱淇

積食:寶寶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積食:寶寶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關注母嬰

關愛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