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通常,家長認為這些是孩子上火了: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口氣大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眼屎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嘴脣紅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有口腔潰瘍

然後,就會用一些慣常的 “滅火器”: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涼茶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罐裝涼茶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冬瓜湯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西瓜

但是發現,效果很一般,而且很快的,孩子上火的次數越來越多,然後大家就有個印象:我家孩子很容易上火。

那麼,究竟孩子是不是上火呢?可能是的,但是,清熱降火往往效果不見得很理想。

通常來說,上火分為虛火和實火

1、虛火,就是由於陰液不足,不能制陽,相對來說,陽就顯得過亢了。

虛,就是少了,缺乏。虛火的原因是陰液不足,唾液、血液、汗液,都屬於陰液。通常汗大,晚上睡覺盜汗的孩子就是陰虛;連續高熱,傷津耗陰,也會陰虛;長期腹瀉拉肚子,好了之後沒有及時補充水液,也會陰虛;長期氣血不足的孩子,也容易陰虛。

上虛火的孩子,容易手腳心發熱,晚上睡覺盜汗。如果發燒,一般是低熱。

因為它的原因是缺少陰液,不是真的陽火太大,所以清熱解毒不僅沒用,還會讓它更虛。

這時候,應該滋陰,補充津液。比如麥冬、藿斛煮水給孩子喝,火氣才能降下去。

五臟相互制約,虛實都是相對的。經常出現的情況,比如說孩子脾土虛,就容易肝木旺,脾虛肝旺就會出現“上火”的情況,如脾氣大之類的。這種情況清肝火很快孩子又會上火。根本原因在脾,調脾才是關鍵。

另外,陰虛之火也與氣虛陽虛有關,陰陽互相制約,陽虛至極則可能陰虛,我們叫假熱真寒;還有虛陽外越等情況,但這些就比較專業了,一定要就醫。

2、實火,通常就是積滯鬱熱。這時候陰正常,但是陽過亢。

實,就是多了,多餘。通常是因為吃多了,消化排洩不出,積累久了化熱。我們說孩子吃了“熱氣”的東西上火,熱氣其實也是相對的,孩子能消化,就不會鬱熱,也就不存在上火的問題。

積滯的孩子,腸胃有多餘的東西,所以口氣會大;排洩不出,就容易出現大便硬結甚至便祕的情況。積鬱久了,上炎就會出現喉嚨痛、口腔潰瘍等問題。孩子通常會嘴脣或者小臉紅通通的。如果發燒就容易高熱。

這時候可以用清熱的方法,但根本原因是積鬱,所以要同時消積才會有好效果。小兒七星茶在這個時候就比較合適。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90%的孩子上火,是因為積食

臨床上我的經驗,大多數孩子上火,無論是嘴脣紅還是有眼屎,都是因為積滯。陰虛的孩子,通常脾胃功能差,日常積食的機會更多。

孩子本身的生理病理特點,就是脾常不足。因為孩子要發育,成人可能一碗飯就能夠支撐一天的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消耗,而孩子還需要支撐他旺盛的生長髮育的需求,但是因為臟腑稚嫩,所以脾的功能相比需求相對就不足了。所以,正常的孩子,正常飲食五六天,都會容易出現積食的情況。何況現在家長最怕的就是孩子營養不足,巴不得哄喂孩子吃多些,孩子積食的情況就會更高發。不及時消導,就會化熱上火。

這時候大多數家長會給孩子喝涼茶,清熱去火。尤其廣東地區,時不時就給孩子喝涼茶,家裡天天煲胡蘿蔔玉米湯、冬瓜湯,甚至大多數幼兒園的餐飲也是這樣安排的。寒涼傷脾,本來脾的能力就弱的孩子,脾就會更差,更容易積滯,很快又會“上火”了。

接著又是過度餵養、積食、寒涼食物傷脾胃,惡性循環周而復始,孩子體質就會很差,動不動生病,家長也會覺得孩子很難養。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防止下次上火,才是更應該關注的

很多家長現在問得很專業,孩子是心火還是肝火?是肺的虛火還是實火?其實是很難一是一,二是二的,孩子不會跟著教科書生病,情況通常都是各種夾雜。我覺得家長沒有必要去糾結這些,大多數醫生都不一定能辨得很清楚。

孩子這次上火,實際上就是已經“爆發”出來了。嚴重的會感冒發燒併發其它炎症,就醫處理;不嚴重的就是先判斷孩子是不是積滯,如果有積的表現就先消積;如果沒有明顯的積的表現,就看看是不是符合陰虛的表現,幫孩子滋陰。

那麼更為關鍵的,是要重視怎麼預防孩子下次上火,這一點絕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概念。

無論孩子是實火還是虛火,關鍵問題都在脾。

脾常不足,脾運化的能力弱,孩子就會比其他孩子容易積滯化熱,出現實火;陰虛火旺,陰液不足孩子動不動就上虛火。“脾主為胃行津液者也。”意思是胃主受納,當食物進入胃,還要經過脾將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真正的津液運化靠脾。孩子陰虛大多為脾陰虛,還是脾的問題。

調理各種“火”的方法不盡相同,但主要的方法還是呵護孩子的脾胃,及時助消化,讓孩子不積食。不積才能運化,食物才能被消化吸收,才有了各種健脾滋陰的前提。怎麼做呢:

1、學會控制,不要讓孩子飲食不節制。

《育嬰祕訣》有言:“小兒無知,見物即愛,豈能節之?節之者,父母也。” 小孩子懵懂無知,不知道節制,關鍵要靠父母,家長沒有控制好孩子的飲食,吃太多肥膩、生冷的食物,飲食不合理損傷孩子脾胃,後天之本受損,孩子才會經常生病。

孩子老積食、老生病,錯都在父母。

2、情志調理,不讓孩子氣鬱化火。

《黃帝內經》中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情志內傷,容易引發其他疾病,包括“上火”。

孩子雖說無憂無慮,也有各種情緒變化,並且不會自我排解,需要家長呵護情志。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玩耍,及時調節孩子的情緒。比如不要一味批評孩子、給孩子太多壓力等,避免刺激和傷害情志。

3、防患於未然,合理消積健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我們經常說提高抵抗力,落到操作層面就是給孩子健脾。強健脾胃,夯實後天之本,讓孩子整個內部機制有一個良性的循環,而不是靠吃保健品、維生素、益生菌。

具體的做法就是每天花10秒鐘,觀察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有不正常的情況就是孩子可能積食了。

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你以為孩子是“上火”,真相沒那麼簡單

舌苔白厚膩、黃厚膩

如果孩子積食,就用3招幫孩子助消化:減少孩子飲食的量,或者素食,配合三星湯來助消化。

如果孩子消化好,就積極的健脾益氣,可以用健脾養胃方、白朮佛手湯等健脾的食療方法。

總的來說,孩子上火,不要反覆的喝涼茶、清熱解毒。關鍵是在脾胃,要及時助消化和合理健脾。■

【來源:許尤佳育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