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者賦予聊天機器人“喜怒哀樂”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彭茜 林小春)當看似冷冰冰的聊天機器人擁有了“喜怒哀樂”的情緒,機器人就在“擬人化”的道路上更進一步。清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就展示了聊天機器人表達情緒的可能。

此前的聊天機器人系統在對話質量上多關注語法性、多樣性以及話題相關性等方面,但較少探索如何表達情緒。本次研究主要作者之一、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黃民烈告訴新華社記者,新開發的情緒化聊天系統可表達出快樂、傷感、憤怒、厭煩、好感五種情緒。相關論文已提交到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上。

比如,當用戶鍵入“比情人節更庸俗的事就是,對情人節的接待規格提出要求”後,機器人表達快樂情緒時會回答:“情人節快樂!”;而表達生氣情緒時則回答:“這是赤裸裸的炫耀啊!”

黃民烈介紹,這套系統名為“情緒聊天機器”(簡稱ECM),它可根據用戶輸入以及指定情緒模式,分類輸出相應回覆語句。它使用了深度學習技術,既用於根據用戶的輸入檢測情緒類別(喜怒哀樂),也用於情緒化文字內容的語言生成。

社交媒體的海量發帖成為ECM的學習庫。研究團隊編寫了“情緒歸類”算法,用於辨別從微博等社交媒體網站上抓取的幾萬條發帖的情緒。大量的發帖與互動數據經過情緒歸類後,供聊天機器人學習如何回答問題及表達情緒。

“ECM目前還停留在文字輸入、文字輸出階段,並沒有考慮語音語調、面部表情等方式表達的情緒和情感,所以是很初步的一個探索。目前也還沒有和硬件實體相結合。”黃民烈說。

他說,近些年來深度學習的興起推動了機器翻譯、情感分析、人機對話等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發展,但還有很多技術難點有待突破。比如,如何綜合語音語調、表情、肢體語言等各種情境分析用戶情緒;如何生成符合情境的語言,不僅僅在內容、邏輯、通順性等方面,還需要在情緒表達上合適,“這些距離實用還有很遠的距離”。

黃民烈認為,未來情緒化聊天系統可以應用於服務機器人,比如情感陪護、心理諮詢等。

美國南加州大學人工智能解決社會問題中心共同主任米林德·坦貝教授針對該研究評論說,從“讓人工智能為社會謀福利”的研究角度來看,能跟人類有情緒共鳴的聊天機器人將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如用於將重要健康信息傳播給對此非常關心的人。

“能完全理解我們情感的機器似乎還相當遙遠,但這一領域的研究正在快速推進。理解人類情感領域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帶給我們驚喜。”他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