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下滑,海外工業機器人巨頭加速佈局中國市場'

"

【編者按】長期以來,ABB、發那科、安川、庫卡等機器人巨頭佔據中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幾個季度以來,海外巨頭們在中國的銷售均出現增速放緩,與之相對的是國內多家機器人企業營收的高速增長,一場機器人爭霸戰即將上演。

過去以來,ABB、發那科、安川、庫卡這四家機器人巨頭獨霸中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這一情況開始逆轉,本土企業在被外企“教育”了多年之後,開始用更大的勇氣和更快的創新速度給以“老師”們迎頭痛擊。

2019年,是一個拐點。ABB、發那科、安川和KUKA財年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發那科2018Q4營收同比下滑19.80%,連續4季度下滑;ABB 2019Q1收入營業利潤同比降低6%;安川電機2018財年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2.9%;庫卡2018年營收同比下滑6.81%,營業利潤同比下滑67%。

在業績下滑的背後,是這四家巨頭企業在中國的銷售均出現增速放緩。當前中國機器人自動化下游需求放緩,市場增速從2017年超40%下滑至2018年10%左右,GGII整理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量7.03萬臺,同比下降16.5%。

在四大巨頭業績下滑的同時,國產競爭力逐漸加強,國內多家機器人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埃斯頓(9.380, 0.18, 1.96%)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4.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72%;拓斯達(41.550, 1.68, 4.21%)比去年同期增長56.73%;伯朗特發佈2019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公司營收1293.95萬元,同比增長52.88%。

面對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外企將如何應對?從2019年上半年來看,高層的離職和暗地裡的劍拔弩張以及加速本土化的佈局來看,未來2-3年,一場機器人爭霸戰即將上演。留給外企的時間也不多了。暗戰:誰動了誰的奶酪?

4月8日,據外媒報道,安川電機在斯洛文尼亞的製造廠正式啟動,主要生產載荷量至225公斤的工業機器人,預計年產量為一萬臺。其歐洲負責人表示,希望可以藉此和ABB、庫卡在客戶服務領域形成有效競爭並提高歐洲市場份額。

安川此舉,被業內人士稱為是直接向庫卡和ABB發起挑戰,在中國市場佈局中落後於ABB和庫卡的安川,能否在歐洲市場扳回一局?這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驗證。

早在2017年底,安川電機高管就曾表示將進軍歐洲,首先就是在斯洛文尼亞啟用歐洲首座工廠。據悉,安川電機將通過當地工廠加強客戶定製化開發。

從發展前景來看,安川電機歐洲銷售額佔比超過其整體的1成,在2017年4-9月達到279億日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8%。同一期間的增長率低於中國(增長34%),但高於日本國內(增長13%),考慮到歐洲的市場規模,增長空間巨大。

歐洲是庫卡的生產銷售基地。儘管汽車行業疲軟,庫卡仍連年創下銷售新紀錄,2017年機器人銷售數量為38.1萬臺,是2013年的兩倍,2018年機器人銷售數量同比增加10%,達到42.1萬臺,預計2019年的增幅為14%。

歐洲市場同樣也是ABB最大的市場之一。從2018年三季度ABB的業績來看,歐洲市場訂單總額增長15%(按美元計價增長10%),其訂單總額增速遠高於美洲、亞洲、中東及非洲區。變革的2019年

今年6月底,有多個信源均確認,王江兵離任庫卡中國區CEO,新任CEO由美的指派。這是繼庫卡全球CEO蒂爾·羅伊特提前離職後,庫卡的又一高層離職,也意味著,庫卡全球區和中國區負責人都換了。

在高調收購庫卡之後,美的和庫卡的整體整合速度卻慢於美的預期,這在美的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有所透露:內部已基本定調,未來兩三年內,美的不會做大規模的併購,雖然還有很多來尋求併購和投資的機會。

今年4月19日,美的集團(51.620, 1.30, 2.58%)發佈的2018年度業績報告顯示,8.23%的營收增速和17.05%的歸母淨利潤增速都比2017年大幅放緩。而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庫卡幾乎所有業績指標均為負增長:訂單收入33億歐元,同比下滑8.5%;營收32億歐元,同比下滑6.8%;稅後利潤1.7億歐元,同比暴跌81.2%。庫卡坦承,去年全球汽車及電子工業的需求下降,導致公司收入萎縮,同時中國的機器人市場也承壓下滑。

2018年初,庫卡曾定下營收35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率約5%的目標。但隨後兩度下調業績預期,甚至還引發了美的集團的不滿。今年3月份,庫卡為了成本控制不得不宣佈裁員,並提出2021年前實現3億歐元的成本縮減目標。

今年一季度,儘管庫卡的營收並未增長,但盈利能力已經獲得了提高。在王江兵所管理的中國區,今年一季度的營收為0.9億歐元,仍然下降了約9%。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稱,最近兩三年,庫卡在中國乃至全球的機器人銷售量均落後於ABB、發那科等對手,在工業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中,庫卡與領先者的差距正在擴大。

幾乎是同樣的宿命,ABB前CEO史畢福在今年四月份宣佈離任,ABB集團董事長傅賽兼任CEO。雖然ABB的官方消息並未解釋史畢福離任的原因,但當日,ABB公佈了2019年一季度財報:儘管營業收入上漲了4%至68.4億歐元,但由於汽車產業和歐洲經濟放緩,淨利潤為5.35億歐元,同比下降6%。

2019年5月2日,ABB股東大會召開。傅塞將ABB未來的三大戰略定義為:“專注於數字化工業、簡化企業組織架構、重新設立四大業務部。”並承諾,ABB今年將提高息稅前利潤率,並再次重申公司中期目標:2025年左右達到息稅前利潤率13%-16%。2018年,這一指標為10.9%。

2018年12月,ABB宣佈將剝離電網業務,聚焦數字化行業,並精簡業務模式及組織架構,現有業務劃分成電氣、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及離散自動化以及運動控制四大事業部,並已於2019年4月1日正式生效,旨在將ABB塑造為數字化行業領軍者。

如果說拋棄電網業務的目的是為了更專注於自動化和機器人業務,那ABB也的確加快了在該領域的研發腳步。

2月28日,ABB宣佈和法國達索公司(Dassault Systèmes)簽署了全球戰略伙伴協議,開啟了在工業軟件領域與老對手西門子的反擊戰。根據ABB在今年4月漢諾威工業展上公佈的願景,ABB Ability雲平臺將和達索的3DEXPERIENCE平臺深度融合,以此打通IT-OT(信息技術-運營技術)的各個環節,並通過“數字孿生”等解決方案更敏捷地服務於客戶。

4月2日,史畢福還與瑞典巨頭愛立信CEO艾柯姆(B?rje Ekholm)簽署了研發夥伴協議。根據協議,兩家企業除了將共同測試5G技術在無線數據自動化控制上的應用外,還將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愛立信工廠內開展5G試點項目。

對於精簡架構,ABB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工業自動化業務部總裁唐維詩表示,早前ABB採用的是矩陣式架構,現在我們進行的架構重組旨在推動實現更快、更靈活的決策。這將大大有助於推動業務發展,最終使客戶受益。中國市場角逐

目前,中國市場以全球36%的機器人交付數量,穩居全球機器人市場首位,之後依次是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這兩年,ABB、安川、KUKA、發那科在華產能、產量不斷提升,在華佈局明顯加速。

ABB是最早在華開展業務的跨國企業之一,目前在中國已實現全價值鏈的本土化。6月20日,ABB集團董事長兼CEO傅賽等近20位跨國企業負責人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第七屆圓桌峰會。

傅賽表示,中國不僅是ABB的第二大市場,也是一個極富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ABB將繼續投資於數字化產業、電動汽車充電等充滿前景的市場領域。

在產能擴張上,2018年,ABB宣佈投資1.5億美元在上海建設機器人超級工廠,預計在2020年底投入運營,年產能最高可達10萬臺/年;安川電機常州第三工廠開工,三期工廠合計產能1.8萬臺/年;庫卡上海第二工廠投產,並計劃在順德建設全球第二大製造工廠,2024年投產後產能達7.5萬臺/年。

在此之前,被認為後知後覺的發那科更是加快了中國本土化的佈局。

2019年4月,發那科宣佈其繼日本之外的全球最大機器人生產基地即將登陸上海,該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作為上海市寶山區2019年的重大產業項目,由發那科集團和上海電氣(5.000, 0.10, 2.04%)集團合作的上海發那科三期項目將於今年開工興建;與此同時,ABB宣佈,將在上海投資10億元人民幣,新建一座其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工廠,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

隨著發那科超級工廠在上海的落地,意味著四大巨頭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落地均已實現,產能版圖已經初見明朗,但這也意味著,在未來正式投產後,中國市場將迎來巨大的衝擊。預計2019-2023年四大巨頭的產能及產量將提升到目前的5倍以上。

除了在上海設廠之外,今年6月,發那科還與成都新津縣政府簽訂“發那科中國西部工程研發及新技術應用推廣中心”合作協議,落戶成都。發那科總經理錢暉表示,近幾年來,四川及成都經濟發展迅速,製造業突飛猛進,企業在智能製造方面的需求很大,再加上成都優越的營商環境,當地政府的熱情服務,正是這些原因促成了發那科選擇成都新津落戶。

而一直認為需要更貼近中國市場的安川,也在加緊與本土企業的合作,今年3月,安川電機與藍胖子機器人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4月,安川攜手激光系統龍頭企業上海柏楚共同為激光行業客戶帶來整體解決方案。

"

【編者按】長期以來,ABB、發那科、安川、庫卡等機器人巨頭佔據中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幾個季度以來,海外巨頭們在中國的銷售均出現增速放緩,與之相對的是國內多家機器人企業營收的高速增長,一場機器人爭霸戰即將上演。

過去以來,ABB、發那科、安川、庫卡這四家機器人巨頭獨霸中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這一情況開始逆轉,本土企業在被外企“教育”了多年之後,開始用更大的勇氣和更快的創新速度給以“老師”們迎頭痛擊。

2019年,是一個拐點。ABB、發那科、安川和KUKA財年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發那科2018Q4營收同比下滑19.80%,連續4季度下滑;ABB 2019Q1收入營業利潤同比降低6%;安川電機2018財年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2.9%;庫卡2018年營收同比下滑6.81%,營業利潤同比下滑67%。

在業績下滑的背後,是這四家巨頭企業在中國的銷售均出現增速放緩。當前中國機器人自動化下游需求放緩,市場增速從2017年超40%下滑至2018年10%左右,GGII整理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量7.03萬臺,同比下降16.5%。

在四大巨頭業績下滑的同時,國產競爭力逐漸加強,國內多家機器人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埃斯頓(9.380, 0.18, 1.96%)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4.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72%;拓斯達(41.550, 1.68, 4.21%)比去年同期增長56.73%;伯朗特發佈2019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公司營收1293.95萬元,同比增長52.88%。

面對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外企將如何應對?從2019年上半年來看,高層的離職和暗地裡的劍拔弩張以及加速本土化的佈局來看,未來2-3年,一場機器人爭霸戰即將上演。留給外企的時間也不多了。暗戰:誰動了誰的奶酪?

4月8日,據外媒報道,安川電機在斯洛文尼亞的製造廠正式啟動,主要生產載荷量至225公斤的工業機器人,預計年產量為一萬臺。其歐洲負責人表示,希望可以藉此和ABB、庫卡在客戶服務領域形成有效競爭並提高歐洲市場份額。

安川此舉,被業內人士稱為是直接向庫卡和ABB發起挑戰,在中國市場佈局中落後於ABB和庫卡的安川,能否在歐洲市場扳回一局?這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驗證。

早在2017年底,安川電機高管就曾表示將進軍歐洲,首先就是在斯洛文尼亞啟用歐洲首座工廠。據悉,安川電機將通過當地工廠加強客戶定製化開發。

從發展前景來看,安川電機歐洲銷售額佔比超過其整體的1成,在2017年4-9月達到279億日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8%。同一期間的增長率低於中國(增長34%),但高於日本國內(增長13%),考慮到歐洲的市場規模,增長空間巨大。

歐洲是庫卡的生產銷售基地。儘管汽車行業疲軟,庫卡仍連年創下銷售新紀錄,2017年機器人銷售數量為38.1萬臺,是2013年的兩倍,2018年機器人銷售數量同比增加10%,達到42.1萬臺,預計2019年的增幅為14%。

歐洲市場同樣也是ABB最大的市場之一。從2018年三季度ABB的業績來看,歐洲市場訂單總額增長15%(按美元計價增長10%),其訂單總額增速遠高於美洲、亞洲、中東及非洲區。變革的2019年

今年6月底,有多個信源均確認,王江兵離任庫卡中國區CEO,新任CEO由美的指派。這是繼庫卡全球CEO蒂爾·羅伊特提前離職後,庫卡的又一高層離職,也意味著,庫卡全球區和中國區負責人都換了。

在高調收購庫卡之後,美的和庫卡的整體整合速度卻慢於美的預期,這在美的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有所透露:內部已基本定調,未來兩三年內,美的不會做大規模的併購,雖然還有很多來尋求併購和投資的機會。

今年4月19日,美的集團(51.620, 1.30, 2.58%)發佈的2018年度業績報告顯示,8.23%的營收增速和17.05%的歸母淨利潤增速都比2017年大幅放緩。而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庫卡幾乎所有業績指標均為負增長:訂單收入33億歐元,同比下滑8.5%;營收32億歐元,同比下滑6.8%;稅後利潤1.7億歐元,同比暴跌81.2%。庫卡坦承,去年全球汽車及電子工業的需求下降,導致公司收入萎縮,同時中國的機器人市場也承壓下滑。

2018年初,庫卡曾定下營收35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率約5%的目標。但隨後兩度下調業績預期,甚至還引發了美的集團的不滿。今年3月份,庫卡為了成本控制不得不宣佈裁員,並提出2021年前實現3億歐元的成本縮減目標。

今年一季度,儘管庫卡的營收並未增長,但盈利能力已經獲得了提高。在王江兵所管理的中國區,今年一季度的營收為0.9億歐元,仍然下降了約9%。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稱,最近兩三年,庫卡在中國乃至全球的機器人銷售量均落後於ABB、發那科等對手,在工業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中,庫卡與領先者的差距正在擴大。

幾乎是同樣的宿命,ABB前CEO史畢福在今年四月份宣佈離任,ABB集團董事長傅賽兼任CEO。雖然ABB的官方消息並未解釋史畢福離任的原因,但當日,ABB公佈了2019年一季度財報:儘管營業收入上漲了4%至68.4億歐元,但由於汽車產業和歐洲經濟放緩,淨利潤為5.35億歐元,同比下降6%。

2019年5月2日,ABB股東大會召開。傅塞將ABB未來的三大戰略定義為:“專注於數字化工業、簡化企業組織架構、重新設立四大業務部。”並承諾,ABB今年將提高息稅前利潤率,並再次重申公司中期目標:2025年左右達到息稅前利潤率13%-16%。2018年,這一指標為10.9%。

2018年12月,ABB宣佈將剝離電網業務,聚焦數字化行業,並精簡業務模式及組織架構,現有業務劃分成電氣、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及離散自動化以及運動控制四大事業部,並已於2019年4月1日正式生效,旨在將ABB塑造為數字化行業領軍者。

如果說拋棄電網業務的目的是為了更專注於自動化和機器人業務,那ABB也的確加快了在該領域的研發腳步。

2月28日,ABB宣佈和法國達索公司(Dassault Systèmes)簽署了全球戰略伙伴協議,開啟了在工業軟件領域與老對手西門子的反擊戰。根據ABB在今年4月漢諾威工業展上公佈的願景,ABB Ability雲平臺將和達索的3DEXPERIENCE平臺深度融合,以此打通IT-OT(信息技術-運營技術)的各個環節,並通過“數字孿生”等解決方案更敏捷地服務於客戶。

4月2日,史畢福還與瑞典巨頭愛立信CEO艾柯姆(B?rje Ekholm)簽署了研發夥伴協議。根據協議,兩家企業除了將共同測試5G技術在無線數據自動化控制上的應用外,還將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愛立信工廠內開展5G試點項目。

對於精簡架構,ABB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工業自動化業務部總裁唐維詩表示,早前ABB採用的是矩陣式架構,現在我們進行的架構重組旨在推動實現更快、更靈活的決策。這將大大有助於推動業務發展,最終使客戶受益。中國市場角逐

目前,中國市場以全球36%的機器人交付數量,穩居全球機器人市場首位,之後依次是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這兩年,ABB、安川、KUKA、發那科在華產能、產量不斷提升,在華佈局明顯加速。

ABB是最早在華開展業務的跨國企業之一,目前在中國已實現全價值鏈的本土化。6月20日,ABB集團董事長兼CEO傅賽等近20位跨國企業負責人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第七屆圓桌峰會。

傅賽表示,中國不僅是ABB的第二大市場,也是一個極富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ABB將繼續投資於數字化產業、電動汽車充電等充滿前景的市場領域。

在產能擴張上,2018年,ABB宣佈投資1.5億美元在上海建設機器人超級工廠,預計在2020年底投入運營,年產能最高可達10萬臺/年;安川電機常州第三工廠開工,三期工廠合計產能1.8萬臺/年;庫卡上海第二工廠投產,並計劃在順德建設全球第二大製造工廠,2024年投產後產能達7.5萬臺/年。

在此之前,被認為後知後覺的發那科更是加快了中國本土化的佈局。

2019年4月,發那科宣佈其繼日本之外的全球最大機器人生產基地即將登陸上海,該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作為上海市寶山區2019年的重大產業項目,由發那科集團和上海電氣(5.000, 0.10, 2.04%)集團合作的上海發那科三期項目將於今年開工興建;與此同時,ABB宣佈,將在上海投資10億元人民幣,新建一座其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工廠,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

隨著發那科超級工廠在上海的落地,意味著四大巨頭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落地均已實現,產能版圖已經初見明朗,但這也意味著,在未來正式投產後,中國市場將迎來巨大的衝擊。預計2019-2023年四大巨頭的產能及產量將提升到目前的5倍以上。

除了在上海設廠之外,今年6月,發那科還與成都新津縣政府簽訂“發那科中國西部工程研發及新技術應用推廣中心”合作協議,落戶成都。發那科總經理錢暉表示,近幾年來,四川及成都經濟發展迅速,製造業突飛猛進,企業在智能製造方面的需求很大,再加上成都優越的營商環境,當地政府的熱情服務,正是這些原因促成了發那科選擇成都新津落戶。

而一直認為需要更貼近中國市場的安川,也在加緊與本土企業的合作,今年3月,安川電機與藍胖子機器人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4月,安川攜手激光系統龍頭企業上海柏楚共同為激光行業客戶帶來整體解決方案。

業績下滑,海外工業機器人巨頭加速佈局中國市場

徐靜波:日本的智能製造比中國先進多少年?

機器人產業列國紛爭的前夜,誰能吹響萬億級市場號角

本文轉自高工機器人,作者廖文清,原標題《巨頭爭霸 誰主沉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