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人不得不知道的蕉城梅溪古村

金朝 荔枝 建築 韓侂冑 寧德城市資訊 2017-05-13

置身梅田古村,最讓人心靈為之震撼的還數那些鱗次櫛比的老舊房屋。這些於隔壁的碗窯古村建築交相呼應,造就了這個山城古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彰顯這裡的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乃至閩南文明的完美融合。

寧德人不得不知道的蕉城梅溪古村

【梅田古村】舊稱“梅溪”,南宋《三山志》作“梅花”。傳王、鄭、周、林、廖五姓始居時,曾共建梅溪宮,村前有塘田,故名。

寧德人不得不知道的蕉城梅溪古村

【隨著與閩南文化的交融在梅田村也會見到頗多的此類房屋】

寧德人不得不知道的蕉城梅溪古村

梅田村歷史名人有林國仁、林仲麟、林仲虎。林國仁,宋代人,舊志載為“郡馬”,其墓碑記為“尚書”。林仲麟,林國仁後裔,宋紹熙五年(1194)慶元六君子”之一,《宋史》載其“忠耿有聞”。林仲虎,仲麟弟,抗金將領,數度出使金國,任副使,著有詩集《百將詩》等。

1.林國仁墓[1](俗稱郡馬墓),位於寧德市蕉城區飛鸞鎮下蘇村東北。林國仁生卒無考,寧德飛鸞梅田人。墓坐東向西,佔地200平方米,墓丘石構,平面呈"風"字形。後護牆嵌碑一通,高0.55米,寬0.25米,上刻有太乙,下作仰蓮瓣狀,中刻楷書"皇宋尚書國仁林公祖冢"。1992年12月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寧德人不得不知道的蕉城梅溪古村

2.林仲麟(1173-1245年),字景仲,寧德二都梅溪人。宋紹熙五年(1194年),在太學考試得第一。他秉性忠直,為人稱道。其時韓侂冑陰謀奪權,誣奏宰相趙汝愚擅權,趙汝愚被貶永州。林仲麟與楊宏中、張道、周端朝、蔣傅、徐範等6人上書為趙汝愚申辯。韓侂冑大怒,坐以不合上書之罪,將仲麟等6人放逐500裡外編管。時稱"慶元六君子"。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冑誅死。嘉定元年(1208年),有旨褒錄慶元上書楊宏中、林仲麟等6人。嘉定七年(1214年),仲麟登甲戌科特奏名,官終廣東都府參軍,贈忠諫大夫。林仲麟墓,位於蕉城區飛鸞鎮飛鸞村棲雲寺山前。

寧德人不得不知道的蕉城梅溪古村

3.林國仁墓[1](俗稱郡馬墓),位於寧德市蕉城區飛鸞鎮下蘇村東北。林國仁生卒無考,寧德飛鸞梅田人。墓坐東向西,佔地200平方米,墓丘石構,平面呈"風"字形。後護牆嵌碑一通,高0.55米,寬0.25米,上刻有太乙,下作仰蓮瓣狀,中刻楷書"皇宋尚書國仁林公祖冢"。1992年12月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寧德人不得不知道的蕉城梅溪古村

玩樂寶典:

1.【名勝古蹟】 白馬山和鳳凰山擁有坐山觀海的特色景觀,鬼斧神工的象形石景,清新幽靜的生態環境;碗窯村百年以上的古民居和古建築,飛鸞村千年歷史的古瓷窯,各村(居)百年以上的古榕樹、古樟樹及各種寺廟道觀,還有畲族村純樸的民族風情,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自然景觀】

1.【白馬山】位於澳裡村境內。白馬山,主峰海拔976米。春來一派蔥綠,秋至一片金黃。此山山頂只長茅草,不長樹木,秋季遠望山巔,金燦燦的一片枯草美不勝收。白馬峰峻峭入雲,遠望如天馬昂首,舉蹄長嘶。昔人有詩讚曰:“三千世界為銜勒,十萬河沙作鎖關。”晴朗的日子登上峰頂向北遠眺,寧德三都澳海域盡收眼底,目光可及羅源、寧德、連江、古田四縣地界。山腳下的炊雲寺是個千年古寺,為佛、道合一的寺院。寺院上方一凌空的巨石像一塊厚厚的大瓦片,岩石的下方左邊供奉著道教的八仙,右邊是佛教的神靈。在岩石的左上方還有一天然的洞口直通藍天,故名“通天洞”。該洞像一口水井,從洞裡向上仰望,用“坐井觀天”來比喻很是恰當。岩石裡還流出涓涓細水,據說能“包治百病”,被善男信女們視為“聖水”。站在寺前向山下望去,半山腰盆地裡的福源村一片田園風光,遠處山下山巒起伏,景色怡人。向西望去,高而尖如錐體一般的福源山峰(鳳凰山)“傲視群雄”。

20【鳳凰山】位於寧德、連江、羅源交接處,海拔1048米,寧德的第二高峰。因傳說有鳳凰棲息於此而得名。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如果有人能揀到鳳凰蛋,一輩子可享福不盡。淳樸的村民和美麗的傳說,一直伴隨著這塊神奇的土地。一路走來,天主教堂、聖水洞、等景點以及延路的奇石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3.【通天洞】在嵐口村後約七華里。鳳凰山麓有大片花崗岩出露,面積達數萬平方米。山中有重建於近代的“吹雲寺”後有一石室,深十幾米。進入室中數米,有一個井狀石洞,遊人於石室中,如在井底可觀藍天。洞直徑4米餘,呈規則圓形。上下深約20米,井壁光滑。遊人可以從寺旁攀巖而上,至石壁上方,可見平整的大片花崗岩坡,坡中突陷一圓坑,是為“通天洞”井口。這一地質奇觀,其形成原因有多種解釋。

4.【碗窯古村】與世界良港三都澳毗鄰,是典型的閩南“方言島”。據乾隆年間所修《寧德縣誌》記載:“本邑因有碗窯之業,漳、泉、興等處無業之民雜聚二都,以造碗謀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這裡居住有黃、蔡、葉、裴四大姓。歷史人物有清代優貢蔡英資、太學生蔡步聖等等。解放前,碗窯村製造的粗瓷碗,通過海輪,運往天津、山東等地。特別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9),隨著三都澳的開埠,茶葉、土紙、青靛、瓷器成為了大宗輸出商品。最多的時候,碗窯村有窯達30透(座),給這個村子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村裡的黃氏中西合璧的建築就見證了這段繁榮歷史。

碗窯村現有清代大型建築十餘座,保存完整。這些古民居,既有濃郁的閩東地方建築特色,又糅雜了閩南建築和西洋建築風格,與閩東山區的古建築形成了強烈對比,特別是樑枋、託樑、雀替、斗拱間的彩繪,給人以複雜多變、氣派非凡的感覺。

5.【梅田古村】舊稱“梅溪”,南宋《三山志》作“梅花”。傳王、鄭、周、林、廖五姓始居時,曾共建梅漫宮,村前有塘田,故名。梅田村歷史名人有林國仁、林仲麟、林仲虎。林國仁,宋代人,舊志載為“郡馬”,其墓碑記為“尚書”。林仲麟,林國仁後裔,宋紹熙五年(1194)慶元六君子”之一,《宋史》載其“忠耿有聞”。林仲虎,仲麟弟,抗金將領,數度出使金國,任副使,著有詩集《百將詩》等。

【黃嶽公園】

古建遺存

1.【筠竹坪宮】白鶴宮,又作“筠竹坪宮”。始建年代不詳。原為黃嶽故居。白鶴宮出現的時間不是很早,由澳坪(筠竹坪)蘇氏、澳裡陳氏、施家山施氏共同集資興建。宮外保存有清道光八年(1828)貢生關仲仁、光緒十年(1884)羅源陳志興捐田石碑。白鶴宮古時是寧德縣著名的“祈夢”勝地,且屢獲靈驗。現今還成為各地忠烈王分祠請香火之處。

2.【永寧寺】位於二都上村。始建於唐乾符元年(874)。據傳該寺建成後各方信士爭往朝供,香火不斷,初具盛況。於明史年間焚燬,遺有石柱、水嘈等古蹟。水嘈側有銘文(有“乾符”等殘字)。石柱多個有“乾符二年”字樣。現寺為1985年後重建。宗承曹洞派。

3.【嵐口天主堂】始建於1640年,頂部豎著十字架,正門橫匾厚重楷書“天主堂”。教堂上方還刻“聖旨”二字。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派別,崇拜聖母瑪利亞。這座教堂帶有明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高高的風火牆,飛簷翹角,圍牆邊門上框題有“崇善”“黜邪”,帶著濃濃的書卷氣。從邊門進入空曠的教堂,教堂內懸掛著描繪天主教歷史的圖像。堂前掛一塊大幕布,遮住了幕後的天主神像。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上臺後,清政府加大了禁教的力度,嚴厲禁止天主教活動,並懸賞傳教士的人頭,如此,福安一帶的天主教仍然在地下祕密傳播,許多傳教士躲到寧德縣嵐口村。

4.【飛鸞窯址】飛鸞窯址位於寧德市飛鸞鎮飛鸞村北石橋頭50米處,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000平方米,堆積層1~15米不等。採集的標本有黑釉、青瓷、窯具等,產品以碗、盞為主,其兔毫盞工藝受建窯影響,1995年修公路時遭破壞。1980年寧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美食特產】

寧德人不得不知道的蕉城梅溪古村

  1. 【二都珠蚶】二都珠蚶表面具發達的放射肋,狀如瓦楞,稱“瓦楞子”可人藥。蚶產於內灣港區中潮區的中、下部及低潮區的上部灘塗中。幼蚶多生活在表層一至二毫米的軟泥中,成體穴居泥下土至二釐米處,故又稱“泥蚶”。閩東近海灘塗盛產泥蚶,歷史上曾是閩越國上奉朝廷的貢品之上。

    寧德二都,位於三都澳內的飛鸞港,由於內陸小溪匯流,構成一定比例的海水與淡水混合區,水比重在1.010至1.014之間。得天獨厚的環境,使這裡所產的泥蚶,肉質特別鮮美,血色更為鮮紅,顆粒較小似珠,每斤約120粒,是泥蚶中的珍品,故美稱為“二都珠蚶”。

    二都珠蚶生活力強,便於貯藏。珠蚶收穫後裝人麻袋中,放置陰涼處,在氣溫攝氏18℃至24℃之間,可存活一個星期,在零下2℃至零下3℃時,可存活33天。

    二都珠蚶為宴席之佳品,深得賓客的喜愛。許多好客的主人,為避免酒席上賓客動手剝殼的麻煩,在廚間,將煮過的珠蚶撈起,先剝去其一瓣蚶殼,稱為“蚶瓣”。將蚶瓣的蚶肉朝上置於盤中,並擺成各種花樣,潑上佐料,香溢脣膏。

    【晚熟荔枝】飛鸞鎮梅田村 二都村依山傍海,是中國荔枝生產的最北緣地帶,是我國成熟上市最晚的荔枝,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成就了晚熟荔枝的優質品性,再加上比其他各種植區遲10至15天成熟上市,有效避開了銷售高峰,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同時所產的荔枝色澤鮮紅、果實鮮甜、肉嫩味香、核小肉多、品質極佳,在國內市場上富有盛名。

    2010年“三都澳晚熟荔枝”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證書。這是蕉城區繼“蕉城晚熟龍眼”、“天山綠茶”之後成功註冊的第3枚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人文薈萃】

    【二都珠蚶的傳說】二都蚶,顧名思義,二都便是蚶的故鄉了。其實不然,這泥蚶的故鄉遠在浙江樂清,這說起來還有一段來歷。

    有一年春末,正值養蚶的大好時節。浙江樂清一帶蚶沙大發,蚶農們滿心歡喜,指望這些蚶沙運到外地後能賣得好價錢。想不到那年氣候特別,時晴時雨,冷熱無常。嬌嫩的蚶沙象剛出世的嬰兒,怎麼受得了這般折磨?出發沒幾天,這些小生命陸續張大嘴巴死去。蚶農們急壞了,可漏屋偏遇連夜雨,這幾天又遇上頂頭風一天趕不了幾裡水路,蚶農們叫苦不迭。幾天後的一個傍晚,運蚶沙的船到了寧德二都灣,蚶農們正想靠岸去取桶淡水煮飯,突然一隻海鳥飛來叼起一粒蚶沙,然後在一片泥灘上盤旋一陣,把蚶沙吐人灘中。蚶農們受到啟發,想到這船蚶沙再過幾天說不定死得一個不剩,倒不如種在這裡,來年不管收多收少,總比蝕本強。於是,他們連夜將蚶沙全都種在二都灣。老天有眼,二都灣的“上門郎”終於不辜負蚶農們的期望,第二年,二都蚶長勢特好,獲得了大豐收。

    原來,二都灣是個天然的養蚶良港。它三面環山,一面靠海,避風向陽,加上山澗的淡水注人灣中,沖淡了海水的鹹度。漲潮了!蚶沙在深水中吸收營養;落潮了,蚶沙在淺水中晒太陽;渴了喝口山澗的甜水;困了,枕著靜靜的港灣睡眠,養尊處優,心寬體胖,難怪二都蚶都長得那麼棒。從此,浙江樂清蚶就落戶在寧德二都灣了。

    【歷史名人】

    【林仲虎】生卒年月不詳。字景瞻,號定窗,仲麟之弟,二都梅溪人。宋慶元二年(1196),以武舉魁漕選及廷試,舉為第一。

    嘉泰元年(1201),朝廷遣檢討林桷出使金國,賀其正旦節,命仲虎為副使。時宋金對峙雖漸趨穩定,但金人仍屢次南侵,戰事時起。仲虎至金廷,金章宗完顏璟私下會見他,仲虎堅決拒絕金章宗的無理要求,力爭不屈。開禧元年(1205),蒙古部落崛起,給金國後方以重大威脅。韓侂冑欲乘機對金結盟以提高自己聲望,於是年六月遣禮部侍郎李壁充賀生辰使,仲虎為副使,以觀其勢。使團既渡淮河,行次揚州。時鎮江都統戚拱遣義士朱裕,聯絡弓箭手火焚漣水縣,隨後淮東安撫使鄭挺又潛師襲擊該縣。金人大怒,責宋背盟,欲舉師報復。聞事故突發,隨員皆惶惑不安。李壁奏請朝廷後,梟朱裕之首於邊界上,仲虎則陳述應變之三策。冒著生命危險到金中都和談。金人消除懷疑,熱情款待,避免了戰禍。

    使團返朝後,韓侂冑北伐之意益堅。仲虎權衡形勢,“知兵未可動”,上疏奏曰:“樂因循者狃於私意,言進取者病於寡謀.為今之計,當重發而必成,不可輕出而苟且。”因其言不合侂胄之意,遂被外調,出守浮光。開禧二年(1206)三月,侂胄請宋寧宗正式下詔北伐,以江淮宣撫使丘侂負責兩淮軍事。交戰後,丘侂一味退守,金兵大舉南侵。宋軍死者無數,城邑亦相繼淪陷,形勢十分危急。仲虎力請於朝,得強弩手千餘人馳援,擊退金兵,解了和州之圍。

    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侂胄北伐失敗,被史彌遠等人密殺。金朝要以侂胄首級作為議和條件,又要求賠款白銀三百萬兩,每年增歲幣三十萬兩。宋廷完全接受,雙方達成和議。議和後,仲虎被舉為右騎衛中郎將,充通謝副使,赴金國和談。行至中途,金人又啟戰端,乃歸。仲虎卒後,葬於六都香林寺後山。

    林仲虎雖是武舉出身,但他文筆極好,詩作尤佳,有《百將詩》、《雜詩》傳世。

    林仲虎自幼喜讀兵書,嗜好弓馬、刀槍。成年後,他先以武舉魁漕選,奪得趙擴慶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舉第二名。六年後,再應武舉,終於如願以償,成為武狀元。林仲虎擅長作文,尤長於詩,13 歲時即能吟詩作賦,他著有《百將詩》、《出疆唱酬集》傳於世。《宋詩紀事補遺》收錄有他的詩。

前往攻略:可以乘坐寧德到礁頭以及寧德到城澳公交均有經過!

▍內容來源:網絡 寧德哥 寧小博 寧小妹

▍圖文編輯:寧德城市資訊小編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