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事以服務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為引擎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金融 遊艇 財經 金融界 2017-04-29

本報記者杜文科 通訊員宋軍報道

2015年4月21日,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掛牌設立,重點發展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製造(愛基,淨值,資訊)等產業,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到現在已經兩週年了,兩年來海事部門推出了哪些改革創新舉措?航運物流企業和市場反映如何?接下來海事部門還有怎樣的服務舉措?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在4月26日在廣東海事局與廣東省自貿辦聯合舉辦的海事服務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成果發佈會上找到了答案,在會場還見證了南沙海事處與南沙區港航企業代表簽訂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片區海事創新服務合作備忘錄》,為雙方搭建起更便利和穩固的溝通橋樑。廣東海事局局長陳畢伍告訴記者,兩年來廣東海事局在創新海事服務自貿區機制、簡政放權、創新監管、便捷高效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成效明顯。先後實施了16項創新監管服務舉措,其中誠信船舶通關零待時機制入選南沙自貿區首批十大創新業務,5項改革創新經驗經廣州市政府發文推廣實施,“智慧海事”建設入選全省可複製推廣改革創新經驗。

據瞭解,“廣東南沙”國際船舶登記船籍港已經成功設立,自貿區港口競爭力和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2016年南沙港新增國際班輪航線12條,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突破3.04億噸和1262萬標箱,同比增長7.5%和8.1%,為實現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期增幅居全球主要港口首位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郵輪母港進入快速建設通道,國際郵輪旅客吞吐量已位列全國三甲。

深化改革簡政放權

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近2億元

廣東海事部門主動順應自貿區發展形勢,大力推進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積極爭取自貿試驗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三互”大通關、取消船舶簽證等政策、舉措落地實施。下放國際航行船舶進口岸審批和港口國監督(PSC)業務至南沙海事處,實現“足不出南沙”即可以辦理各項業務。成功推動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落地,放寬了對登記主體外資比例的限制,設立了“廣東南沙”船籍港,成立了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中心,南沙自貿片區正式成為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8個國際船舶登記船籍港之一,將有效帶動南沙自貿片區船舶融資、航運保險、船舶檢修等航運服務產業鏈的發展。船舶進出港簽證制度改船舶進出港報告制度,取消船舶港務費等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停徵船舶登記費、船舶及船用產品設施檢驗費,每年為轄區企業節省運營成本約2億元。

為口岸通關“最後一公里”提速

每年超8000艘國際船舶獲益

廣東海事局先行先試,率先在南沙自貿區試行“單一窗口”、聯合登臨檢查、“誠信船舶通關零待時”等新機制,致力於貨物和船舶口岸通關便利化。實現船舶進出口岸許可證書網上打印,解決口岸通關最後一公里問題,真正做到口岸通關“零跑動”。創造性推行誠信船舶通關零待時,將貨物和船舶進出口岸時間由原來的20分鐘縮減到2分鐘以內,每年有8000餘艘國際航行船舶因此獲益,通過“單一窗口”開展業務的各類企業超過2300家,應用率超過90%。推動了郵輪母港建設,服務粵港澳遊艇“自由行”,2016年南沙郵輪開航104艘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2.6萬人次,名列國內第三。

全力打造“智慧海事”

構建海上“安全港灣”

立足於打造自貿區發展海上“安全港灣”,積極運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新技術、新理念,深度推廣集電子哨兵、智能通訊員、數據分析師、綜合指揮員四位一體的廣東智慧海事監管服務平臺,建立南沙轄區風險源數據庫,分層級開展風險管控治理,推進風險源辨識--評估--管控--消除隱患的閉環管理,成功保障世界上首艘1.8萬標箱3E級集裝箱船和全球最大1.9萬標箱集裝箱船順利靠泊南沙,成功保障“處女星號”、“雲頂夢號”、“維多利亞”號郵輪安全進出南沙港。2016年南沙轄區船舶進出港22.52艘次,同比增長59%,貨物吞吐量3.04億噸,同比增長7.5%,水上交通事故“四項指標”全面下降,轄區未發生列入統計的水上交通事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