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加金融科技雙優勢 深港合力共建國際金融中心

金融 經濟 創業 匯豐銀行 光明網 2017-06-27

新華社深圳6月23日電(記者趙瑞希)在“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深港合作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22日至23日舉行的首屆前海深港合作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認為,當前深港合作正在走向疊加兩地金融、科技優勢,強化產業多元化和金融業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繫,合作共建國際金融中心的階段。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認為,新一輪的深港合作正在由過往的“前店後廠”形式變成雙向互動的“店廠合一”模式。兩地合作領域也由單一的製造業轉向高科技和高價值的服務業,加強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創新的合作,特別是以金融為主的服務業合作,是未來深港合作的重點。

這些年來,不少總部在深圳的科技企業為了更好地融資,選擇赴港上市。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面臨著產業空心化帶來的一些問題。實際上,金融業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美國企業成長協會中國區主席陳建剛說:“金融業屬於服務業,在企業和科技發展不成熟、不到位的情況下,金融業很難做大。”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在論壇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產業多元化之間是有內在關係的。

“香港雄厚的金融經驗和深圳的創新意識,兩者結合大有可為。”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說,通過深港合作,內地的資源和腹地可以支撐香港走向世界,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總裁嶽毅在論壇上建議,深港以發展創新金融為重點,為科技產業創新提供強力支持。他說:“科創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將改變金融市場的生態和競爭格局。”

近年來,深港合作不斷深化和拓展。以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為例,作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實驗區,隨著深港跨境金融合作的深入推進,前海率先開展了跨境雙向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以及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試點。內地首家港資控股全牌照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也落戶在前海。

截至2017年5月底,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內註冊的港資企業達到4564家,註冊資本達到3898.82億元,這裡已經成為內地港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2016年,註冊港資企業實現增加值392.61億元,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27.7%。

“前海已經成為香港人最願意來、香港企業最受益的深港深度合作的標誌性區域。”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在論壇上說。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羅康瑞認為,前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自誕生之日起,便承擔起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的重任,是內地與香港合作的橋樑。

近年來,不少香港青年帶著技術和產品北上前海創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的187家創業團隊中有86家是香港團隊。留英歸港青年陳昇的團隊,在夢工場創業不到一年,即獲首輪融資5000萬元人民幣。

在王冬勝看來,在香港迴歸的20年裡,每一次香港與內地經濟關係的變化和融合,都影響著香港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香港利用內地經濟高速增長機遇,成為內地企業融資和上市的主要市場,鞏固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香港也為內地的發展提供專業服務支持,協助深圳向科技中心轉型。

“香港的優勢是具有法律環境、監管制度、市場體系、專業人才等方面的軟實力。深圳的優勢是有基礎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多元等硬實力。”普華永道大中華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柏基說,“深化深港合作,一定會帶動區域內行業的多元化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深圳和香港最終會從‘攜手’走向‘擁抱’,成為國際經濟金融市場的重要貢獻者。”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論壇上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深港“金融+科技”合作有望承擔更核心的角色。“通過深港合作,香港可以吸收內地的動能和活力,深圳可以借鑑和吸納香港的經驗和規範。最終,深港作為一個區域整體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才是雙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