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人士看網貸:對傳統融資毫無威脅'

"

互聯網金融這個詞這幾年非常的火熱,火熱到什麼程度呢,我在此舉個例子但凡只要一家有些知名度的機構以互聯網金融為主題的舉辦的活動幾乎觀眾無一缺席。筆者參加不少這類活動,每次都能體會到大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熱情高漲,踴躍關注的程度。可事實是像大家認為的這樣,一場互聯網與金融之間的碰撞即將到來了嗎?我認為一切都沒那麼簡單,在此筆者斗膽從傳統金融的角度去分析當前的現狀。

目前媒體普遍對互聯網金融以及企業的報道幾乎到了一邊倒的程度,創新、改革、普惠等新名詞光環套用在這些企業頭上。與之相對應的,傳統金融機構被動地安置到了其對立面,甚至是國內的某些主流媒體一談到中小企業融資難時,幾乎不假思索地將過去長期系統、複雜的經濟、社會問題全部歸咎到主流金融機構的機制體制當中。也難歸,一句弱勢群體的吐槽也能引起媒體這樣的關注,似乎我們把互聯網金融看得也太過神祕和高大上來點吧。

既然是這樣,那就讓我以最具代表性的網貸行業為例來剖析下對當前現狀。

當前P2P的現狀從傳統金融的專業角度來看,問題是比較多的。

第一、借款利率過高,據悉即使是陸金所這樣的低預期收益平臺,融資者實際獲取的利率依然達到18%-24%。在普惠金融的概念下,網貸行業確實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融資速度效率也比較快。這確實是一個優點,但不是一個最終的目標,融資貴一直是駕馭在中心企業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緊箍咒,高起不降的借款利率和手續費是不法支撐起整個行業的良性循環的。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倡導互聯網金融是以客戶為中心,甚至某些專家將以客戶為中心標榜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一個重要區別。毫無疑問,以客戶為中心,滿足不同個性化需求確實是外來任何行業比較關注的核心要義,當現在的網貸行業的現狀是怎麼樣的呢,一邊是不斷宣傳給投資人的豐厚收益,一場又一場豐富的投資人見面會,甚至不乏平臺創始人、高管親自到場助陣,會議主題萬變不離一件事,自己平臺收益如何豐厚、資產如何安全、催收效率如何高效、未來風投融資的意願等等,而一邊卻是平臺借款人借款成本過高,融資產品不夠豐富,催收方式又過於粗暴,根本沒有以借款人(客戶)為服務中心。客戶服務的基本還是以獲取借款人信任為目的,如果長期依靠高收益來吸引關注是不正常的現象,客戶粘性不會很高,甚至部分平臺只能以國外平臺為藍本為自己標榜貼金。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優質合適的項目越來越少,最終還是無法獲取投資人信任。

第二、借款逾期率過高,筆者這幾年親身體會了好幾家平臺的實際運營情況,和過去線下的民間借款情況一樣,網貸行業的逾期情況相當突出。我就以目前國內一家一線大型網貸平臺為例。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平臺每天登入範圍量大概1萬人左右,註冊用戶提交借款申請佔到60%-70%,最終通過線上線下審核通過率為10%,但最終拿到平臺可以成交的為3%,就是通過這批看似層層選拔的項目,最終逾期比率在10%(目前的最新數字是7%-8%之間)。有趣的是行業內有個詞叫踩雷,過去專門指投資人投資的平臺跑步的風險,而當平臺自己在遇到這種逾期情況下,也把自己稱作踩雷(由於涉及到相關敏感信息,在此筆者不便透露具體公司名稱,請讀者無需對號入座)。目前即使一些專注中小企業金融的小銀行,不良貸款利率達到1.03%就已經是相當高的水平了,更不要說10%左右這一驚人的數字。問題到這裡還沒有結束,你看到這裡或許會問,這10%的逾期項目是怎麼處理的呢?,根調查發現,目前國內部分一線大型平臺由於進入行業較早,借款項目數量累計比較大,交易規模從數量上已經比較高了,很多早期開業時候辦理的借款項目已經經歷了一輪週期,很多項目在1年左右出現了逾期,大部分平臺通過短期做大交易規模,用新的投資人資金來彌補過去的踩雷的損失。如果未來平臺通過長期的催收可以收回的部分,適度化解了風險,剩餘不法收回的借款,最終計算入不良率中。

所以,作為傳統金融來看,根本不用任何擔心網貸方式會取代傳統融資模式,至少在現階段不斷有大型平臺被曝出現大額逾期事件的大背景下,網貸行業項目資源來源多數屬於金融產業鏈的底端,和過去小額貸款公司一樣,B端客戶資源基本就是金融機構挑選剩下的,其資產質量也令人擔憂。加之目前國內信用系統沒有完善,網貸中介缺乏對客戶日常生產生活的有效全方位的控制,用一句互聯網行業流行的話說就是缺乏有效的“應用場景”作為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