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轉型的關鍵是什麼?

金融 投資 廣發銀行 基金 普益標準 2017-05-26

導讀

銀行資管轉型的關鍵在於提升組合管理的能力。要加強自律管理,充分發揮自主性,及時發現並改進潛在不審慎情況,積極做好預期管理及業務前瞻佈局。

文/新浪財經 王茜

原標題/廣發銀行資管陳芳:組合管理能力系資管轉型關鍵

在貨幣政策中性偏緊的環境下,今年以來市場流動性承壓,銀行資管面臨新的挑戰。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接受新浪財經獨家採訪時指出,債市受流動性風險影響較大,債券投資應以防禦性策略為主;在流動性邊際收緊推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偏好有所提振的背景下,未來會適度考慮加大權益市場的投資。

她同時認為,今年是嚴監管和強監管的年份,結合一行三會對於資管行業的監管政策,包括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17年2月人行草擬的資管新規內審稿和近期銀監會下發的7份檢查文件,都體現了監管部門未來要統一資產管理業務框架,梳理業務模式、鏈條,防範監管套利和鏈條拉長導致風險積聚的監管方向。

在此背景下,銀行資管轉型的關鍵在於提升組合管理的能力。要加強自律管理,充分發揮自主性,及時發現並改進潛在不審慎情況,積極做好預期管理及業務前瞻佈局。

資管轉型的關鍵是什麼?

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

新浪財經:近來市場中對於債券市場的悲觀情緒有所擴散,也有看法堅持基本面未來可以支撐債市,對此您怎麼看?今年廣發資管如何規劃這塊投資?

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去年四季度以來,監管機構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市場在流動性收緊預期下,債市開始加大調整力度。今年以來債市延續調整格局,投資者對債市的需求減弱、風險偏好下降,低資質信用債的估值下調壓力大,疊加流動性差,需保持謹慎。同時,要防範與流動性風險共振的信用風險,目前二級市場的波動正向一級市場傳導,今年前4月超過300只債券取消發行,合計金額2600億,5月則面臨償債高峰,要特別警惕再融資乏力可能引發的違約風險。

2017年在多種因素疊加之下,債券投資應該以持有中短久期高評級品種防禦為主,警惕未出清利空引發超調(如金融降槓桿、信用風險等)。全年看市場博弈特徵明顯,交易機會大於趨勢性機會,應適度收縮配置盤,尋找逆向交易機會。

新浪財經:您對於權益市場怎麼看?

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對於權益市場,我們認為震盪行情還要延續,存在一些結構性機會。一季度宏觀經濟回暖,企業盈利預期有所回升,迴歸價值理念的選股會獲得超額收益,應當尋求估值有安全邊際、業績增長確定的價值白馬股,重點關注受益政策支持(國企混改、一帶一路、軍工等)和業績超預期兩大主線,同時注意規避面臨業績與估值繼續雙殺的題材股。

權益市場方面,今年一季度IPO募資達589億元,去年的一季度只有100億元左右,創下六年來首季新高。因此,在IPO大幅增長的背景下,也可適度把握一級市場股權的投資機會。應該說,在全球流動性邊際收緊推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偏好有所提振的背景下,我們會適度考慮加大權益市場的投資。

新浪財經:廣發去年發行了“廣銀睿富”FOF淨值型產品,您也曾提到FOF型產品有望成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具體廣發資管是如何部署的呢?

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根據監管要求和行業趨勢,資管業要向開放式、淨值型產品轉型,通過FOF購買子基金份額構建投資組合,符合多元化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理念。FOF的優勢包括覆蓋的大類資產類型比較齊全,可實現對股票、債券、商品、現金以及主要境外市場的全覆蓋;同時投資便捷,流動性好。當然FOF也有其不足,如底倉不透明、雙重收費等。

在銀行資管和FOF的互動方面,銀行資管首先會按照風險類屬進行大類資產的配置, 在此層面下,再細分FOF子策略,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和子策略的精選與搭配,進一步分散風險。FOF主要分為配置型和精選型,前者綜合使用股票、混合、債券、貨幣、QDII等不同類別的基金構建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降低組合波動率為目的;後者是在限定資產類屬比如權益或債券中,實行優中選優和進一步分散風格集中的風險。我們去年推出的固定收益打底、量化平衡波動、輔以權益增強的FOF淨值型產品“廣銀睿富”屬於配置型FOF,成立1年年化收益率5.2 %,最近兩個月年化收益率6.5%。

在投顧選擇方面,我們重視投資經理的選擇,而不僅僅是機構,強調以絕對收益為理念,對客戶做好風險收益的平衡。今年股票市場在窄幅波動中演繹二八行情,4月份以來超過半數股票創了2600點以來的新低,超過1/3偏股型基金淨值低於1。但我們選擇的FOF權益子基金,在累積安全墊的基礎上嚴格倉位控制並做好擇時,今年的年化收益已超過10%,且波動、回撤小。

新浪財經:您說的選人,具體有哪些標準呢?

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遴選MOM、FOF合作機構的時候,我們會重視機構對宏觀經濟走勢的把握。比如我們選擇的機構,基本都很重視研究,以研究推動投資,對宏觀研究員十分倚重。今年在貨幣政策中性偏緊及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除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要較以往更加關注宏觀流動性。

在具體市場方面,則需關注交易數據、衝擊成本、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等,做好倉位預判。如債市主要是機構投資的市場,更要特別注意規避機構投資人看多看空一致性所帶來的系統風險。4月中旬遭遇的股債“雙殺”就是例子。因此,可以這麼說,在風險防控方面,對一致性的預期不足以區分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對黑天鵝的預判才是關鍵。

新浪財經:您提到對流動性風險的關注,廣發資管自身如何加強風控?

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以債市為例,相比市場環境,我們更加關注債券評級、久期和流動性,並嚴格控制組合槓桿。制定了專門的債券集中度管理辦法,不僅是針對單一主體的集中度控制,還包括關聯主體的集中度管理,行業、地域的集中度管理,這體現了我們一貫以來的分散風險理念。整個債券的投前投中投後,我們都會做比較緊密的跟進。

在貨幣中性偏緊的大環境下,要更加重視流動性管理,業內有觀點提出縮表,有一定道理。2017年是一個調整年,各家行資管業務的總量取決於其自身資產端和負債端結構的合理性,以及成本抬升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要在流動性、規模、收益之間取得平衡。控制融資成本、保持合理的高流動性資產佔比將是各家行未來工作的重點。

今年隨著利率抬升債券資產性價比提升,配置價值有所迴歸,但仍需提高擇時能力並做好倉位控制,組合的動態管理能力凸顯。在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重定價和組合管理能力決定了銀行資管的競爭力。央行建立MPA考核體系,核心要點之一就是自律管理,強調銀行要充發揮自主性,及時發現並改進潛在不審慎情況,積極做好預期管理及業務前瞻佈局,這實際體現了主動的組合管理能力。

新浪財經:銀監會近日發佈了針對銀行資管、理財的立法計劃。您作為業內人士,如何看待監管環境的變化?

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今年是嚴監管和強監管的年份,包括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17年2月人行草擬的資管新規內審稿和近期銀監會下發的7份檢查文件,都體現了監管部門未來要統一資產管理業務框架,防範監管套利和鏈條拉長導致風險積聚的監管方向,對資管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因此,銀行應當積極梳理存量業務不合規範的地方,精簡交易流程,對一些政策執行層面所產生的通道業務,相信監管未來會有一些配套政策,規則修改,通道就會減少。未來可以預測的是,監管會以有序去槓桿的方式使市場出清。

新浪財經:銀行資管未來如何與有場景的互金機構競爭?

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芳:我覺得銀行資管與互聯網金融公司之間,更多的是一種競合關係,在競爭中合作,實現互利互惠。例如螞蟻金服最近將戰略定位從Fintech轉型為Techfin,表明雙方可以更多合作而非競爭。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優勢是用戶和技術,定位Techfin可以把其核心價值和核心優勢體現出來,而金融機構的投研能力、風險管理是強項。

因此最理想的合作場景,應當是互聯網金融公司開放其客戶資源和技術能力,讓金融機構能夠將專業的資產配置能力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更便捷地提供給更多用戶,並藉助社交網絡、即時通訊等新興媒體與客戶進行交互式接觸,從而更好地提升客戶體驗;同時,雙方以大數據為依託,藉助線上線下渠道合作,打通信用體系等模式共享用戶信息和消費數據,不僅可以通過精準匹配客戶需求拓展客戶規模,還可以提高風控能力和降低運營成本。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螞蟻聚寶等平臺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嘗試,我們也期待能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

在資產管理產品統一監管的大背景下,我們也希望監管部門可以考慮放開銀行理財產品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代銷的可能性,關鍵是要解決首次銷售面籤問題,可以通過手機APP、網銀系統功能,實現視頻面籤。如果能在線上實現首次面籤,互聯網金融機構就可以銷售銀行理財產品,這對於互聯網和銀行都是雙贏的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