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處置:誰在享用這場萬億資產盛宴?

不良資產處置:誰在享用這場萬億資產盛宴?

曾幾何時,不良資產處置還是一門壟斷生意:四大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即資產管理公司)——東方、信達、華融與長城,是僅有的持牌機構。

按照財政部與銀監會聯合印發的《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金融機構批量轉讓資產包,只能轉給四大AMC。

政策之下,民資、外資涉足不良資產業務,只能在二級市場向四大采購。

這意味著四大AMC,即使通過“轉包”就可獲利豐厚,並以此逐漸成為不良資產包的“批發商”,其業務類型也更趨向投資銀行,業務也逐漸偏離不良資產主業。

而短短几年之後,經濟環境趨市場化,國家開放AMC牌照和監管准入門檻放開,令曾經看似淡出人們視野的不良資產處置再次火熱。

據業內測算,目前四大AMC資本總額約為3600億元,按照12.5%資本充足率要求,最多可承接不良資產為3萬億元左右。

這樣的承載能力,顯然不足以消化不斷增大的不良資產,估計仍有逾萬億級的市場空間提供給各類地方性資產管理機構以及民間機構。

故而,一眼望去,大有藍海初現、資本競逐之勢,這場價值萬億特殊資產盛宴已然開席。

行業大背景梳理:四大—省屬—地方

今年8月7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根據《辦法》,商業銀行可新設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以債轉股為目的,收購銀行對企業的債權;可將債權轉為股權,並對股權進行管理;對於未能轉股的債權進行重組、轉讓、處置等管理。

工農中建四大行,相繼通過旗下香港子公司下屬的孫公司等多重股權關係,與華融、信達和長城合資設立了合資公司,分別為:

瑞華國銀(工行49%,華融51%)、信恩潤實(農行49%,信達51%)、中銀信達(中行85%,信達15%)、長融金諾(建行34%,長城66%),並通過合資公司大量持有本行的不良資產。

在這些銀行看來,與壞賬核銷、轉讓給外部資產管理公司相比,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可將債轉股收益內化在銀行體系,銀行自身可能承受的損失更小。

由於權益資產由第三方持有,銀行無須承擔額外資本開支,有利緩解其資本壓力。因此,銀行更有積極性通過債轉股加快不良資產處置。

各類金融機構和民營資本一擁而上,爭奪牌照資源,新組建的地方AMC中,出資人除了四大AMC和四大行系的合資公司,還包括天風證券、興業銀行、平安人壽、東吳證券等金融機構。

比如,今年2月註冊成立的興業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5%的大股東興業國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興業銀行的控股子公司;另外,東吳證券也持有蘇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股權。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8月底,全國已有近50家地方AMC正式成立,其中有14個省級行政區域至少已擁有兩家地方AMC,浙江、廣東、山東、福建4省更是擁有3家地方AMC。

中國特色“不良資產金融泡沫”行情

今年AMC公司針對的傳統業務敞口行業,諸如煤炭,鋼鐵,化工等傳統行業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業績紛紛回暖,對應行業的不良債權市場也水漲船高,價量齊升。

由於對過剩週期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國家放鬆監管准入,市場已經形成了中國特有的“不良資產金融泡沫”行情。

以中國信達為例,公司債轉股業務未上市部分的退出倍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 4.3 倍,其中未上市部分為1251億元,而上市部分則為163億元規模。

兩合之下,其該項業務規模共計1414億元, 大約為其目前1000億市值人民幣的 1.5 倍。

不良資產一級市場估值況且破紀錄,二級交易市場炒作熱度可想而知。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貸款生成率,雖然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了邊際好轉的跡象;但從絕對數額來說,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仍非常巨大。

以此不難推演,中國AMC市場前景廣闊——無論是不良貸款,還是關注類貸款,體量仍然分別高達 1.58 萬億元和 3.42 萬億元。

另外據業內資深人士向媒體表示,部分AMC出於市場份額排名和考核指標要求,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計成本搶包,是吹大泡沫的主要原因。

有權威人士透露,某四大AMC之一稍早要求全國各地分公司到今年底完成20億元的不良資產收購規模;亦有一四大AMC省分公司在原有收購處置部門基礎上新設立部門,主攻市場化買不良資產包。

兩則近期真實的交易案例是,某國有大行地方分行的一個資產包因擔心賣不到預期的合理價格,與地方AMC約定由後者兜底,結果某四大AMC以在銀行內部底價基礎上溢價近40%的價格收購;

浙江一資產包,地方AMC一稿方案中評估4折多,考慮到保證人等因素在競拍階段中最終上調約10%,結果某四大AMC直接高出10%也就是超過6折的價格收購。

“想都想不到。...保全部的人給對方打電話,說你們是不是弄錯價格了?你們回收都到不了這個價格為什麼要報這麼高?他們就是為了市場份額。”一位參與過上述交易的人士稱。

AMC在搶佔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在出售此前收購的不良資產包。

前述人士就談到,“四大他們2014年和2015年高位買的包,在找接盤俠,四五月份那會兒特別多;有AMC很聰明,原來肯定要虧的包,現在都走掉了,好包帶差的都賣掉了,在所有資產包中,置換掉了繼續買買買70%會轉售,剩餘的30%會嘗試重組。”

尤其令人感到詭異的是,甚至在淘寶上也出現了不良資產包買賣的信息。

民營AMC公司的快速擴張

配資需求在江浙地區最為活躍。

據業內人士介紹,2016年隨著不良資產包價格上漲,配資業務成為部分AMC(包括民間機構)的重要利潤來源,配資利率可高達8%至12%。

經濟大環境決定了不良資產行業的興起,行業興起及政策鼓勵,決定了不良資產處置二級市場的活躍。

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通過設立資產管理業務部或成立資產管理附屬公司,參與不良資產二級市場業務,各地民營資管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起來。

可以說,在新一輪不良資產的處置中,民營資產管理公司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相比於銀行這類傳統處置機構,其自身優勢,尤其在終端處置環節的管理和退出上。

比如盡職調查、發現債務人財產、向債務人施壓、資產盤活等,各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而這些民營的資產處理公司成了最先吃螃蟹,嚐到AMC市場急速跑馬圈地擴張甜頭的公司。

A股映射

在A股所有成立AMC資產管理公司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兩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業績表現最為突出,分別是吉艾科技和摩恩科技。

(點擊查看大圖)

不良資產處置:誰在享用這場萬億資產盛宴?

1、吉艾科技

吉艾科技自從去年設立AMC業務至今,業務拓展速度都堪稱神速——公司從成立團隊到正式啟動業務僅僅花了40天。

放眼A股上市標的,橫向比較拓展業務效率,基本找不到第二家公司能有如此之高效。

(點擊查看大圖)

不良資產處置:誰在享用這場萬億資產盛宴?

而在從成立到運營短短半年間,吉艾科技已累計持有和管理不良規模 110.8 億元,其中持有規模 79.5 億、管理規模 31.3 億。

目前,公司實現不良處置收入 1.93 億,債務重整 服務收入 0.54 億,淨利潤 7036 萬元,AMC 板塊淨利潤率達 28.5%。

且公司從6 月 29 日與控股子公司浙江銘聲共同成立平陽首信資管合夥企業以來,短短三個月中,分別在蘇州,廣東,四川,西安又設立了四家分公司,分別覆蓋以江浙為核心,珠三角,川渝,西部地區,業務發展神速。

(點擊查看大圖)

不良資產處置:誰在享用這場萬億資產盛宴?

與資產管理行業有類似之處,AMC行業是高度人才密集型的行業,與資產管理行業有類似之處,姚慶先生目前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以及 AMC 業務負責人一職。

根據6月27日公告,姚慶先生預計在未來12個月增持公司股份 5%-10%,鎖定一年。

且根據6月4日公告的《吉艾科技(北 京)股份公司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 業務骨幹還可以進一步增持(累積不超過 10%,個人不超過 1%)。

而公司處置AMC的模式也充分體現了民營AMC公司在AMC行情水漲船高中的優勢:除了類AMC一級市場的處置不良資產的傳統業務模式,更挖掘類二級市場,培養下游分銷商,快速轉賣,提高交易量,縮短業務週期。

另外,公司不良資產業務的抵押物目前集中在杭州,嘉興,變現能力極強。

(點擊查看大圖)

不良資產處置:誰在享用這場萬億資產盛宴?

(點擊查看大圖)

不良資產處置:誰在享用這場萬億資產盛宴?

此外,吉艾科技的另一塊業務也非常有看點,在油價40~50美元/桶的行業大背景下,公司剝離了盈利能力差的油服業務安埔勝利,短期收到大股東5億補償款,置入了目前油價成本下利潤豐厚的石油煉化項目。

2016 年 8 月,公司定增募資 4.4 億 投入中國在中亞第一個一路一帶石化煉化項目,塔吉克斯坦丹格拉煉油廠項目,煉化廠建設推進加快,預計2017 年末試投產,2018 年完全達產。

2、摩恩電氣

摩恩電氣於 2017 年 3 月 16 日公告收購韜嘉資產 100%股權,改名為摩安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安投資),由長期從事不良資產以及基金管理行業的專家張惟先生任摩安投資法定代表人。

張惟有豐富的從業經歷,曾在東方匯理,雷曼兄弟擔任基金經理職位。

其任之前任職的浙江東融資產,是浙江乃至江浙滬地區最大的民營 AMC 之一,公司將藉助東融經驗及其人才、資源優勢,在不良資產行業實現快速發展。

8 月底摩恩電氣亦公告,將藉助上市公司平臺優勢, 實現加速擴張、異地資源整合,擬以自有資金出資 3000 萬元在安徽、 河南、江蘇、陝西、重慶、浙江等地設立全資標的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