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文 | 看懂君


6月28日,由經濟參考報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建設銀行、平安普惠共同主辦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在當天下午以“普惠信貸 聚合發展”為主題的專業論壇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發佈了《普惠信貸聚合模式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曾剛在解讀《報告》時指出,聚合模式應回到普惠金融的本原,讓金融觸達更多的客戶,讓原來享受不到金融服務的主體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合理的金融服務。


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據瞭解,《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首次提出聚合這種全新普惠信貸合作模式,此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多次深入分析這種模式的理念及價值,並通過案例分析持續向業界提供普惠信貸可持續發展新思路。(更多原文點擊《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應堅持普惠金融本原》閱讀)

對此,「看懂經濟」決定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點評。(評論內容精選自看懂App的解讀)

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劉新海

北京大學金融智能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看懂App評論作家

在近年來出現的金融科技信貸(Fintech Credit)領域,我們常常聽說“賦能模式“,但最近“聚合模式”這個詞語越來越熱。“聚合模式”補足了“賦能模式”的兩點不足:一是“賦能模式”難以覆蓋大量存在於線下、上網能力薄弱的長尾人群,這是受互聯網企業的能力邊界所限制的;二是消費性信貸具有小額、短期的特點,通過有效進行身份識別和欺詐風險辨識,就可以實現金融服務的廣泛覆蓋。但中大額、中長期貸款的信貸,僅靠這些技術是在風險甄別上是不夠的,限制了其對小微企業、農戶等群體生產經營性資金需求的服務能力。

作為金融科技的實力派,平安普惠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聚合模式有其自身的特點:聚合模式不同於一家機構在某個條線上展開全流程服務,也不同於一對一的賦能模式,而是“將環節開放,將能力聚合”,它不僅將普惠信貸中的環節拆分解構,形成獲客、數據、風控、資金、增信等獨立的業務“節點”,更要將這些節點以及節點上的機構有機地聯結起來,它可以廣泛地聯合不同領域中的優勢企業,依託金融科技搭建統一平臺,協同完成借貸服務全流程。

聚合模式可以同時應用在線上和線下的場景,在線上藉助客戶APP和遠程服務團隊為有小額、短期資金需求的借款人提供全線上服務;線下通過地面服務團隊向有較大額、中長期資金需求或數字技術應用能力薄弱的人群提供顧問式服務,彌補了傳統模式或互聯網模式單一服務形式覆蓋不充分或不均的侷限。

從金融科技角度來說,聚合模式是賦能模式的升級,雖然存在業委會務場景和技術整合的挑戰,聚合模式的逐漸成熟有助於促進信貸市場進一步發展,解決普惠金融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


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車寧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祕書長,看懂App評論作家

6月28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了《普惠信貸聚合模式研究報告》,首次提出了以聚合模式開展普惠信貸合作,這的確是把握住了行業的痛點:一方面,無論商業銀行、金融科技企業在資金、技術、客戶、渠道上都各有侷限,在風險大而收益低的普惠金融領域客觀上需要發揮比較優勢開展業務合作,但另一方面卻是機構們仍以“搶蛋糕”、“吃獨食”的方式開展業務,這不僅使自己暴露於各種風險之下,事實上也在積累系統性的風險。

站在銀行角度,破題的關鍵在於和目前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的開放銀行工作結合起來,打造可持續的業務合作模式。

展望未來,在合理確定利潤分配和法律責任分擔的基礎上,在業務方面,重點在於把大中小銀行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不同需要,在此基礎上,證券、保險行業也可以提供行業健康發展的融資和風險緩釋服務;在技術方面,在單家機構服務某些場景力有未逮的情況下,將其積累的從獲客、運營到風控的一整套體系加以標準化、產品化,輔之以系統建設,輸出到更加合適的機構實現共贏不失為一種更加理性的選擇。


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陳波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科技實驗室負責人,看懂App評論作家

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這份《普惠信貸聚合模式研究報告》很有啟發性,面對普惠金融這一長期、複雜、艱鉅的世界性難題,似乎找到了破局之道。 我們常說,中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這一窘境,不是一朝一夕,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這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當下要先解決融資難,再解決融資貴,最後讓融資體驗更加好,不要太慢。

目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缺口率達4.3%,預計規模達1.9萬億美元,所以要發動所有的金融機構首先去滿足融資缺口的需求,只要能夠及時給中小微企業補充流動性,他們就能頑強的度過暫時的困難。

當滿足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之後,就要讓市場充分競爭,甚至是白熱化的競爭。市場競爭越充分,定價就會越合理,融資貴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解決了。 中小微企業在金融服務方面的獲得感增強了,市場價格越來越合理了,下一步就是如果方便快捷的獲得這樣的服務。

平安普惠的這種聚合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只需要提交一次資料就可以了,無論那家銀行的風控通過了,都是給中小微企業正反饋。這樣的模式,不僅使得貸款利率更加合理,而且也增強了中小微企業的獲得感,提高了融資效率,一石三鳥,值得大力發展。


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孟慶斌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看懂App評論作家

當金融領域的“獲客”與垂直場景的“變現”聚合到一起的時候,這種化學反應,可以起到一種奇妙的效果:就是商業可持續性同時在產業領域和金融領域發生了。

獲客,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是普惠信貸業務流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節點,其目的是要找到並吸引具有與產品相適應的金融需求的客戶,核心問題是接觸客戶的渠道和成本。提供這類服務的機構一般為社交、搜索、資訊門戶等平臺,本身具有寬泛的客群類型和龐大的流量。

變現,其實並不容易,特別是基於“免費”基因的互聯網企業。有很多場景只能帶來流量,但卻沒有變現機會。參與到聚合模式中,為金融機構導流可以成為其變現的重要渠道。對於線下的垂直企業來說同樣如此,通過交叉銷售,可以在基於已有業務的情況下增加收入,從而提高單位人均產出的能效。

在這點上平安集團是榜樣,例如,壽險、車險等險種保單中沉澱了大量客戶信息,這些與信貸行為強相關的信息對大額、長期信貸交易的風險判別方面顯然比互聯網行為數據具有更高的價值。 金融穩,經濟穩;經濟強,金融強。經濟與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可持續”+“高質量”,平安普惠的實踐的聚合模式成功印證了這一點,值得學術界深入的研究。


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楊澤雲

北京聯合大學教師,看懂App評論作家

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是我國中小企業金融供給的不足,而中小企業金融供給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小企業缺乏符合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條件的擔保物品及信用等級低下(甚至缺失)。保險機構的加入,不僅使得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得到增持,增加了他們獲得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也增加了保險機構自身的業務量。

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自2009年借鑑汽車消費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等領域的貸款保證保險的經驗而應用於小微企業貸款領域以來,經過2009年寧波試點、2012年平安保險正式推出及2015年多部門聯合政策支持,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已經大力促進了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但此前試點中暴露出的企業信用缺失等制約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的問題,在此次普惠信貸聚合模式下,有了較好的應對,相信會近一步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普惠信貸聚合模式下要求銀行、保險等各金融機構進行各自信息的共享與交換,從而降低成本、惠及民生。這需要普惠信貸聚合模式主導者與各方進行充分的溝通才能實現。


權威研究報告:聚合模式讓普惠金融迴歸本源

由曦

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金融互聯網分會專家,看懂App評論作家

在市場和監管的共同作用之下,普惠金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體系,衍生出了各種的模式。其中,平安普惠的開放聚合平臺模式就很有特色。這種模式將信貸的全流程拆分成各個環節,並在每一個環節上進行開放,讓有牌照、有能力的金融機構,在合規的前提下,加入到整個普惠金融產品生產的供給鏈條中來。應該說,這種商業模式的創新,大大提高了普惠金融的供給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一種模式。

目前的問題是,我國的金融監管依然是分業監管為主,平安普惠的這種聚合模式涉及到有多種牌照的機構一起合作,每一個單一的機構是合規的,但放在一起監管可能會有擔心,但是細究平安普惠的開放聚合平臺模式,我們發現,這種模式在整個信貸的獲客、風控、增信等環節,保證了穩妥和風險的可控,比如增信環節,引入了融資擔保和信用保證保險等增信方式。這種普惠金融的聚合模式是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

機構之間的廣泛合作,已經成為了現在行業的主流趨勢。在剛剛結束陸家嘴論壇上,銀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表示,從機構供給的角度來說,要打造競爭有序、相互合作的機構供給市場。李均鋒指出,普惠金融供給側應該包括非存款類機構,他們是信貸市場中的有益補充。




看懂小程序上線啦:熱點熱評來看懂!

7大領域資深專家重磅登場

深刻、獨到、犀利的新聞解讀等你來品嚐!

↓↓↓↓↓↓↓↓↓↓↓↓↓↓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普惠信貸聚合模式研究報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