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志願,我為什麼不推薦報經濟金融類專業?

高考報志願,我為什麼不推薦報經濟金融類專業?

投資大鱷 索羅斯

高考報志願,我為什麼不推薦報經濟金融類專業?

《大空頭》劇照

各省高考成績已經陸續放榜,眼下正是志願填報的階段。有親戚朋友家的孩子來諮詢報志願的事情,其中自然就聊到當下非常火熱的經濟金融類專業。近些年來“財經熱”持續升溫,而財經大類專業的分數線也水漲船高,甚至於一些省屬財經院校的分數線都超過了普遍211大學。與此同時,各大學也在積極發展經濟管理學院或學科,甚至一些理工科大學也在擴招經管類專業學生。面對這樣的“非理性繁榮”,我卻並不推薦報考經濟金融類專業。

我本科畢業於國內一所知名的部屬211財經大學,就讀的也是優勢專業。當年也是受著財經熱潮的推動,以六百多分的高分考進來的。其實在上大學前,很多人對專業是沒什麼概念的,只有在真正接觸後,可能才真正談得上了解。在外人的想象裡,學經濟金融似乎看上去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意味著未來可以有體面的高薪工作。然而,這裡必須要糾正幾個誤區:

1.學經濟金融並不就代表著就有更多的機會賺大錢。經濟不是教掙錢,金融也不是教炒股。教科書裡經濟學理論(基礎就是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說教你研究資源配置規律和經濟運行規律,而往往都是比較抽象和遠離實際的,並不能直接地應用於賺錢。而金融學作為一門應用型的二級學科,似乎更容易跟“錢”打交道,但事實上金融學專業所學習的依然不過是停留在書本上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並不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或者換句話可以說,經濟金融類專業都是比較虛的,沒太多真正硬核的東西,所以也沒有太大的專業門檻。

2.學經濟金融的大多並沒有從事很高端的金融崗位。從社會角度看,金融行業本質上屬於寄生行業,並且具有很強的投機性,並不具有廣泛的吸納能力。近些年來,學經濟金融的越來越多,這也直接導致了就業市場的競爭趨於白熱化。現在稍微高端一些的金融崗位(包括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都已經明確招人的最低學歷標準是碩士,甚至還必須是名校的碩士。也就是說,經濟金融類專業畢業的普遍本科學生,畢業後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好點的可能也就是去銀行當櫃員(櫃員崗其實對專業沒明確限制),或者去做金融民工(也就是整個金融行業最底層的勞動力),從事著非常機械和枯燥的工作,而且是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工作。而論及工作待遇和工資水平,則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高考報志願,我為什麼不推薦報經濟金融類專業?

《大空頭》劇照

3.如果以後真的想從事“多金”的高端金融業,更建議本科學習基礎學科(比如數學、物理、計算機、工程類),然後還要繼續深造。現在的高端金融行業,一方面對數理基礎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越來越傾向於招收具有交叉學科和複合背景的人才,並沒有限定非要是學經管出身。所以如果本科就學習純經濟金融的話,可以說並沒有很多競爭優勢。畢竟基礎的經濟金融知識靠自己看書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並不具有很強的專業門檻。此外,如果本科時能夠有紮實的基礎學科知識,那麼便具備很強的跨科學能力,舉例說,近些年考研也很熱門,如果理工科學生要跨考經管類專業,在數學上一般則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為理工科學生的數學專業課要比商科的數學專業課難,所以理工科學生要跨考經管類專業的話,在數學上一般則具有明顯的優勢。

4.如果真的想學習商科的話,其實建議學習會計和財務管理專業。真正瞭解經管類學科的,都知道會計和財務才是現在經濟金融的基礎和核心。不管那些理論和模型怎樣高端複雜,最終都還是要還原到基本的會計報表和財務數據中,畢竟“會算賬”才是搞經濟和玩金融的前提。可以說,財會專業是所有商科專業裡最實用最基礎的,相比於經濟金融那些很虛頭巴腦的無用理論,掌握了現代財會知識則相當於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並且針對就業而言,絕大多數行業都對財會專業敞開門檻(畢竟啥行業都需要做賬人員),而金融行業同樣也歡迎具有財會背景的專業人才。

5.不過最後要說的是,按照現在的市場環境和發展趨勢,其實本科學什麼專業,真的不是那麼重要了。畢竟現在真正的好工作越來越傾向於高學歷人才,本科學歷確實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了。所以統計表明,本科畢業後找工作,專業對口率並不高,大概也就百分之五六十。而且話說回來了,如今這信息化社會,流動性加快,早就應該拋棄被動學習被動就業的觀念,努力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增強自己的差異化競爭能力才是王道。

高考報志願,我為什麼不推薦報經濟金融類專業?

《文科戀曲》劇照

高考報志願,我為什麼不推薦報經濟金融類專業?

《文科戀曲》劇照

寫在後面

雖然這裡作為過來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簡單看法和意見。但其實並不很具有針對性,這裡只提出幾點作為參考,畢竟報考大學和志願,跟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家庭情況、社會關係、未來預期還有興趣愛好其實關係更密切。

另外,孩子們考完可以放鬆下了。對孩子們,高考可以算作一次集體成人禮,但是實在沒必要太誇大高考的意義。曾在河南的省重點中學經歷了最嚴酷的應試教育,深知這種體制根本談不上教育,某種程度上,是對孩子們熱情與才智的耗費。考完了,就應該儘快走出來,高考,帶來的不管是優越感還是挫敗感,都應該儘快地忘掉。這裡沒有教育,只有考試。而這種應試,對於心智的發育並沒多大幫助,甚至會扭曲了心智生長狀態。原來的教育體制是被明確要服務於整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變革範疇的,因而必須是革命的,踐行著社會主義的否定性邏輯。而現在的教育體制已經淪為了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環,踐行著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邏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