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中國的貨幣難題 現在很亂套

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 經濟 投資 第一財經 2017-06-09

因為來自真實經濟的需求收縮,中國經濟不再呈現2012年之前的繁榮局面,不僅如此,GDP增長率的放緩趨勢至今難以逆轉。考慮到中國經濟中已有累計超過155萬億人民幣(約25萬億美元)的貨幣供給,約佔其GDP的 200%,真實經濟部門需求難以擴大的真實原因顯然不是因為缺乏貨幣的供給,而是真實經濟部門面臨的金融約束,更何況中國的廣義貨幣供給(M2)這兩年仍以12%~13%的速度繼續擴大之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年來,中國真實經濟部門面臨的日益加強的金融約束與蒸蒸日上的金融部門的擴張景象形成了鮮明對照。事實上,金融部門自身的繁榮,包括來自於更加市場化的金融創新活動,正在創造著日益膨脹的信貸資產和貨幣供給,推動了中國的M2相對於GDP更快速的增長。

這一局面的形成至少應該追溯到2004年。那之後持續的貿易順差、資本流入和匯率的升值迫使中國央行增發越來越多的基礎貨幣來對衝匯率升值的緊縮效果。貨幣創造被大量用於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投資以擴大國內需求,後者不僅吸收而且進一步創造越來越大的信貸規模。這還不算,2009年中國又推出三年大規模刺激計劃,以廣義貨幣M2統計的貨幣量因為超過20萬億人民幣信貸的急劇擴大而躥上新的高度。例如,雖然2009年中國的GDP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只有美國的1/3,但中國的M2已經約為美國的70%。而今天,美國的M2大約為中國的一半,而如果按照名義匯率來換算,中國目前的GDP還只是美國的65%左右。

最成問題的是,在這期間,伴隨中國M2的急速增長,影子銀行和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財富管理業務獲得迅速擴張。這是貨幣過多造成的一個後果,商業銀行不得不為此尋求表外運作的渠道,並與中國的真實經濟漸行漸遠。

至2016年底,根據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給出的數據,中國影子銀行的信貸規模已較5年前增長近兩倍,達到人民幣65萬億元(約合9.4萬億美元),佔中國全部信貸的比重從2006年的10%左右大幅提高至33%,佔到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87%。

正如很多經濟學家已經發現的那樣,由於放鬆了監管並鼓勵了銀行的金融創新活動,其實這種影子銀行業務在中國大多數不過是商業銀行躲避監管的影子業務,理財產品佔據了影子銀行資產規模的最主要部分,其次是委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信託等。不僅如此,即使本來屬於表內業務範圍的銀行的同業貸款,也在金融自由化和鬆弛的監管之下演變成同業之間的資產投資業務,轉入表外運作。

中國央行發佈的2014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顯示,2009年初至201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業資產從6.21萬億元增加到21.47萬億元,增長246%,是同期總資產和貸款增幅的約1.8倍和1.7倍;同業負債從5.32萬億元增加到17.87萬億元,增長236%,是同期總負債和存款增幅的約1.7倍和1.9倍。

藉助於同業貸款、通道業務和所謂非標資產的資金池,這些資金從A銀行拆借給B銀行,B銀行再拆借給C銀行,層層嵌套,不斷擴大鏈條,資金在金融體系之內空轉,不僅不斷遠離真實經濟部門,而且每個環節在收益率上層層加碼,大幅度抬高了那些融資者在影子銀行之下的融資成本。

由於可以輕易獲得不菲的回報,影子銀行和表外業務的擴張讓銀行有足夠的激勵將更多的存款貨幣挪用於具有高風險和高回報特徵的金融資產和房地產部門的投資。這些年來,因影子銀行的擴張,本來穩健而規避風險的存款貨幣猶如注入興奮劑一樣變得極其亢奮,不斷衝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在兩個市場上吹大泡沫並製造了劇烈波動。2015年夏天那場損失慘重的中國股票市場崩盤便是一例。而之後,從股市逃離的鉅額資金又再次進入房地產市場,通過不斷加大的槓桿助推了2016年多箇中國城市的房價暴漲。

不僅如此,規模巨大的資金如潮水般湧入了科創型初創企業,製造巨量的風險投資基金和科技公司市值的泡沫。2016年,根據中國科技部統計,中國“獨角獸公司”(成立不到10年,估值已達10億美元以上)數量飆升空前水平,超過130家,比美國多出30家之多。對於那些具有可靠前景的投資項目的數量而言,來自市場的逐利資金無疑顯得太多。

去年以來,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在中國的大城市迅速出現和普及,無疑要歸功於氾濫的投資。即使創業者尚未真正找到長遠可盈利的商業模式,依然難以阻擋風險融資和對公司價值的高估。在中國,這叫“燒錢”。這足見中國影子銀行不可低估的衝擊力。

這個混亂局面的形成最近被中國新任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先生歸咎於“貓關在了牛欄裡”,比喻監管鬆弛。他承諾銀監會決心加強對錶外業務的所謂“穿透式”監管並對中國銀行業的風險資產進行嚴厲的審計。與此同時,中國的證監會和保監會也同步加強了對股市舉牌和違規者的打擊力度。此輪金融監管風暴和中國央行啟動的宏觀審慎評估(MPA) 不僅引發中國股市數月來的跌勢,對對債券市場也產生了影響,債券的利率高升,債券違約率甚至創下歷史新高。(張軍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經濟學家圈”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