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媒體:央行正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溝通協調

金融 逆回購 中國人民銀行 經濟 金融界 2017-05-12

【金融監管動態】

【業內觀點】

5月5日至9日之間的3個交易日,央行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5月10日,央行開展了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期、14天期、28天期分別為900億元、100億元和100億元。

“央行此舉基本屬於意料之中。”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表示,由於在7天前央行運用大量逆回購對衝了市場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未續作可能帶來的衝擊,使得10日有近2000億元逆回購到期。10日,央行發放了不足500億元的抵押補充貸款(PSL),部分對衝了市場逆回購工具的到期,資金部分回籠。

銀行間市場的表現維持了近一段時間以來的相對平靜。交易所市場資金面方面,交銀交易所流動性壓力實時監測系統顯示的交易所市場加權利率午後2點時僅為2.86%,處於近一段時間以來相對低位的水平。陳冀表示,央行10日的操作對於對衝前期工具到期衝擊具有較為顯著的積極作用,也延續了貨幣當局維持市場流動性基本穩定的調控思路。按照當前央行調控“姿勢”推斷,下一次規模較大的逆回購操作可能在中下旬交接時點附近。

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此前一系列已經出臺或正在醞釀的監管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市場猜測和預期,疊加季末考核等因素給市場流動性帶來了壓力。進入二季度以來,在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多日後,銀行間市場整體加權利率曾一度接近3.5%。然而,從交銀銀行間流動性指數(IBLI)觀測來看,二季度以來峰值僅為21.66,遠低於今年一季度的峰值129.45的水平。IBLI指數的波動率方面,一季度的52.7明顯高於二季度以來的34.7。

“這也說明二季度以來,市場流動性壓力的起伏較一季度已經存在較大幅度的改善,市場流動性在貨幣當局各種工具綜合運用下,正朝著更加穩定的方向演變和發展。”陳冀說。

陳冀表示,從近期市場的表現來看,過度的市場預期以及過快的調整,給市場帶來的流動性超調壓力已經有所緩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金融去槓桿”、資金“脫虛向實”導向告一段落,可能只是市場步伐趕超了監管步伐後短時期呈現出的緩衝。事實上,為應對監管的趨嚴和對未來同業等業務更加規範的要求,還有較多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業務配置需要進一步調整,往往調整初期對於市場的影響也是較大的,隨後則逐漸趨緩。

市場利率方面,10日隔夜Shibor漲0.71個bp(基點)報2.8270%;7天期Shibor漲0.67個bp報2.9300%;14天期漲0.53個bp報3.3805%;1個月期漲0.22個bp報4.0463%。

陳冀表示,市場利率小幅上移的趨勢不變,不過,短期內快速向上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從累計IBLI指數近3個月的走勢來看,雖整體有上移趨勢,但仍處於流動性壓力“正常”和“較強”之間的通道內上下起伏,並未出現流動性明顯趨緊甚至發生流動性風險的端倪,這也是多項金融業務監管趨嚴後,央行綜合調控的結果。

“未來的監管政策變化與貨幣當局的流動性調控仍會相輔相成,既考量政策出臺對市場可能形成的衝擊、防範局部流動性風險誘發系統性風險,又使得金融監管不斷向前推進,打造更加穩健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體系。”陳冀表示,在金融去槓桿和資金“脫虛向實”過程中,部分非銀機構縮表以及銀行業機構增速放緩,市場資金價格逐漸小幅上行,都屬轉換行情中的正常市場現象。然而,過快去槓桿或監管加強則可能使得短期市場利率向上突破,這既是流動性壓力的表現,也可能是局部機構發生流動性風險的爆發點,為金融業的穩健發展帶來新的問題,這顯然不是監管層的初衷。記者從監管人士處獲悉,央行近期正在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的溝通協調、統籌推進。

因此,陳冀預計,市場流動性的未來趨勢在很大概率上仍是保持基本穩定,不排除個別時點有所趨緊。市場利率在本輪金融去槓桿的過程中維持小幅上移態勢,短期銀行間市場整體加權利率突破3.7%甚至4.0%的概率較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