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的發展正在迅速改變著各個領域。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金融的生態融合逐步實現,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入到助力國家高度重視的普惠金融行列,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增長持續加快,上半年增加1.49萬億元,同比多增5953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0.71萬億元,同比增長22.5%,增速比上季末高3.4個百分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8年以來,在各方努力下,普惠型小微貸款量增價降,融資難、融資貴的症狀得到有效緩解。不過,從貸款結構看,抵質押擔保類貸款佔比在八成以上,今後金融機構需要探索基於數據的信用小微貸款,擺脫對抵質押物的依賴。”

有痛點就有機會,用科技幫助金融機構擺脫對抵押物的依賴,就成為金融科技企業的機會。因此,從BAJT到金融科技頭部企業,再到新崛起的科技企業,紛紛擠到toB的競技賽場。

用科技穿透底層資產

助力普惠金融精準落地

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風控。抵質押擔保成了銀行小微金融業務的主流模式。據央行數據,截至2018年年末,銀行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中,抵質押擔保貸款佔比87.5%,信用貸款佔比僅為12.5%。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給了金融科技企業用武之地,也因此誕生了一批像量化派、祺鯤科技、同盾科技等擁有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頭部金融科技企業,其獨家、有專利、領先的先進技術在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中,猶如一隻“穿雲箭”可精準為中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畫像,穿透其底層資產的真假,把控風險。

日前,以區塊鏈技術為依託的國內首例中小企業無擔保、無抵押貸款在機票代理行業完成放貸,這也是國內乃至日本和歐洲首例利用多種金融科技手段使供應鏈金融保理脫離核心企業擔保而完成的放貸業務。祺鯤科技憑藉其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捕捉底層資產真實經營性現金流數據,中融天下商業保理基於真實現金流為貸款企業注入金融流動性,並由中國銀行進行貸款資金賬戶監管。

祺鯤科技CEO朱紹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穿透資產,使資產證券化行為迴歸本質,讓投資人能夠看到資產方歸還資金並帶來收益的能力,也就是創造未來現金流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多種技術全程追蹤資產方對於資金的使用、現金流生成及彙集的全過程行為而不僅僅是關鍵節點的合同文本,同時確保該數據的初始來源及真實性,無疑對於資金安全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保障和支撐。”

“銀行在做中小企業貸款業務中的重要風險有兩點,一是企業的經營數據不實,二是企業將貸款資金挪為他用。”平安銀行北京分行資管部負責人馬赫說。據悉,此筆業務覆蓋兩千萬底層資產,形成標的總額將近1000萬元,在祺鯤科技打造“中小企業區塊鏈融資平臺”上完成放貸全流程。祺鯤科技作為技術服務方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和區塊鏈技術,與銀行、保理公司等牌照金融公司合作,成功實現基於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融資及貸款服務,並在用區塊鏈打包資產數字化及證券化領域擁有12項目美國專利。

金融科技企業toB賽道上

誰將會勝出?

“金融科技必須要進入下半場。金融機構將不侷限於上半場對互聯網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實現從純線上到線上線下相融合,從弱金融到強金融的轉變。”在7月16日舉行的第一屆資管科技行業高峰論壇上,京東數字科技CEO陳生強表示,金融機構還有更多業務沒有深度參與到金融科技化的進程當中,如資產管理、企業融資、小微金融等。

正因如此,各銀行加快了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積極開發差別化、定製化、個性化產品,這些科技主要涉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等。那麼,金融科技公司都在搶toB這塊蛋糕,什麼樣的公司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科技公司的toB業務分為金融科技公司賦能B端金融機構和金融類公司發力B端企業市場。在B端基礎設施領域,如雲計算服務、支付、數據徵信等領域,則仍存在明顯的網絡效應,這類B端基礎設施賦能領域,有可能誕生出有絕對影響力的市場龍頭。

例如,創立於2014年的科技數據驅動的科技公司量化派自主研發的智能金融科技系統平臺“量子魔方”,能夠提供金融科技全流程的技術支持,包含多場景精準客戶獲取平臺“量智產”、智能大數據風控平臺“量智算”、智能貸後管理技術平臺“量智管”,能夠幫助金融機構在科技轉型的過程中,有效節約人力、研發、時間和風險成本,提升風控精準度,進而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目前,量化派已與國內外超過300家機構和公司達成深度合作,打造更加有活力的共贏生態,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於德良

原標題:上半年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超10萬億元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