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什麼才是今日中國最值得追的星'

"

這幾天,“打榜”一詞持續走熱,微博上下、朋友圈內外,新星老星纏鬥不休,超話榜首犬牙交錯。而就在一眾粉絲苦戰打榜之時,一則題為《這才是值得你打的榜!》的報道讓人眼前一亮。點開鏈接,時傳祥、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王繼才……一個個名字映入眼簾,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

細看榜單,這些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背後,都承載著特殊的奉獻。他們是科學家、工程師,是黨的幹部、一線工人,更是一個又一個勞動者、奮鬥者、追夢人。透過他們的事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的鮮活個體,更是為了人民福祉和民族復興而不渝奮鬥的國家脊樑。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特殊節點推出“最美奮鬥者”評選,讓全社會在學習奮鬥者、禮讚奮鬥者的同時,感知那份推動國家不斷前行的深厚力量,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而當全民評選碰上全民“打榜”,更拋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嚴肅命題:到底什麼才是今日中國最值得追的星?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新中國成立70年來前行的每一步,都浸透著奮鬥者的心血和汗水。“兩彈元勳”鄧稼先,埋名戈壁灘,“啃著窩窩頭”搞核彈;“鐵人”王進喜,“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草帽書記”楊善洲,清廉奉獻六十年,綠了荒山,白了頭髮……他們雖成長於不同時代,專注於不同領域,但辛勤奮鬥是他們共同的人生姿態。國家的前行成就個人的夢想,個人的腳步推動國家的進步。正是一代代身許家國的奮鬥者,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才有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新中國。無論什麼時代,奮鬥都應該是最勁的風尚、最流行的詞彙;奮鬥者,都應該是最閃亮的星。

反觀當下,社會上各種風颳得太多,輕易便會失焦。就以全民“打榜”為例,許多人對“愛豆”的一切爛熟於胸,卻對國之棟樑的科學家不識幾個。誠然這些真正“最可愛的人”,不會在乎自己獲得了多少關注,更無需所謂的“垃圾熱度”“虛假流量”。可於整個社會而言,如若大家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默默奉獻的奮鬥者置若罔聞,卻對明星八卦追捧沉迷,無疑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危險。要知道,作為社會一分子的你我,關注什麼,思考什麼,憧憬什麼,展現出什麼樣的精神面貌,構成了這個社會的底色,影響著國家發展的走向。享受歲月靜好當然可以,為偶像“打call”也沒有問題,但太沉迷於鶯鶯燕燕、紙醉金迷,在“小時代”“小確幸”裡打轉轉,不僅視野與格局會越縮越小,更難以磨鍊出那股子“向上走”的精氣神,最終疏離於這個蓬勃的大時代。

中國人從奮鬥中走來,更要從奮鬥中走向未來。面對市場經濟的滾滾大潮,面對利益分化價值多元的現實,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價值受到了不小衝擊,為名利計者川流熙攘,埋頭苦幹者倒常被說三道四。可是越是這樣,“最美奮鬥者”們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才越顯珍貴。今天的中國,正處於距離偉大復興最近的歷史節點上,小康夢可望可及,“船到中游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道理須臾不可忘記。面對波譎雲詭的外部環境,面對國內改革發展必須突破的“婁山關”“臘子口”,尤須勇立潮頭、奮勇搏擊。中國人民的自信和勇氣,源於奮鬥歷程中震撼人心的中國奇蹟、溫暖人心的中國故事;而無數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會在前進征途上創造振奮人心的新的更大奇蹟。把奮鬥精神融入崗位、融入日常、融入人生,奮鬥將不僅定義我們的生活,更將定義我們生活的時代。

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說:“什麼是模範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鬥這一條。……奮鬥到什麼程度呢?要奮鬥到五年,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到六十年,七十年,總之一句話,要奮鬥到死,沒有死就還沒有達到永久奮鬥的目標。”今天,面對“最美奮鬥者”,面對那些大寫的人生,我們用手點贊,更要用腳丈量,讓風帆朝著燈塔遠航,讓青春因為奮鬥澎湃,如此才最無愧於時光,無愧於時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