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博覽訊:5條京津冀休閒農業精品帶通過文化+產業、文化+創意、文化+扶貧,將農業旅遊休閒產業從廣度、深度和厚度上推向縱深發展,助推京津冀旅遊一體化發展。

5條京津冀休閒農業精品帶助推京津冀旅遊一體化發展

海洋、草原、山野、溫泉、冰雪、紅色文化等是京津冀地區的特色資源。今年5月初,由天津市休閒農業協會發起倡議,北京觀光休閒農業行業協會、河北省農業生態環境與休閒農業協會積極響應,共同推出5條京津冀休閒農業精品帶——長城沿線休閒農業帶、太行老區休閒農業帶、運河溼地休閒農業帶、冰雪草原休閒農業帶和山海風情休閒農業帶。京津冀三地將在尊重保護自然生態資源基礎上,深入發掘歷史文化內涵,弘揚傳統農業文化,優化休閒農業產品設計,豐富產品形式,變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綠色生態資源富集,多元文化交相輝映,協同發展,共繪旅遊新畫卷,也是一件盛事。”北京觀光休閒農業行業協會祕書長、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資源區劃處處長陳奕捷說。

文化+產業

太行老區休閒農業帶主要沿太行山走向,有著太行山西線壯美風光,吸引了一批河北、北京的農業生態公司彙集於此。北京西山為太行山北端餘脈,記者來到北京海淀區蘇家坨鎮柳林村弗萊農莊,眼前一片鬱鬱蔥蔥的稻田。農莊佔地面積500畝,西臨大西山旅遊帶鳳凰嶺、陽臺山、鷲峰重巒疊嶂;東有稻香湖景區、翠湖溼地公園,萬畝生態林環繞農莊周圍。

弗萊農莊總經理王寧告訴記者,農莊通過開放企業菜園認養、農事科普教育拉近了市民與土地的距離,農莊還有效整合了有機農作物生產與有機肥料回收加工利用,實現了經濟效益、農民增收和環境保護有機統一。

在陳奕捷看來,京津冀山水相連,人文相通,5條休閒農業精品帶貫穿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理念。

文化+創意

京津冀地區不僅有地貌上的多元性,還有文化上的多元性,這為京津冀休閒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多樣性讓無限的創意注入文化產業,成為一道道美麗風景。

運河溼地休閒農業帶主要沿京杭大運河走向,依託溫泉、溼地、運河等特色資源,加上商貿、農業和厚重的運河歷史文化,突出溫泉養生和溼地生態等優勢,展示現代農業魅力,共同打造凸顯“運河文化+生態溼地+溫泉休閒+民俗文化體驗+特色購物+科普教育”特色的運河溼地鄉村休閒產品,範圍包括北京的順義、通州、大興、朝陽、豐臺,天津的靜海、武清等以及河北雄安新區、衡水湖等區域。

在北京豐臺區王佐鎮南宮村五洲植物樂園,既有龍血樹、神祕果、雞蛋花等熱帶地區植物,也有芒果、香蕉、菠蘿蜜等常見水果。“園區引進來自世界各地近500多種10萬餘株珍稀植物,這裡是植物的王國”。南宮五洲植物樂園副總經理王安華介紹說。

王佐鎮南宮五洲植物樂園位於北京西南,是以地熱資源建成的集休閒養生、生態旅遊、觀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度假區。園區佔地800畝,包括溫室樂園、鸚鵡園、百鳥樂園、花果山、水簾洞5個場館。

“201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實現20.87億元,其中旅遊服務業產業佔比三分之二。未來,南宮將積極推動文創+旅遊的模式,讓文化創意持續為旅遊產業注入活力。同時,還要將南宮村打造成綠色生態小鎮,展現特有的外部生態環境與室內雨林環境的魅力,形成獨具特色的綠色生態文化風景。”南宮村黨委書記吳鳳哲介紹說。

在京津冀休閒農業風景帶建設中,以奇思妙想創意打造的美景越來越多。比如,房山區霞雲嶺的“綠海紅歌”、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的“滿鄉白樺谷”、黃櫨花開等,為人們休閒旅遊提供了更多選擇。

文化+扶貧

“在太行老區休閒農業帶上,凸顯北京鄉村民宿品牌的輸出效應。北京順義一家五星級休閒農業園區在河北阜平縣建設扶貧基地;北京的原鄉里民宿品牌在河北保定滿城建起了當地第一家精品民宿。在打造冰雪草原休閒農業帶的同時,北京觀光休閒農業行業協會培訓諮詢委員會為張家口市萬全區提供鄉村旅遊的策劃服務。”陳奕捷介紹說。

山楂小院就是一個扶貧扶智的精品項目。下虎叫村地處北京延慶區東部山區劉斌堡鄉,是該鄉14個低收入村之一。下虎叫村由於地處僻遠,農業收入微薄,村裡年輕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村莊“空心化”現象凸顯。全村71處宅院中約有30多處閒置,很多宅院逐漸荒蕪廢棄。2015年以來,該村通過與遠方網“隱居鄉里”運營公司合作,發展高端民宿“山楂小院”,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5條休閒農業精品帶,既是對京津冀現有精品項目的彙集,也是對未來精品項目培育的一個導向。京津冀三地農業主管部門將在統籌規劃京津冀三地休閒農業建設、統一京津冀休閒農業標準體系、共同打造休閒農業精品旅遊線路、建立京津冀休閒農業公眾服務平臺、共同開展休閒農業人才培養、共同策劃休閒農業重大活動六方面開展合作。

未來,京津冀相關部門將繼續深入挖掘更多休閒農業資源,打造休閒農業新亮點,不斷升級京津冀休閒農業精品帶的內容,豐富鄉村休閒、自然觀光、消費購物、農事體驗、遊樂活動、養生度假等多種休閒農業業態,更充分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王小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