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遲福林:構建自貿區網絡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經濟 投資 電子商務 金融 成都發展改革 2017-06-15

當前,經濟全球化正處於新十字路口。面對全球化逆潮的嚴峻挑戰,我國務實推進“一帶一路”進程。從現實情況看,在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產能合作的同時,應加快構建自貿區網絡,形成“一帶一路”的制度安排。

以自貿區網絡建設深化“一帶一路”戰略

從現實看,“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基礎設施落後,各種形式貿易壁壘盛行,重貨物貿易輕服務貿易,導致沿線國家貿易自由化程度比較低,貿易成本居高不下。推進“一帶一路”進程,要以基礎設施為依託,以產能合作和服務貿易為重點,以建立多層次、多種形式自由貿易區網絡為重要目標。

以建立自由貿易區網絡為目標建立自由貿易區網絡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需求。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一帶一路”沿線對外貿易、外資淨流入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和3.4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貨物貿易總額將達到19.6萬億美元,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額38.9%。在全球化新變局中,“一帶一路”實施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干擾因素明顯增多。為此,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採用“早期收穫計劃”、框架協議、雙邊投資協定等多種形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靈活多樣的雙邊、多邊自貿

以服務貿易和產能合作為重點“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三年多來,我國與沿線區域的產能合作已在多個領域展開,但以金融業為重點的服務業企業“走出去”滯後於實體企業“走出去”的實際需求。應在深化產能合作的同時,把加快服務貿易作為“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重大任務。

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依託。目前,“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基礎設施在建項目已經覆蓋了44個國家。未來10年,需要積極探索實行基礎設施項下的自由貿易政策,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沿線鐵路、公路、油氣管道、電網、信息網等關鍵基礎設施的“無縫銜接”,為推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區建設創造條件。

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加快雙邊、多邊自貿區進程

當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簽訂了各種相關合作協議,但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尚未取得大的突破。在經濟全球化新形勢下,應採取多種形式,加快構建自由貿易的制度安排。

與“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建立多種形式的雙邊自由貿易區。對條件成熟的國家,採取雙邊自由貿易區的形式;對條件尚不成熟的國家,實行基礎設施項下、產能項下、旅遊項下等方面的自由貿易政策安排,以實現雙邊自由貿易的突破。

探索建立多邊自由貿易區網絡如,加快推進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進程,使之成為“一帶一路”中多邊自由貿易區典範;打造“10+1升級版”,推動與東南亞國家的“一帶一路”合作進程;把形成靈活多樣、多種形式的自由貿易安排,作為推進與中東歐(“16+1”)合作的重點之一。

把跨境經濟合作區和產業園區提升為自貿區。我國企業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跨境經濟合作區。可將“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上有條件的跨境經濟合作區提升為自由貿易區,消除生產要素跨境流動的障礙,推進資金流、物流、人員流動的便利化。一是依託中巴經濟走廊,逐步將瓜達爾港打造成以能源資源儲備加工為重點的自由貿易區;二是依託中俄蒙經濟走廊,推進以能源礦產電力等產業為重點的中俄、中蒙跨境自由貿易示範區建設;三是把黑龍江綏芬河、雲南臨滄等跨境經濟合作區上升為跨境自由貿易區。

推進專業項下靈活多樣的自由貿易進程

從實際情況看,“一帶一路”沿線區域構建自由貿易區網絡,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是在旅遊、醫療健康、能源等產業項下推進雙邊、多邊的自由貿易進程。

加快推進能源項下、旅遊項下等多種形式的自由貿易進程。重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以教育、健康、醫療、旅遊、文化、金融、免稅購物、會展為重點的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試點。

構建形式多樣的經濟合作圈,對產業項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安排先行先試在能源、旅遊、醫療健康、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科技創新等領域建立廣泛的經濟合作圈,提升雙向開放水平。如,與沿線能源生產國簽訂雙邊、多邊能源自由貿易與產業合作協議,穩步推進能源項下的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合作,加強能源安全合作,深入推進能源技術合作,構建“一帶一路”能源治理新機制。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與服務貿易的相互融合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直接投資項目、國際產能合作,不僅將在當地市場衍生出大量的工業品和消費品等長期而穩定的市場需求,還將衍生出大量相關服務貿易需求。

通過服務貿易合作,優化提升區域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引領和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2016年前3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額超過4400億元,同比增長30%。我國通過服務貿易開放推動自身服務型製造業發展,帶動更多國家參與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將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帶來新的需求和空間。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合作、產能合作和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構建基礎設施合作的多邊機制,把整合全球性、區域性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作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重要任務。在“一帶一路”自貿區網絡建設的大框架下,對基礎設施投資、產能合作、服務貿易進行戰略佈局,形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與服務貿易互為依託、互為促進、統籌推進的新格局。

鼓勵和支持建立“一帶一路”智庫合作國際聯盟

推進“一帶一路”進程,需要智力支持。應設立“一帶一路”智庫合作國際聯盟,各國政府、企業予以相應的資金支持,形成聯盟研究基金。一是支持沿線智庫對“一帶一路”以及全球化基本趨勢與共同挑戰,開展前瞻性的合作研究;二是支持沿線智庫聯合召開各種形式的論壇,提交政策建議,供相關政府參考;三是支持沿線智庫的人員相互交流,促進智庫間以及國別間的相互瞭解;四是支持“一帶一路”智庫信息平臺或雲平臺建設,促進信息共享和政策溝通。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

微信編輯:謝瑞

成都發展改革,感謝您的關注!

瞭解更多成都發展改革熱點資訊,

請回復關鍵字:

國家中心城市 / 自貿區

全面創新改革 / 供給側改革

十三五 / 2025 / 城鎮化

收費目錄 / 重點項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