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要趕超中國?只能望塵莫及!

經濟 印度教 莫迪 美國 金投網 金投網 2017-09-28

印度一直想趕超中國,但是始終難償所願。莫迪上臺後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貨幣改革計劃、廢鈔計劃等,但是成效不大,反而引發了一些列問題,比如經濟增速在不斷下滑……

那為什麼印度經濟難以發展起來?主要有以下及方面的原因:

1、印度教信仰及種姓制度的束縛

印度教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要求教徒嚴格遵守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包括頂端的婆羅門、剎帝利,底層的吠舍、首陀羅和賤民。

通過宣揚“今生受苦、來世便能享受幸福”的印度教教義,使得低賤種族心甘情願的願意用今生的受苦,來換取來世的福報,通過這種方法,打消低種姓的抗爭意識,從精神層面將他們完全奴化。因此,印度文明在幾千年的時光甚少出現農民起義等階級革命。

印度經濟要趕超中國?只能望塵莫及!

印度底層人生活

說到賤民,我現在只在網絡小說裡看得到。而在印度,這種落後的制度延續幾千年至今仍然存在。因為一輩子都沒有翻身做主人的可能,首陀羅、吠舍還有賤民們,對國家和政權嚴重缺乏認同感;並且,印度教的過分強勢,造成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世俗權力相當程度受到教權壓制(在種姓制度體系內,作為祭司的婆羅門位於第一等級,而由國王、官吏等世俗官吏構成的剎帝利,才屈居第二等級)。

世俗權威的受限,造成了一個後果就是:中樞派到各地的職業官僚,無法憑藉中樞授予的世俗權威,在地方上有效施政——這與中國一般百姓對皇權、官府的天然敬畏形成鮮明對比。不僅如此,這種落後可怕的信仰使得他們可以忍受各種生活陋習,可以說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毫不為過。

印度經濟要趕超中國?只能望塵莫及!

2、各邦相對獨立,中央集權弱勢

印度這個國家並不統一,每一個邦都算是個獨立的王國,有自己的制度和措施以及相當大的自主權力。這樣的形勢下,聯邦政府在各邦的權利,大大縮小。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各邦互相還有海關,國內貨物進出各邦,都要通關的。

有人就問了,為什麼美國也是聯邦卻能發展得這麼好,印度就不行呢?

除了底子薄弱,一個重要的原因自己看:

印度經濟要趕超中國?只能望塵莫及!

美國黨派

印度經濟要趕超中國?只能望塵莫及!

印度黨派

所以當印度聯邦政府要做什麼事情,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難以實施。

而在中國,中央下達一個命令,各地敢不鼎力支持和執行!所以說中央集權還是比較重要的。舉個例子,在中國要修一條高鐵,或者高速公路,指令下達說修就修,無二話可說。而在印度因為要穿越不同的邦,有的邦肯出錢,有的邦覺得對自己沒利,不願意出錢,只有靠聯邦政府投資,但聯邦也沒這麼多錢,於是無窮無盡的談判和商討,就會無限期的拖延甚至最後被“扼殺”了,所以在印度要發展一個全國性的整體規劃,相當難!

曾經有句形容印度政治的老話叫“政令不出新德里”,可見印度的行政效率低下。不僅僅如此,印度還有嚴重的腐敗。印政府和政黨的控制力、號召力和組織水平,都遠遠低於人們對它的期望。所以莫迪的統一稅法也是費盡了千辛萬苦,甚至是過激的手段,這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這裡不提,但是統一稅法能否堅持和實施下去還難以定論。

印度經濟要趕超中國?只能望塵莫及!

3、沒能抓住發展好時機

印度已然錯過了發展的好時機。現在美國在大搞讓製造業迴歸,因為他們要照顧國內的中下階層,讓他們重拾飯碗、增加就業。全球化的浪潮正在漸漸退去,開始進入收縮期。這個時候印度卻在搞製造業和出口導向,顯然失去了“天時”這一有利因素。

印度經濟要趕超中國?只能望塵莫及!

另一方面,跨國企業除了將一些企業搬回本國,更多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是選擇在勞動力市場低廉的南亞國家,印度也沒有什麼競爭力,看起來“地利”也沒有了。而“人和”更不用說,各邦有自己的小算盤,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碾壓其他邦。所以在這麼個形勢下,印度要搞製造業和出口導向根本沒有優勢。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說小米在印度每分鐘賣出347部,而且印度人現在對中國製造根本無法抗拒,可見印度製造根本沒實力與中國抗衡,更別提要搞出口了。當然,印度也有自己的優勢,但是這些還不足以抵消以上所說的劣勢,有些根源性的問題不解決,印度難以振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