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報告迴應專家“房地產萬能論”,高房價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經濟 投資 金融 今日頭條 裝修 自媒體 光宇吐樓市 2019-07-01
權威報告迴應專家“房地產萬能論”,高房價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最近,中國社科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佈《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7次報告》,對於未來和當前房地產市場提出了頗具話題性的觀點,比如,2018年房地產對宏觀經濟增長的正向拉動效應出現拐點。房地產市場存在價格泡泡風險和結構性風險,雖然近年來房地產去庫存效果顯著,但最近出現了反彈苗頭。房地產金融風險正在快速積累,但總體可控。房價對企業流動性風險存在雙重影響,部分省份存在較大的企業流動性風險。

此報告還特別提出房地產市場存在結構性風險,不同層級城市房價分化加劇,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遠高於合理區間,房地產市場風險極大。至於是不是最大我不知道社科院有沒有這層意思,但是卻被很多人解讀為: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尤其是北上深這些城市風險最大。

權威報告迴應專家“房地產萬能論”,高房價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對於社科院剛剛發佈的《中國住房市場發展月度分析報告》中提到的,“部分三四線城市後續需求不足,房價將下跌”這個觀點我是認同的,對於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正向效應出現拐點我也是支持的,但是對於一線城市樓市風險最大可能我不太理解。

報告中說,房地產對經濟增長同時存在正向的拉動效應與負向的擠出效應,當房價水平較低時,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正向拉動效應超過負向擠出效應,而當房價水平過高時,負向擠出效應將超過正向拉動效應。

權威報告迴應專家“房地產萬能論”,高房價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的確如此,這一點我完全贊同,過去20年房地產由於其特殊的地位,可以說對經濟增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大家不能看不到被掩蓋的事實,由於房地產極大的吸附效應,也讓其他行業變得不景氣,對實體經濟的傷害也是很難修補的,當然房地產的貢獻度就更大了。可這樣的貢獻並不可持續,我們更需要去改變這種現狀。

而對於一些專家特別是李鐵最常愛說的,“沒有房地產就沒有內需就沒有經濟增長,不買房誰會裝修誰會買家電?”,社科院的報告“高房價擠出效應在加強”這是對專家最有力的回擊。

權威報告迴應專家“房地產萬能論”,高房價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經驗研究發現:當房價收入比超過9:1後,房地產對經濟增長將得不償失。2018年中國房價收入比為9.3,可見擠出效應已大於帶動效應,2018年中國房地產對經濟淨貢獻出現了由正轉負的拐點。因此,對於經濟發展來講,房價並不是越高越好。所以,這一切都與我所表達的觀點保持了一致性。

但是經濟日報的解讀為,房地產市場存在結構性風險,不同層級城市房價分化加劇,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遠高於合理區間,房地產市場風險極大。依據是:2001年,一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分別是9.65、7.42、5.82、5.78;2016年,一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則分別為16.18、7.13、5.29、4.87,分別上升73.8%、-3.9%、-9.1%、-15.7%。

權威報告迴應專家“房地產萬能論”,高房價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對於一線城市風險極大我認同,我不知道,報告或經濟日報的解讀有沒有說一線城市風險最大,但我卻看到很多自媒體都在說“一線城市風險最大”,我覺得這是誤導。

對於社科院的報告和經濟日報的解讀,只是對於房價過高城市提出了預警,而且也的確存在風險,但是不是最大風險我沒有看到,而且相比風險,其實,一些三四五六線城市,由於完全沒有人口和資源產業支撐,有的甚至處於樓市消失狀態,這個就不舉例了,今年大家也看到過在一些小城房價賣出幾百還沒人要的地步,如果落在大城市,各種不合規的房產都會有市場,房價也會推到很高。

一線城市高房價的確已經變得不划算,而且這麼多年來,高房價的負效應也越來越明顯。如果說從房價收入比來看,從2001年房地產市場剛起步跟現在比沒有可比性,那會的房地產剛剛起步剛要騰飛,而如今一線城市已經到了瓶頸期,發展潛力肯定沒有一些二線城市更大,所以單純從房價收入比去評判風險度並不太靠譜。

權威報告迴應專家“房地產萬能論”,高房價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房價收入比可以提醒我們,可以警告我們,讓我們防患於未然,但是並不代表一線城市就是風險最大,而且反而我認為一線城市的風險會變得越來越小,無論是人口還是房地產發展速度都在控制著,其實對於樓市泡泡也在釋放和消化。加上樓市調控執行最嚴厲,未來只會越來越健康。

我不去像某些人習慣說的,你買不起有人買得起,在大城市,那麼多有錢人那麼多富人,所以再高的房價也有支撐,我只想說,這就是問題,如果是正常的買房都好說,可是自從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也就意味著過去炒房的佔很大一部分。無論房價高有沒有人買,如果讓大多數人都在為住房發愁那就不是一個有活力的城市。現實很殘酷,但我們不能把殘酷合理化,而應該想辦法去解決這種殘酷,決不能把這種風險的警醒合理化,更不能讓炒房的成為投資的模範。

權威報告迴應專家“房地產萬能論”,高房價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而反觀現在,大城市也不僅僅是有錢人的天下,也不能說你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有錢也不一定有資格買,而且未來將依靠市場和保障兩條腿走路,既有市場的也有保障的。一線城市的可以買,我不認為最危險,但是指望再像過去大漲也不太可能。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