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重要講話中的歷史文化源流|天地交而萬物通

經濟 政治 易經 儒家 桂林城郊 2017-05-1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彼此要多拆牆、少築牆,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

——習近平主席2016年1月21日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的演講

系列重要講話中的歷史文化源流|天地交而萬物通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中華先賢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習近平主席強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其思想淵源出自《周易》泰卦的彖辭——“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

古人認為,天地有“元亨利貞”之德,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共同生養萬物,造成生生不息的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陰陽交感,萬物化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應學習天地陰陽的交感生養之德。泰卦是《周易》中的上上卦,其核心思想就是倡導人際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交流“君子道長,小人道消”,達到人際社會關係的普遍和諧、同心同德。“交”與“通”都是《周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交”,是從陰陽(自然)之交,推及到男女、君臣和天下同人之交。“通”是從“濟通致遠”,推及到“上下通泰”和“心靈相通”,歸結於“通天下之志”。“交而通”是不同心靈的交流,是交往障礙的消除和心靈的相通,是人與理想世界的價值契合,以及人與人心志的融合。

“天地交而萬物通”不僅是儒家獨有的觀念,更是中國文化共享的理念。中國文化在幾千年發展中積澱起優秀的價值理念之一便是彼此之間吸收各自的長處以發展自己,相互之間實現融通,即“交而遂通”。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體格局”理論,認為中華民族的先人在公元前5000年到前2000年之間還分散聚居在不同的地區,但在此後的幾千年中,“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天地交而萬物通”這一價值理念的前提便是多元、共存,意味著接納、互賞。“不僅要尊重與理解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而且要以由衷的喜悅的心情欣賞它。”中國文化能夠延續幾千年而不中斷,憑的恐怕還是“交而遂通”這一價值理念。

“交而通”是福,“交而惡”是害。注重交流,提倡溝通,不僅是中國人處理各種社會人際關係的基本理念,也是進行對外交流時秉承的核心價值。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之初,漢代張騫通使西域,開闢了中西交通新紀元。自此以後,中國同西亞和歐洲始終保持著長久的聯繫。在彼此的交流中,中國的四大發明、絲綢、瓷器、水利技術遠播異域,而西方的天文、曆法、藝術、農作物傳入中國。絲綢之路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的共存共榮起到重要的中轉站作用,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於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和敦煌的壁畫之中。在國與國的交往史上,發生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事件——無論是甘英出使大秦(古羅馬)、玄奘西遊、鑑真東渡、鄭和七下西洋,還是安敦派使者來漢、馬可·波羅的傳奇,無一不體現著“和而不同,交而遂通”的文化內涵。兩千年的絲綢之路,猶如一張巨大的網絡鋪撒在歐亞大陸版圖上,成為東西方文化交融與滲透的“運河”。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我們所說的“交而通”,其實是提倡各國之間文明的饋贈——把自己的好東西饋贈給別人,也從其他人那裡得到回饋,饋贈和接受的過程是取長補短、融會貫通。這個交流的過程中,彼此態度是相互尊重、地位平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極富活力的文明創新活動,其結果是多種文明互相交融、共同發展,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共同繁榮。

“交而通”,恰如其分地描繪出在“一帶一路”沿線廣闊的地域中,各個國家奮力揚帆的壯闊畫面。在這一範圍內,正日益構建起包括歐亞非大陸在內的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一地區未來的發展,關係到每個成員的利益,因此更需要各個國家共同努力。從建設中俄蒙經濟走廊,到連通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到中歐班列的貫通,一個個夢想的實現,使得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融合呈現“多路推進,兩翼齊飛”的進取陣形,全球化互利共通的圖景正徐徐展開。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所說,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這正深深體現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兩千多年前,老子說過:“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歷史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助人者,人恆助之。”習近平主席多次闡述“命運共同體”的國家交流合作理念:我們要發展,也要讓別人發展;我們要維護自身安全,也要讓別人有安全感;我們要過好日子,也要讓別人過好日子。“交而通”日益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合作共識,而“一帶一路”戰略則成為溝通各國心靈的橋樑。這座橋樑的構建與維繫,“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堅持正確義利觀,謀求共同發展長久之策,力促世界相向而行,走出一條相遇相知之路,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

(中國紀檢監察報 李自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