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20年,青島將成山東首個特大城市

經濟 大學 高峰 計劃生育 民生 青島新聞網 2018-12-14

從1978年的戶籍人口585.33萬人,增至2017年末常住人口929.05萬人

40年,青島人口規模向特大城市邁進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楊光

改革開放40年,從人口發展角度來看,相當於一代到兩代人的時間。這一時期,青島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人口規模和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戶籍人口從1978年的585.33萬人增長至2017年末的803.3萬人。人口發展呈現總量平穩增長、素質不斷提升、勞動就業更加充分的良好態勢。

2017年末,青島常住人口為929.05萬人。預計到2020年,城區人口有望突破500萬人,達到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標準,並將成為山東省首個特大城市。

四次區劃調整與人口擴大

第一次:1978年11月,煙臺地區的即墨縣、昌濰地區的膠南縣及膠縣劃歸青島市管轄

第二次:1983年10月,濰坊地區所屬的平度縣和煙臺地區所屬的萊西縣劃歸青島市管轄

兩次區劃調整,青島戶籍人口

1978年585.33萬人

1985年626.72萬人

第三次:2012年12月,撤銷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市北區;撤銷黃島區、膠南市,設立新的黃島區

是年末,青島戶籍人口769.56萬人

第四次:2017年10月,即墨撤市設區

是年末,青島戶籍人口803.3萬人

生育政策與人口變化

●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到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1978年至1985年,青島人口增加41.39萬人,年均增長0.98

●1985年起實施“一孩半”政策:1985至1990年,人口年均增長率回升至1.24%,進入建國以來第三個人口增長高峰

●1991年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1990年至1999年人口進入減緩增長期,戶籍人口年均增速為0.68%。2000年至2010年戶籍人口年均增速為0.78%,仍呈緩慢增長態勢。其中,“十一五”以來,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和戶籍政策變化影響,全市戶籍人口年均增長0.61%,增速創歷史新低

●2014年5月31日,“單獨二孩”政策在青落地:2016年1月起,受“全面二孩”政策促動,全市人口出現一次增長小高峰,是年,戶籍人口出生11.84萬人,其中二孩佔比54.3%,比2015年多出生5.55萬人

就業規模持續增加

2017年,青島全社會就業人數603.9萬人,比1978年增加347.2萬人,年均增加8.9萬人,年均增速2.2%。全市就業人員佔總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43.86%提至2017年的65%

家庭戶規模小型化明顯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422.76萬人,全市共登記家庭戶101.09萬戶,平均每家庭戶常住人口為4.07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666.40萬人,全市共登記家庭戶185.56萬戶,平均每戶人口縮小為3.49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749.42萬人,全市共登記家庭戶232.7萬戶,平均每戶人口縮小到2.9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871.51萬人,全市共登記家庭戶282.43萬戶,平均每戶人口縮小到2.79人

人均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

1982至1990年:高中受教育人口從34.82萬人增至68.33萬人,增加33.51萬人,佔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1.13個百分點

大學專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從3.62萬人增至12.38萬人,增加8.76萬人,佔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1.15個百分點

2000至2010年:高中受教育人口從111.42萬人增至150.82萬人,增加39.4萬人,佔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1.84個百分點

大學專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從41.67萬人增至129.54萬人,增加87.87萬人,佔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10個百分點

十八大以來:高學歷人口快速增加,2017年高中受教育人口187.81萬人,大學專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182.53萬人

人口老齡化

1987年

●青島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早於山東省7年、全國12年。

1982年

●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7.4萬人,佔全部人口的6.14%。

2000年

●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70.1萬人,佔全部人口的9.35%。

2010年至2015年

●我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由89.39萬人增加至109.71萬人,年均增長4.18%

2017年

●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31.09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14.11%,同比增長7.98%,提升0.92個百分點

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生育意願趨於理性

區劃調整是促進區域加快發展和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40年,青島市歷經四輪大的區劃調整。1978年11月,煙臺地區的即墨縣、昌濰地區的膠南縣及膠縣劃歸青島市管轄;1983年10月,濰坊地區所屬的平度縣和煙臺地區所屬的萊西縣劃歸青島市管轄。這兩次區劃調整,直接帶來了青島面積和人口規模的擴大,青島戶籍人口從1978年的585.33萬人,增長到1985年的626.72萬人。2012年12月,青島市再次進行區劃大調整:撤銷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市北區;撤銷黃島區、膠南市,設立新的黃島區。2012年末,我市戶籍人口達769.56萬人。2017年10月,即墨撤市設區,自此,青島市行政區劃由6區4市變為7區3市。2017年末,我市戶籍人口為803.3萬人。

青島市人口發展,由解放初期至1978年以前的快速增長期,轉入低速增長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1982年國家又把實行計劃生育定為一項基本國策,從1978年至1985年,人口增加41.39萬人,年均增長0.98。1985年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為農村獨女戶可以有間隔地生育二胎(俗稱“一孩半”政策),人口增長迅速回升,1985年至1990年人口年均增長率回升至1.24%,進入建國以來第三個人口增長高峰。1991年國務院根據實際生育控制能力與政策間的差距,實事求是地作出《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1990年至1999年十年間我市人口發展進入減緩增長時期,戶籍人口年均增速為0.68%。2000年至2010年戶籍人口年均增速為0.78%,人口增長仍為緩慢增長態勢。其中,“十一五”即2006年至2010年以來,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和相關戶籍政策變化的影響,全市戶籍人口年均增長0.61%,人口增長速度創歷史新低。

2014年5月31日,“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在我市落地。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14年全市“單獨”家庭中有生育二孩願望的佔62.49%。其中,表示一年內和兩年內想生育的各佔11.9%,三年內想生育的佔5.95%,四年及以後想生育的佔2.98%,想生但還未有詳細計劃的佔29.76%。不想生育的佔比為37.51%。“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未出現“井噴”現象,這表明,市民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改變,生育觀念和養老認識更趨理性。2016年1月起,受“全面二孩”政策促動,全市人口出現一次增長小高峰。當年戶籍人口出生11.84萬人,其中二孩佔比54.3%,比2015年多出生5.55萬人。2017年,我市戶籍人口出生11.57萬人,比上年減少0.27萬人。2017年,我市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88%左右,低於保持人口正常更替水平(2.1%左右)。

從家庭這一社會的基本細胞層面來看,40年來,青島家庭戶規模小型化明顯。改革開放初期,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居住在我市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為422.76萬人,全市共登記家庭戶101.09萬戶,平均每個家庭戶的常住人口為4.07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為666.40萬人,全市共登記家庭戶185.56萬戶,平均每戶人口縮小為3.49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為749.42萬人,全市共登記家庭戶232.7萬戶,平均每戶人口縮小到2.97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為871.51萬人,全市共登記家庭戶282.43萬戶,平均每戶人口縮小到2.79人。

從家庭代數看,在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市家庭戶均為二代戶所佔比重最高,且一代戶呈擴張趨勢。2010年我市一代戶家庭為108.47萬戶,佔家庭戶總數的38.4%,比2000年上升了10.4個百分點;二代戶家庭為137.6萬戶,佔家庭戶總數的48.7%,比2000年下降了11.1個百分點;三代戶家庭為35.5萬戶,佔家庭戶總數的12.6%;四代戶家庭為0.86萬戶,僅佔0.3%。三、四代戶家庭比重十年間大體維持不變,只有小幅的波動。

點評:40年來,青島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從主要由政策驅動轉變為主要由經濟社會因素驅動。育齡婦女的婚育行為、生育孩次結構、家庭機構等發生了顯著變化。總體來看,30多年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生育觀念轉變,使得“少生優生”成為多數人的自願選擇。家庭戶規模向小型化、核心化發展,對今後的家庭養老模式、獨生子女教育、居民住房需求、社區服務、家庭服務等均將產生長遠的影響。

人口素質不斷提升 勞動就業更加充分

隨著教育事業發展,高學歷人才明顯增加,青島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1982年至1990年,高中受教育人口從34.82萬人增至68.33萬人,增加了33.51萬人,佔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1.13個百分點;大學專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從3.62萬人增至12.38萬人,增加了8.76萬人,佔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1.15個百分點。2000年至2010年,高中受教育人口從111.42萬人增至150.82萬人,增加了39.4萬人,佔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1.84個百分點;大學專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從41.67萬人增至129.54萬人,增加了87.87萬人,佔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10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不斷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步伐,通過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快人才培養與引進,高學歷人口快速增加。2017年高中受教育人口187.81萬人,大學專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182.53萬人。全市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年,比2010年提高0.4年。15至64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13年,比2010年提高0.65年。

改革開放以來,在就業優先發展戰略推動下,青島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趨向優化、創業帶動就業效應不斷顯現。2017年,青島全社會就業603.9萬人,比1978年增加347.2萬人,年均增加8.9萬人,年均增速2.2%。全市就業人員佔總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43.86%提高到2017年的65%。近年來,青島加快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不斷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創新勞務派遣等就業方式,有效保障了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2010年至2017年,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92%至3.12%之間。由此,人口就業更加充分有效。

經過40年發展,青島就業結構從過去第一產業一枝獨秀,到三個產業協調發展。1978年,青島全社會就業人數為256.7萬人,從三次產業看,一產、二產、三產年末從業人員分別佔全社會就業人數的61.3%、25.6%、13.1%。2017年末,三次產業從業人員分別佔全社會就業人數的16.9%、37.8%、45.3%。40年間,一產就業比重下降44.4個百分點,而二產、三產的就業比重分別增長12.2個百分點和32.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適應就業形勢的新變化,青島不斷完善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等工作機制,創業帶動就業成效顯著。2017年,青島在全國率先出臺就業創業政策風險防控辦法,建立就業創業政策風險防控長效管理機制,繼續優化創業環境,營造全社會濃厚的創業氛圍,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3萬人,同比增長13.4%,城鎮登記失業率3.12%;政策性扶持創業1.7萬人,創業帶動就業6.1萬人,培訓勞動者1.01萬人。

點評:青島人口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受教育狀況大大改善,人口文化素質普遍提高,這是青島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提供了堅實人力基礎,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強有力人才支撐,是增強城市活力、加快城市軟實力建設的必然要求,不僅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蓄了強大的後勁。

老齡化日益凸顯 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青島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是在1987年,早於山東省7年、全國12年,在全國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城市。1982年,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7.4萬人,佔全部人口的6.14%。2000年為70.1萬人,佔全部人口的9.35%。2010至2015年,我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由89.39萬人增加至109.71萬人,年均增長4.18%,而同期總人口年均增速為0.86%,全市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快於同期總人口增長速度。2017年,全市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1.09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14.11%,同比增長7.98%,提升0.92個百分點;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為25.78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2.77%,比2010年“六普”時增加6.33萬人,年均增長4.11%。

受目前老齡化增長迅猛的慣性影響,青島人口結構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改善,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仍將呈現人口老齡化進程快於人口增長的明顯特徵。與之相應的,是全市適齡勞動人口比重下降,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1982年勞動年齡人口占58.57%。2000年,15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550.56萬人,佔73.47%。2015年,我市15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4.10%,比2010年“六普”時下降2.2個百分點。15至44歲的青壯年齡人口占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為55.4%,較2010年下降了9.5個百分點,而45至64歲年齡段人口占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則持續上升。2017年,全市15至64歲人口占比為71.18%,比2010年下降5.12個百分點,呈連續下降趨勢。

與老齡化同時發生的,是青島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不斷提高,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青島經濟發展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2000至2010年,我市平均預期壽命由74.5歲提高到77.9歲,提高3.4歲,平均每年增加0.34歲。其中,全市男性預期壽命由72.6歲提高到75.3歲,增加2.7歲;女性預期壽命由76.9歲提高到80.5歲,增加3.6歲。據有關資料顯示,2017年,青島平均預期壽命為80.9歲,比2010年增加3歲。

點評:40年來,青島人口發展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青島人口發展已進入重要轉折期。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讓銀髮產業變為極具潛力的朝陽產業,從養老設施和機構、護理服務、服飾、食品、醫療等基本需求派生的產業,到滿足老年人深層需求的娛樂、學習、旅遊、理財、營養保健、心理諮詢等行業,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構建了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新潛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