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山西文博會收官 助燃文旅產業再出發

經濟 投資 金融 移動互聯網 中國經濟時報山西站 中國經濟時報山西站 2017-09-07

原創|山西文博會收官 助燃文旅產業再出發

第三屆山西文博會會場

作者:曹英 劉雅卓

日前,為期5天的第三屆山西文博會以展會規模、質量、成交額都刷新曆屆文博會紀錄的亮麗成績完美收官。而點擊本屆文博會關鍵詞,“開放”一詞躍然其中。

1

刷新曆屆紀錄

“這是我們第三次來山西文博會參展了,一進會場,就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開放氣息。整體感覺這屆辦得更加高端和務實,更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了,含金量也更足了。”來自上海的吳先生用三個“更”道出了此次眾多參展單位和參展商的心聲。

從以下數據可見端倪。本屆文博會繼續以“文化三晉、美麗山西”為主題,共有1萬多種文化產品參展,品種多、門類全、數量大,展覽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5天來,簽約項目83個,簽約融資額269億元;招商項目238個,總投資1218億元;現場交易突破1.9億元,達成合作意向41億元,參展人數達到25.9萬人次;其間推出344場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

在頗受歡迎的大同展區,大同運用高科技手段,以“聽覺+視覺+觸覺+現場互動”的展陳方式,讓參觀者感受到了其文化產業的強勢崛起。“這次我們展出的是全新的大同、變革中的大同。從冰雪產業到生態文化產業、從低空旅遊項目到長城文化旅遊天路、從雕塑文化產業園到文創展示體驗,大家會體驗到一個煤都之外的大同、一個雲岡石窟以外的大同。”在以“中國古都、天下大同”為主題的大同館,全程參與大同展區布展的大同博物館館長王利民向本報記者介紹。

原創|山西文博會收官 助燃文旅產業再出發

山西日趨開放的文化氛圍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也吸引了像十二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樣充滿活力的年輕企業。作為本屆文博會吉祥物之一——“長草顏糰子”的設計者,十二棟文化青春、可愛的文創產品一經亮相,便贏得了大家的喜愛。“想通過自己的力量,盡己所能為山西文化產業做貢獻,提升、豐富山西文化業態,注入新鮮元素。”十二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楊帆向記者坦誠此次參展的初衷。

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來自於山西在本屆文博會交易招商方面的全力推動,將突出“兩個轉變”,由展產品向展項目、展企業、展園區轉變,由展覽博覽為主向展覽博覽與交易招商並重轉變。

對此,山西省委宣傳部部長王清憲表示,本屆文博會通過組織系列展覽、交易、論壇、演出等活動,設立創意設計、新聞出版、影視動漫、非物質文化遺產、媒體融合、文化金融、文化旅遊、工藝美術等板塊,突出重點項目推介和交易,突出重點企業、園區展示,突出群眾參與性和互動性,全面展示山西省文化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省內外文化企業交流合作。

2

蓄力市場化

俗語說,“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山西極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山水資源吸引著八方遊客。

近幾年,為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突圍,深受“一煤獨大”產業結構之困的山西,把文化旅遊業培育為該省戰略性支柱產業。2016年,山西旅遊業超額完成年度各項旅遊經濟指標,接待國內旅遊者4.43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247.12億元,同比增長23.19%;文化旅遊業的增加值佔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0%以上,山西文旅產業從門票經濟正走向產業經濟。同時,相繼舉辦了2016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成立了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談及山西文旅實現市場化發展,陽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蘇濤認為,應建立一套保障市場主體利益的體制,將旅遊資源管理權和經營權相互分離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明確各類市場主體可以通過直接投資、拍賣、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投資開發旅遊資源;積極推進旅遊景區改革,引導事業單位性質的景區向企業化過渡;深化旅遊企業的改革,組建省級文化旅遊投資平臺,實施大項目建設、大企業運作。

原創|山西文博會收官 助燃文旅產業再出發

在山西西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博看來,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是旅遊目的地吸引遊客的持久動力。山西應加強將文化元素巧妙植入旅遊產品中,增加遊客的體驗感,並藉助網站、視頻、自媒體進行互動營銷,使遊客從食、住、行、遊、購、娛等多個角度全方位瞭解山西。

在文博會開幕當天舉行的“開放的山西”主題峰會上,多位高校及科研機構著名學者、文化企業大咖和新晉商代表也為山西增加開放發展的文化自信建言。北京大學社會經濟史研究所所長蕭國亮教授建議,晉商精神具有企業家與銀行家相結合的特點,如果再有政府的力量打造適合山西特色的國家實驗室,發動移動互聯網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形成新的主導產業必將呼之欲出。

山西文博會餘熱未散,在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共同推動下,相信煤炭大省的轉型之路值得期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