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全委員:直面挑戰 有序改革'

經濟 投資 習近平 金融 技術 李克強 人民網 2019-08-22
"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於化解危機,辦好自己的事”。會議緊緊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把“怎麼看”與“怎麼辦”作為會議的主要精神進行部署,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奮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半年,各地各部門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開放步伐,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緊落實一系列重大開放措施”是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的幾項重點部署,釋放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烈信號。據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減稅降費“成績單”,2019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萬億元,同時外商投資法、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相繼出臺並落實。7月2日,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加快推進落實減稅降費的積極財政政策,承諾必須全部兌現不能含糊。在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深化改革開放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最大底氣,也是化解危機、開創新局的制勝法寶。當前我國經濟雖然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但仍然面臨要素配置扭曲的問題,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的關鍵作用,同時營造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把黨中央部署的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落到實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就業比較充分,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金融風險防控取得成效。這是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主流,我們應當充滿信心。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從內部看,穩增長、穩物價、保民生的壓力大,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有增速放緩跡象;從外部看,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單方面挑起中美貿易摩擦。內外影響因素的交織,為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增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穩中有進”的說法體現國家對整體局勢的控制增強,但“下行壓力加大”的論斷也說明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不少。會議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採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最終需求,把握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通過結構性改革的道路,以市場化、民生化消費為主要導向的需求拉動經濟。我們要看到,雖然發展的道路曲折、困難繁多,但在黨的領導以及我國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基礎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很大的空間。

從國家的角度說,辦好自己的事意味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動與“三大攻堅戰”的不可鬆懈;同時,提升科技硬實力以應對外界對我國科技產業的封鎖。那麼,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辦好自己的事便要堅定信心,主動作為。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為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隨後中央一系列政策出臺,旨在優化營商環境、減稅降費、促進擴大就業,壓在民營企業身上的“三座大山”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政策的落實往往需要多部門的合力推動。此次政治局會議便進一步強調了民營企業優惠政策的落實,表達了政府扶持民營企業的決心與行動,只要“聽黨話,跟黨走”,充分利用好國家的優惠政策,民營經濟仍會穩步快速發展。

主動作為便要求企業加快轉型速度,用自主創新激發企業活力。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轉型,部分民營企業不可避免將面臨轉型。轉變發展理念、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要求民營企業專注於主業,執著於事業,練好企業內功,著眼於長遠發展,把企業創新的重點放在技術、管理、組織結構等關鍵領域,破解民企困局,實現華麗轉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回望歷史,展望未來,我們既要堅信中國經濟發展前途光明,也要充分認識道路曲折。下半年我國經濟形勢多變,我們要做的,便是保持信心,統一行動,直面挑戰,有序改革,辦好自己的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