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政策挑戰 民營醫院做大規模對衝風險'

醫療保險 藥品 投資 醫療改革 健康界 2019-09-15
"

作者:Latitude Health

隨著醫保政策密集出臺以及醫聯體和醫共體的快速成立,民營醫療機構正面臨未來較大的增長困境。面對從支付還是從其他公立機構帶來的擠壓,民營醫院正在快速提升自身規模以對抗未來長期的風險。

2017年底,全國有私立醫院18759家,其中228家為三級醫院,佔私立醫院總機構數量的1%。在所有三級醫院中,私立只佔10%。雖然三級私立醫院仍比較少,但增速較快。從2013年到2017年,私立三級醫院的數量翻了2倍多,增速超過私立二級和私立一級醫院的增速。

民營醫院中,2013年和2014年增速較快的除了800床以上的大醫院,還包括100床到400床之間各種規模的中小醫院,但到了2016年之後,尤其是2017年,800床以上大醫院明顯成為機構數量增長的領頭羊。這一點和公立醫院的趨勢是一樣的,顯示出中國醫院在近年來都紛紛往大規模發展的特徵。

大型民營醫院快速增長的原因除了投資力度的加大,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為了對抗未來長期的風險。

隨著國家醫保局推出組合控費措施,無論是欠發達地區的醫保本身就是入不敷出,還是發達地區的居民醫保的財政補貼對地方產生的壓力,都推動了醫保控費更為嚴格,這將大大制約民營醫院的營收規模。比如,在2019年4月,某地醫保局直接要求關閉當地醫院的疼痛科,因為疼痛科已經成為騙保高發的科室。

另外,隨著衛健委要求做大做強縣醫院的政策推開,特別是隨著部分地區的醫共體已經將人財物打通,醫保總額和藥品採購的統一使得在縣域只有1-2家大型醫院主體,公立醫療服務機構在縣域的實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將直接在縣域擠壓民營醫療機構。

隨著公立醫院的藥品零加成全面推開和4+7醫保帶量採購,民營醫院的均次費用普遍高於公立醫院,競爭力大為下降。如果按照最低藥價來出售藥品,醫院本身的競爭能力就弱,而且主要依賴醫保,營收和利潤會出現雙降。而如果維持原價,公立醫院佔據藥品更便宜的優勢,流失病人的可能性會很高,整體盤子的營收能力將大打折扣。

而且,在醫保帶量採購之後,醫保支付價有望3年內在全國推開。在某些偏遠的三四線城市,甚至五線城市,雖然民營醫院作為當地唯一或主要的綜合性醫院,則還可能在短期內維持價格,保持藥品的利潤。但總體來說,藥品降價是無法避免的,這意味著當地民營醫院的收入未來可能會明顯下降。在這種收入下滑的風險面前,更小的醫院所受到的衝擊更明顯,因為這些單個小醫院缺乏規模來壓低運營成本,並且也缺乏能力去擴展新的收入。一旦收入減少,整體受到的壓力會很大,這對中小型民營醫院長期的發展會產生明顯的挑戰。

雖然從數據來看,私立一級民營醫院和公立差距最小。在一級醫院上,2013年公立院均收入是私立的1.77倍,而2017年為1.69倍,略微縮小。私立院均收入在2013年到2017年的年平均增速為7%,略超過公立的6%,一級醫院是唯一在院均收入上公立和私立增速接近的醫院

但中小型公立醫院可以通過加入醫聯體和醫共體,在整體上依靠公立三級醫院來對抗市場風險。而民營醫院則沒有辦法依靠公立三級醫院以化解風險,未來受到的衝擊也將最大。因此,自從2015年醫改加速以來,大型民營醫療機構的數量增加較快。不過,機構數量的增加並沒有緩解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的差距。

2017年,公立三級醫院的院均收入為8.3億元,而民營三級醫院的院均規模為1.78億元,兩者相差4.68倍,比2013年兩者相差3.56倍持續擴大。這主要是因為公立三級醫院無論在床位規模還是服務量上的增速都超過民營,公立三級醫院在2013年到2017年的院均規模年均增速達到了8%,而民營三級醫院只有1%。

因此,民營醫院在做大規模的同時,必須加強其整體技術能力的提升,以加強整體競爭力。否則大而不強的民營醫療機構也將面臨巨大的衝擊而難以為繼。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