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先行示範區”,東莞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8月9日,2019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東莞籃球中心開幕,這是一場面向全球開發者的饕餮盛宴 記者 鄭志波 攝

走進廣東旭宇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宇光電”)生產車間,工程師正安裝和調試自動化生產設備,而在車間的另一頭,自動化設備已經在有序地開展生產。

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半導體發光二極管高端光源封裝領域的企業。作為一家剛從深圳遷往東莞一年多的公司,該項目在一年內實現項目主體建築封頂,並在6個月後試生產。“我們投產創造了比較快的速度,我認為這就是東莞速度、東莞精神。”旭宇光電董事長林金填說。

東莞與深圳地緣相近,產業互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上個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這份重磅文件的發佈,標誌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先行者”的深圳迎來新的戰略定位。這對東莞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專家表示,東莞要抓住這次機遇,借力深圳,發揮當前先進製造業中心優勢,通過創新帶動全方位發展。

現狀

東莞成深圳產業轉移首選地之一

鴻蒙一開,萬物互聯。8月9日至11日,華為開發者大會召開,坐落在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的華為小鎮,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自華為終端公司遷至東莞後,每天都有數十輛大巴往返於深圳與東莞之間,接送公司員工上下班。

張平(化名)是一名入職華為十年的老員工了,在松山湖華為南方工廠也工作了八年,對於每天停放在門口的通勤大巴車再熟悉不過。

他向記者講述的是這樣一幅畫面:早上,第一班大巴車會準時從深圳發出,將華為的員工運送到東莞松山湖。下班後,大巴車再從松山湖載著員工返回深圳。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還會加開一趟以接送加班的員工。

深圳與東莞聯繫密切,深圳企業進入東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那時正值深圳產業轉型升級時期,部分產能開始向東莞轉移。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深圳內資企業開始向東莞遷移。自2014年以來,東莞逐步承接深圳外溢產能。2014年,華為終端基地落戶東莞松山湖;2015年,大疆創新科技在松山湖啟動總部建設;2017年3月,藍思科技、康佳集團相繼在莞擴軍……

目前,東莞市致力於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吸引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來莞投資建廠,承接許多深圳溢出產能、優質產能。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6年,東莞全市共引進深圳企業項目604宗。今年4月,市投資促進局公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東莞引進來自深圳的投資項目57宗,協議投資額153.28億元,佔境內投資項目協議投資額的27%。

本報曾於去年底開展了一次關於深圳企業根植性調查,在隨機抽取的100家遷入東莞的深圳企業中,2年內搬遷轉移的佔比最高,達到29%。而10年前的佔比僅為5%,5年前的佔比上升至22%。在轉移程度上,受訪企業全部環節搬到東莞的佔20%;大部分轉移到東莞的佔比最高,達到45%;還有17%的企業將總部職能的一部分轉移到東莞。可見,東莞對深圳企業吸引力越來越大,新一輪承接深圳產業溢出的浪潮正在掀起。

“深圳面臨著轉型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土地作為支撐。東莞毗鄰深圳,有著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製造業配套完善,並且生活成本相對而言較低,因此東莞逐漸成深圳產業轉移首選地之一。”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對記者表示,深圳轉型升級勢必會對東莞有所影響,《意見》的發佈對於東莞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東莞要抓住這次機遇,借力深圳,發揮當前先進製造業中心優勢,通過創新帶動全方位發展。”

8月23日上午,東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意見》精神,提出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意義。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難得契機,認真學習借鑑深圳經驗,在更高水平上推動東莞與深圳的合作。

"深圳打造“先行示範區”,東莞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8月9日,2019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東莞籃球中心開幕,這是一場面向全球開發者的饕餮盛宴 記者 鄭志波 攝

走進廣東旭宇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宇光電”)生產車間,工程師正安裝和調試自動化生產設備,而在車間的另一頭,自動化設備已經在有序地開展生產。

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半導體發光二極管高端光源封裝領域的企業。作為一家剛從深圳遷往東莞一年多的公司,該項目在一年內實現項目主體建築封頂,並在6個月後試生產。“我們投產創造了比較快的速度,我認為這就是東莞速度、東莞精神。”旭宇光電董事長林金填說。

東莞與深圳地緣相近,產業互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上個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這份重磅文件的發佈,標誌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先行者”的深圳迎來新的戰略定位。這對東莞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專家表示,東莞要抓住這次機遇,借力深圳,發揮當前先進製造業中心優勢,通過創新帶動全方位發展。

現狀

東莞成深圳產業轉移首選地之一

鴻蒙一開,萬物互聯。8月9日至11日,華為開發者大會召開,坐落在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的華為小鎮,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自華為終端公司遷至東莞後,每天都有數十輛大巴往返於深圳與東莞之間,接送公司員工上下班。

張平(化名)是一名入職華為十年的老員工了,在松山湖華為南方工廠也工作了八年,對於每天停放在門口的通勤大巴車再熟悉不過。

他向記者講述的是這樣一幅畫面:早上,第一班大巴車會準時從深圳發出,將華為的員工運送到東莞松山湖。下班後,大巴車再從松山湖載著員工返回深圳。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還會加開一趟以接送加班的員工。

深圳與東莞聯繫密切,深圳企業進入東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那時正值深圳產業轉型升級時期,部分產能開始向東莞轉移。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深圳內資企業開始向東莞遷移。自2014年以來,東莞逐步承接深圳外溢產能。2014年,華為終端基地落戶東莞松山湖;2015年,大疆創新科技在松山湖啟動總部建設;2017年3月,藍思科技、康佳集團相繼在莞擴軍……

目前,東莞市致力於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吸引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來莞投資建廠,承接許多深圳溢出產能、優質產能。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6年,東莞全市共引進深圳企業項目604宗。今年4月,市投資促進局公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東莞引進來自深圳的投資項目57宗,協議投資額153.28億元,佔境內投資項目協議投資額的27%。

本報曾於去年底開展了一次關於深圳企業根植性調查,在隨機抽取的100家遷入東莞的深圳企業中,2年內搬遷轉移的佔比最高,達到29%。而10年前的佔比僅為5%,5年前的佔比上升至22%。在轉移程度上,受訪企業全部環節搬到東莞的佔20%;大部分轉移到東莞的佔比最高,達到45%;還有17%的企業將總部職能的一部分轉移到東莞。可見,東莞對深圳企業吸引力越來越大,新一輪承接深圳產業溢出的浪潮正在掀起。

“深圳面臨著轉型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土地作為支撐。東莞毗鄰深圳,有著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製造業配套完善,並且生活成本相對而言較低,因此東莞逐漸成深圳產業轉移首選地之一。”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對記者表示,深圳轉型升級勢必會對東莞有所影響,《意見》的發佈對於東莞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東莞要抓住這次機遇,借力深圳,發揮當前先進製造業中心優勢,通過創新帶動全方位發展。”

8月23日上午,東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意見》精神,提出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意義。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難得契機,認真學習借鑑深圳經驗,在更高水平上推動東莞與深圳的合作。

深圳打造“先行示範區”,東莞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莞企都市麗人旗艦店在深圳皇庭廣場開業,弱化“街店”模式 ,華麗轉身中高端市場 本報資料圖 鄭志波 攝

原因

成本主因推動深企入莞

成本是導致企業遷入東莞的最大因素。廣東都市麗人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和銷售服裝、內衣的企業,1998年成立於深圳,2009年遷入東莞。“東莞政策支持力度大,土地、廠房、人工成本相對深圳而言較低,這是企業搬來東莞的主要原因。”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東莞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對於企業而言,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大。

在採訪過程中,東莞市兆東電子有限公司、東莞市德普特電子有限公司、東莞市瑞風至智能產品有限公司、廣東比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知用電子有限公司等公司負責人均表示,選擇搬遷東莞,營商環境是首要決定因素。

除了相比深圳有較低的人工、土地、生活成本優勢以外,東莞的政策紅利和產業配套也是吸引企業的重要因素。東莞市信太通訊設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維修,公司於2013年6月搬遷到東莞沙田。“作為省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信太通訊除了產業發展的需要外,三年的政策紅利是當年搬入東莞的重要因素,落地將有千萬元補助。”東莞市信太通訊設備有限公司項目代表兼工會主席耿寧說。

“東莞有良好的產業配套資源,作為一項面向未來的重大投資,東莞的這一生產基地將在更高的起點上,為客戶創造更多具有技術內涵的專用注塑機產品。”廣東百科機械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楊柏平告訴記者,公司希望能長期紮根東莞,未來公司計劃將大部分部門轉移到東莞,僅留個別銷售、研發部門在深圳。

深企入莞後,為東莞產業注入新活力。德普特電子作為一家智能化生產製造企業,主要生產液晶顯示模組及線路板組件。“2016年公司就在大嶺山建廠投資,當前員工超13000人,多是在本地招工。”記者跟著該公司負責人對公司進行參觀,工人們穿著整齊劃一的服裝在流水線上作業,十分震撼。“華為、小米、OPPO等國內各大手機品牌是德普特電子的主要客戶,落戶東莞後,公司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前文提到的旭宇光電在長安投資興建的高端LED項目,屬於國家鼓勵發展項目,同時也屬於技術密集型、知識經濟型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優勢。該公司入莞後被評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評定的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除了牽頭制定多項行業標準,更填補行業空白。該公司計劃在長安打造華南地區LED光電半導體器件研發基地,年產值將達10億元。

現象

工作在東莞,生活在深圳

雖然目前深圳企業向東莞轉移的速度明顯在加快,並呈現出整體搬遷或總部轉移的趨勢,但從記者採訪和調查的情況看,在東莞工作多年但依然選擇深圳手機號碼的情況在企業高層中較為普遍。“身體過來了,但心還在深圳”,這是目前不少深圳企業在莞狀態的真實寫照。

“還是不想換,公司員工用深圳號碼的數量不少”,上述都市麗人相關負責人是一名工齡超過十年的老員工。從2009年正式遷入東莞,他已經在東莞待了將近十年,但他用的手機號碼依然是深圳的。

“公司緊挨著松山湖,生態環境很好。但公司許多高層管理人員適應了深圳的生活,圈子主要在深圳,因此他們工作日在東莞,雙休日在深圳。”東莞德普特電子項目助理王鵬飛表示,為了加深員工對東莞的瞭解,公司會經常性組織深圳員工來莞參觀交流。

楊柏平也表示,公司許多高管去年開始陸陸續續搬來東莞,生活等很多方面都還不適應,個別還需要經常莞深兩邊跑。“以後,公司的上下游和生產配套大多都將在東莞,現在高管以及員工的本地化水平還不高,也還沒有建立好行業在東莞的關係圈。相信今後除了積極與政府機關單位溝通外,還要多參與同行企業間的交流,更好地紮根東莞、融入東莞。”

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子女入學、員工住宿、醫療條件、基礎設施”等還是受訪企業較為關心的問題。“教育、醫療等城市配套和服務的短缺,是造成‘不適應’的最大原因。”耿寧直言,曾經為了給孩子找一家合適的英語培訓機構而勞心。此外,員工看病要轉診的流程也比較麻煩。

廣東比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開源硬件開發與物聯網軟硬件開發的公司,該公司總經理王贊梅認為,今後深圳企業外溢到東莞是大勢所趨,而如何吸引和留住深圳企業,是東莞需要思考的問題。“在交通、教育、醫療等配套方面,東莞仍需努力。”

不難看出,當前許多遷莞深企希望能紮根東莞,但目前企業員工“工作在東莞,生活在深圳”的現象明顯,其主要工作圈、人際交往圈還是維繫在深圳。這種“遊牧”模式,帶來了從業者與東莞地方社會的疏離,強化了企業的“鬆腳”特性,對於其紮根東莞不利。“東莞產業鏈相對完善,當前能吸引到許多企業進來,但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要是跟不上發展,就很難留住企業的心。”林江表示,要想留住企業,營商環境是關鍵。

未來

從“先進製造業中心”向“科技創新中心”轉型

《意見》的出臺讓莞深兩地關係更為緊密。東莞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從戰略層面謀劃與深圳的合作,積極做好頂層設計,加快開展深入系統研究,謀劃一批具體項目並加快推動落地;突出規劃層面的互通交流,形成常態化的對接機制,主動學習借鑑先進理念,提升東莞規劃的前瞻性。

“《意見》發佈體現了制度自信,深圳地位有很大提升。示範區與大灣區政策疊加,深圳逐步成為區域的中心城市、龍頭城市,發揮作用更大,深莞合作將邁上新臺階。”林江表示,在深圳作為先行示範區的大背景下,東莞作為先進製造業中心,要努力挖掘自身發展潛力,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實現更多成果落地轉化。

林江表示,東莞要明確自身城市定位,努力從“製造業中心”向“科技創新中心”轉型升級。例如:充分發揮松山湖的作用,打造成為科技創新基地。一方面要以研發為主導,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的形式,共同培養人才、共同研發項目,可以借鑑珠海的一些成功經驗。另一方面要營造濃厚的科研學術氛圍,可以形成莞深港聯盟,通過論壇、研討會、報告會等形式,經常性地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將人才吸引到東莞、留在東莞。

深圳好,東莞會更好。“隨著5G技術不斷完善,在醫療和教育等多領域應用逐步廣泛。東莞在這當中可以發揮優勢,補深圳之短板,將高新技術不斷商業化、市場化,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林江說。

東莞市思碼泰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李文斌對東莞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城市的發展總有一個過程,無論公司的發展還是生活環境都將得到改善,包括娛樂設施、超市等方面。”

本報上述調查的情況也印證了深圳企業對於在東莞發展的信心。受訪的企業中,有非常強烈和比較強烈紮根東莞意願的佔比達89%。另有30%的企業表示在東莞發展非常有信心,56%的企業表示比較有信心。對於東莞的整體營商環境,55%的受訪企業認為在珠三角城市中領先,40%的企業認為在珠三角城市中位居中上游。

見習記者 張帥 記者 曹麗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