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主義背後:美國內經濟深層問題難解決

美國霸權主義背後:美國內經濟深層問題難解決

談判中不講規則,蠻橫無理、挾持本國企業,悍然對華加徵關稅,是什麼讓美國從一個自我標榜為“國際秩序維護者”的大國角色,變成了蠻橫無理地全球國際經濟秩序的挑戰者和破壞者?多位中國經濟學者分析,美國霸權主義行徑的背後實際上是美國經濟的深層問題難解。

為什麼“遏制中國”?轉嫁國內矛盾!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一語道出了美方的最終目的:遏制中國。

林毅夫:“中國的經濟增長,資本不斷積累、產業不斷升級,當然技術會不斷創新,而這些創新其實主要是我們自己通過學習、通過研發來的。在這種狀況下特朗普為什麼老用貿易逆差、還有這些所謂不公平競爭的方式來談呢?實際上是看到中國發展得這麼快,他想遏制中國的發展。”

不過,在美國,“遏制中國”、不給中國發展機會的論調一直存在,多年來沒有成為主流,為什麼今天這種觀點被擺到了檯面上,甚至似乎要變成了美國舉國的行動了呢?

美國霸權主義背後:美國內經濟深層問題難解決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認為,這首先要從美國自身難以為繼的二元經濟結構說起。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創新經濟與傳統制造業各走各路,使經濟社會陷入了結構性困境。

張運成:“2016年的大選讓我們看得非常的清楚。比如說高科技行業支持希拉里,硅谷曾經就聯名反對特朗普。相反,製造業崗位流失的一些中西部各州紛紛支持特朗普。奧巴馬曾經用了一個詞叫‘美國的經濟脫臼’,非常形象地形容了美國二元經濟結構的表現。創新經濟由現代的農業、先進的製造和高端服務業組成,美國的競爭力全球領先。傳統經濟由傳統的製造業和低端服務業構成,競爭力弱,無法提供優質崗位。2000年到2017年9月美國共減少了480萬的製造業崗位,其中紡織、服裝、傢俱、家電、計算機設備領域最嚴重。美國傳統經濟釋放出來的大量的過剩勞動力無法被新經濟吸收。創新經濟的就業崗位具有低成本、高技術的門檻,技術巨頭將製造環節外包給成本低的國家。這些東西都造成了創新經濟無法吸納傳統制造業部門所淘汰下來的工人。”

美國霸權主義背後:美國內經濟深層問題難解決

轉移視線難長久!“製造業重回美國”不現實

當國內經濟出現問題,乾脆就把矛盾轉嫁到國外,讓中國和很多其他的國家成為替罪羊,張運成認為,這完全是美國一貫的霸權主義的風格,而且在“搶別人蛋糕”這件事上,美國的確具有優勢。

張運成:“一個是他制度性的優勢,一個是連續性的結構。整個現在的體系都是美國在二戰之後建立起來的,包括盟國的體系,他完全可以隨時拿來用。第一是貿易領域採取威脅退出WTO、威脅加徵關稅。在投資領域,美國以加強國家安全、知識產權和特定領域監管為名,大規模修改外國投資規則。能源領域,美國在以單邊主義行動為抓手,操縱國家油價,刺激貨幣政策,實現促經濟、穩政權的目的。科技領域,把中國當成他的科技威脅的主要的靶子,推動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產業圍堵。我們傳統看美國的市場經濟是一種小政府、大社會,但是這兩年特朗普的施政可以看出,他的大政府、小社會的快速演變非常明顯。”

美國霸權主義背後:美國內經濟深層問題難解決

但是,遏制中國真的能夠改變美國國內經濟結構問題造成的深層次矛盾嗎?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餘淼傑有一個觀點得到學界一致的認同,就是即便真的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了,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對中國、乃至對全球的鉅額貿易逆差也不會改變。

餘淼傑:“這是由兩國要素稟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決定的,主要看兩類產品,第一是紡織品,我們的勞工成本大概是美國的兩成,一個月750美元,這一定會有大量的貿易順差。第二點,中國出口大量的機械設備、汽車,因為中國的勞工成本比美國要低。那麼越南、柬埔寨、孟加拉也比較低,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全產業鏈,中國在製造業方面有全產業鏈。”

美國霸權主義背後:美國內經濟深層問題難解決

美國政府“債臺高築”,最終買單的是美國民眾

換句話說,特朗普“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的承諾現在看根本就不現實。又或者說,就算他能夠激發國內某些製造業增長,但也不可能是美國人民希望的那個製造業。林毅夫表示,這種強行扭轉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的做法註定了不可能獲得成功。

林毅夫:“像特朗普想用增加對中國、對加拿大、對墨西哥、對歐洲、對日本的關稅來解決貿易逆差的問題,但實際上美國去年整個的貿易逆差不僅沒減少,而且還在增加。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即使有特朗普那麼大的動作,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增加12.1%,而不是減少。對中國也是一樣的,去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是增加了11.7%,同樣並沒有解決他的問題。帶來的結果是貿易狀況惡化,帶來的結果是他們國內的居民,或者是用中國的出口產品作為投入品的生產商,他付出更高的代價。在這種狀況之下,我想美國一般家庭的福利是下降的。”

美國霸權主義背後:美國內經濟深層問題難解決

那麼美國的逆勢而動會對美國自身、乃至全球的經濟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此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2019年美國財政的預算缺口將達9730億美元,2020年就將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由於開支持續大於收入,2019財年前7個月(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達5309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約38%。市場一度因此大幅震盪。這意味著,如果照此下去,再過5年,美國政府發債的每一美元都將用於支付借款利息。而“債臺高築”意味著美國政府不可能有很多工具去繼續經濟刺激和應對衰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美國悍然發起的貿易戰在重創自己的同時也將令全球經濟大衰退。

陳文玲:“在經濟學家跟特朗普總統討論的時候,說如果你這個減稅政策、放寬准入、還有貿易政策能全面實施,我們認為美國的GDP會增長3%以上。特朗普說:不,我至少要讓美國GDP增長5%以上。但是他第一年就沒達到這個目標,去年是2.9%。今年按這個打法,雖然一季度3.2%,但是我認為今年全年他會下行,這個IMF預測已經有了。而且美聯儲預測是最悲觀的,2019年2.1%,2020年1.9%。所以我認為美國經濟會由於現在這種行為而付出代價。他不僅打亂了世界,使世界經濟增長下行,世界貿易規則遭到破壞,也同時給美國自己帶來重創。”

美國霸權主義背後:美國內經濟深層問題難解決

央廣記者:柴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