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是新週期啟動還是“乍暖”?

經濟 投資 金融 財經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2017-03-25

·補庫存引致工業回升,名義投資回升源於投資品價格指數上漲

看似還不錯的 1-2 月經濟數據背後存在著不少隱憂:補庫存引致工業回升,隨著未來庫存的回補,工業活動將更多依賴於需求端的改善。名義投資回升源於投資品價格指數上漲,如果剔除價格指數的影響,折算後的投資的真實增長率已經是不斷回落。各主要分項投資增速的可持續性仍然存疑。雖然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有望作為穩增長的抓手,但房地產市場的相對低迷,從而對包括房地產業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契稅、房屋轉讓個稅等在內的相關環節稅收增長形成拖累。同時,地方財政、負債以及全社會流動性等的現實約束,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太可能帶動投資朝著偏熱方向運行。

·實際消費 2016 年四季度以來已經下行

假若剔除價格因素,實際消費 2016 年四季度以來已經開始下行。目前隨著物價的回落,名義與實際消費的已經出現了雙雙回落,未來短期內一旦政策力度減弱或退出,地產擠壓所導致的消費疲態將再次凸顯,而中長期來看,消費的增長更多依賴於入結構調整和投資帶動的被動型增長。目前,仍然面臨著收入增長水平在下降,收入之間的差距仍在拉大等現實制約,很難言及消費具會呈現新的一輪增長週期。

·進口超預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主動平抑貿易順差避免摩擦

特朗普總統在競選之前就對中美之間貿易順差微辭較大,預計上臺之後將使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劇,此時也不排除通過主動增加進口來平抑順差,減少貿易摩擦。2 月出口在去年同期基數不高的情況下出口增速並不理想,未來表現仍受到外需改善幅度的制約。隨著美聯儲加息的衝擊、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以及今年歐洲多國大選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預計出口對經濟的推動也將較為有限。

·謹防化解金融風險誤傷實體融資

金融資產的投資回報率高企,假若缺乏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的支撐,終究是鏡花水月,因而“防風險”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外部環境面臨著美國加息週期,而國內 2017 年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穩健”以去槓桿和防風險。去年 8 月份起,央行開始調整了公開市場操作策略,“鎖短放長”,抬升短端利率,而隨著利率中樞的抬升,目前社融增長的勢頭已明顯放緩。同時隨著債券收益率的攀升,也出現債券融資規模收縮。假若未來一旦實體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將又會進而對投資的可持續性形成制約,從而對未來經濟的企穩產生壓力。

·結論:經濟屬於“乍暖”

面對外部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以及國內“防風險”與“去槓桿”下流動性偏緊的約束,短期內經濟數據的“乍暖”,並不意味著經濟已經出現新的一輪週期。未來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仍然面臨著乏力,需求的相對低迷和不足,這意味著經濟運行在一季度“曇花一現”高點後,隨之而來將面臨著下行壓力。而中長期來看,要走出經濟困局實現新一輪增長週期的關鍵在於加快改革,釋放經濟增長的潛能。對貨幣政策操作而言,“兩難衝突”較為明顯。既要實現“去槓桿”和“防風險”,又不能出現針對實體經濟的貨幣收緊,這就決定在貨幣政策操作上需要“有的放矢”:既保持實體融資環境的相對寬鬆,又需要達到對“自娛自樂”金融市場資金的相對收緊,以實現“去槓桿”化解風險和資金的脫虛就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