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也是全球科技、創新、金融和產業集聚中心。世界上最為知名的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以舊金山灣為例,這裡惠普、英特爾、Google、蘋果公司、思科、甲骨文等科技巨頭雲集。開放性、創新性和國際化是灣區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特徵。

如今,包羅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在內的“兩區九市”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正在向著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比肩的世界第四大灣區邁進。

"

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也是全球科技、創新、金融和產業集聚中心。世界上最為知名的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以舊金山灣為例,這裡惠普、英特爾、Google、蘋果公司、思科、甲骨文等科技巨頭雲集。開放性、創新性和國際化是灣區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特徵。

如今,包羅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在內的“兩區九市”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正在向著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比肩的世界第四大灣區邁進。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今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佈。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要做到媲美、甚至超越世界上的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必須要在數字經濟的框架下,走出一條數字化的發展之路。

面對灣區國際化和多元化,中企通信搭起左右逢源之橋

在大灣區面對歷史機遇之前,我們必須客觀地審視大灣區的優勢和劣勢。

首先,大灣區有龐大的企業集群,截至2017年10月,灣區企業總數達到645.6萬戶,約佔到全國企業總數的10%。其中,珠江東岸(廣州中部和東部、深圳、東莞)形成了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的企業數量佔到企業總數的 68.4%,這顯然是數字經濟成長的沃土。

但大灣區複雜的國際化環境,也對該地區的數字經濟賦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就此表示,“澳門和香港面向國際,九市貫通全國,粵港澳大灣‘兩區九市’互聯互通,是很多企業落戶理想之選。但同時兩岸三地擁有不同的法規,網絡安全及數據合規性保護,所以企業在IT合規性方面具有很大挑戰。中企通信紮根中國,在大灣區長期服務當地企業,並深深瞭解各類型客戶需求。我們已經在三個地區的IT合規、以及數據的安全性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

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也是全球科技、創新、金融和產業集聚中心。世界上最為知名的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以舊金山灣為例,這裡惠普、英特爾、Google、蘋果公司、思科、甲骨文等科技巨頭雲集。開放性、創新性和國際化是灣區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特徵。

如今,包羅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在內的“兩區九市”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正在向著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比肩的世界第四大灣區邁進。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今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佈。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要做到媲美、甚至超越世界上的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必須要在數字經濟的框架下,走出一條數字化的發展之路。

面對灣區國際化和多元化,中企通信搭起左右逢源之橋

在大灣區面對歷史機遇之前,我們必須客觀地審視大灣區的優勢和劣勢。

首先,大灣區有龐大的企業集群,截至2017年10月,灣區企業總數達到645.6萬戶,約佔到全國企業總數的10%。其中,珠江東岸(廣州中部和東部、深圳、東莞)形成了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的企業數量佔到企業總數的 68.4%,這顯然是數字經濟成長的沃土。

但大灣區複雜的國際化環境,也對該地區的數字經濟賦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就此表示,“澳門和香港面向國際,九市貫通全國,粵港澳大灣‘兩區九市’互聯互通,是很多企業落戶理想之選。但同時兩岸三地擁有不同的法規,網絡安全及數據合規性保護,所以企業在IT合規性方面具有很大挑戰。中企通信紮根中國,在大灣區長期服務當地企業,並深深瞭解各類型客戶需求。我們已經在三個地區的IT合規、以及數據的安全性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

另一個關鍵詞則是多元化,中企通信銷售總經理(南中國區)郭遠達認為,大灣區最大的特徵就是多元化,這裡有很強的互聯網新經濟,同時也有大量的實體經濟存在。不僅有與時並進的國企、央企,同時也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從企業性質、業務形態以及大灣區的三個關稅區,兩種制度這些角度來看,大灣區確實很特別,很多元化。

"

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也是全球科技、創新、金融和產業集聚中心。世界上最為知名的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以舊金山灣為例,這裡惠普、英特爾、Google、蘋果公司、思科、甲骨文等科技巨頭雲集。開放性、創新性和國際化是灣區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特徵。

如今,包羅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在內的“兩區九市”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正在向著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比肩的世界第四大灣區邁進。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今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佈。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要做到媲美、甚至超越世界上的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必須要在數字經濟的框架下,走出一條數字化的發展之路。

面對灣區國際化和多元化,中企通信搭起左右逢源之橋

在大灣區面對歷史機遇之前,我們必須客觀地審視大灣區的優勢和劣勢。

首先,大灣區有龐大的企業集群,截至2017年10月,灣區企業總數達到645.6萬戶,約佔到全國企業總數的10%。其中,珠江東岸(廣州中部和東部、深圳、東莞)形成了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的企業數量佔到企業總數的 68.4%,這顯然是數字經濟成長的沃土。

但大灣區複雜的國際化環境,也對該地區的數字經濟賦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就此表示,“澳門和香港面向國際,九市貫通全國,粵港澳大灣‘兩區九市’互聯互通,是很多企業落戶理想之選。但同時兩岸三地擁有不同的法規,網絡安全及數據合規性保護,所以企業在IT合規性方面具有很大挑戰。中企通信紮根中國,在大灣區長期服務當地企業,並深深瞭解各類型客戶需求。我們已經在三個地區的IT合規、以及數據的安全性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

另一個關鍵詞則是多元化,中企通信銷售總經理(南中國區)郭遠達認為,大灣區最大的特徵就是多元化,這裡有很強的互聯網新經濟,同時也有大量的實體經濟存在。不僅有與時並進的國企、央企,同時也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從企業性質、業務形態以及大灣區的三個關稅區,兩種制度這些角度來看,大灣區確實很特別,很多元化。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銷售總經理(南中國區)郭遠達)

“大灣區確實是有很多傳統的行業,但也是中國互聯網創新最發達的地區,比如IoT方面,幾乎80%的創新企業都在大灣區,所以大灣區的產業創新速度非常快,對新技術,新觀念接受的程度也非常高。”鄺偉基說。

郭遠達則表示,“大灣區的企業類型特別豐富,既有大量的民營製造業企業,也有大疆、華為這些高新科技的龍頭企業,這要求我們的數據中心也要能很好地服務這些不同類型的企業需求。”

的確,正因為大灣區有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挑戰存在,所以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能力為這裡的企業數字化賦能。而中企通信多年的國際化能力,長期根植大灣區的服務經驗,為這裡的企業數字化賦能,在大灣區國際化多元化的環境中暢通無阻,左右逢源。

立足廣州,輻射整個大灣區

“中企通信很早就開始佈局大灣區,在20年前,我們就已經把廣州作為中國區的運營中心。”郭遠達說。“我們相信,中企通信在大灣區的佈局和發展,可以讓我們能很好地服務於灣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支撐數字經濟在大灣區的落地。”

就在去年6月,中企通信剛剛宣佈正式啟動其座落於廣州市黃埔區的新型雲數據中心DataHOUSE——廣州科學城雲數據中心。廣州科學城雲數據中心作為中企通信在廣州的第二個雲數據中心,不僅強化了全國雲數據中心的“三地六中心”佈局,實現同城與異地雲災備的能力,還可與香港、佛山、東莞的機房高度協同,更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和龐大機遇,助力大灣區乃至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企業發展與數字化轉型。

郭遠達表示,“之所以選擇廣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廣州處在大灣區的中心位置,輻射的範圍夠廣,也代表了我們立足於大灣區的決心。”

事實上,在廣州建立新的數據中心,也是中企通信在產品戰略上的一種深入思考。

中企通信產品部副總裁藍泰來說,“在廣州建立新的數據中心,基本上是完善了我們在北京、上海、香港、廣州四個主要城市,分別都有兩個數據中心的佈局,從而可以提供更好的同城及異地備份、災備。它也象徵著中企通信在大灣區最重要一塊拼圖的完成。另一個關鍵原因是雲網融合背後的多雲趨勢。其實,大灣區的大部分公有云平臺比較集中於深圳。中企通信不但在深圳部署了公有云,同時也在廣州啟動了更加專注私有云的數據中心。如此一來,就可以借深圳、廣州等地的全方位佈局,為企業提供深化的雲網融合服務。

"

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也是全球科技、創新、金融和產業集聚中心。世界上最為知名的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以舊金山灣為例,這裡惠普、英特爾、Google、蘋果公司、思科、甲骨文等科技巨頭雲集。開放性、創新性和國際化是灣區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特徵。

如今,包羅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在內的“兩區九市”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正在向著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比肩的世界第四大灣區邁進。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今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佈。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要做到媲美、甚至超越世界上的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必須要在數字經濟的框架下,走出一條數字化的發展之路。

面對灣區國際化和多元化,中企通信搭起左右逢源之橋

在大灣區面對歷史機遇之前,我們必須客觀地審視大灣區的優勢和劣勢。

首先,大灣區有龐大的企業集群,截至2017年10月,灣區企業總數達到645.6萬戶,約佔到全國企業總數的10%。其中,珠江東岸(廣州中部和東部、深圳、東莞)形成了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的企業數量佔到企業總數的 68.4%,這顯然是數字經濟成長的沃土。

但大灣區複雜的國際化環境,也對該地區的數字經濟賦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就此表示,“澳門和香港面向國際,九市貫通全國,粵港澳大灣‘兩區九市’互聯互通,是很多企業落戶理想之選。但同時兩岸三地擁有不同的法規,網絡安全及數據合規性保護,所以企業在IT合規性方面具有很大挑戰。中企通信紮根中國,在大灣區長期服務當地企業,並深深瞭解各類型客戶需求。我們已經在三個地區的IT合規、以及數據的安全性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

另一個關鍵詞則是多元化,中企通信銷售總經理(南中國區)郭遠達認為,大灣區最大的特徵就是多元化,這裡有很強的互聯網新經濟,同時也有大量的實體經濟存在。不僅有與時並進的國企、央企,同時也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從企業性質、業務形態以及大灣區的三個關稅區,兩種制度這些角度來看,大灣區確實很特別,很多元化。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銷售總經理(南中國區)郭遠達)

“大灣區確實是有很多傳統的行業,但也是中國互聯網創新最發達的地區,比如IoT方面,幾乎80%的創新企業都在大灣區,所以大灣區的產業創新速度非常快,對新技術,新觀念接受的程度也非常高。”鄺偉基說。

郭遠達則表示,“大灣區的企業類型特別豐富,既有大量的民營製造業企業,也有大疆、華為這些高新科技的龍頭企業,這要求我們的數據中心也要能很好地服務這些不同類型的企業需求。”

的確,正因為大灣區有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挑戰存在,所以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能力為這裡的企業數字化賦能。而中企通信多年的國際化能力,長期根植大灣區的服務經驗,為這裡的企業數字化賦能,在大灣區國際化多元化的環境中暢通無阻,左右逢源。

立足廣州,輻射整個大灣區

“中企通信很早就開始佈局大灣區,在20年前,我們就已經把廣州作為中國區的運營中心。”郭遠達說。“我們相信,中企通信在大灣區的佈局和發展,可以讓我們能很好地服務於灣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支撐數字經濟在大灣區的落地。”

就在去年6月,中企通信剛剛宣佈正式啟動其座落於廣州市黃埔區的新型雲數據中心DataHOUSE——廣州科學城雲數據中心。廣州科學城雲數據中心作為中企通信在廣州的第二個雲數據中心,不僅強化了全國雲數據中心的“三地六中心”佈局,實現同城與異地雲災備的能力,還可與香港、佛山、東莞的機房高度協同,更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和龐大機遇,助力大灣區乃至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企業發展與數字化轉型。

郭遠達表示,“之所以選擇廣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廣州處在大灣區的中心位置,輻射的範圍夠廣,也代表了我們立足於大灣區的決心。”

事實上,在廣州建立新的數據中心,也是中企通信在產品戰略上的一種深入思考。

中企通信產品部副總裁藍泰來說,“在廣州建立新的數據中心,基本上是完善了我們在北京、上海、香港、廣州四個主要城市,分別都有兩個數據中心的佈局,從而可以提供更好的同城及異地備份、災備。它也象徵著中企通信在大灣區最重要一塊拼圖的完成。另一個關鍵原因是雲網融合背後的多雲趨勢。其實,大灣區的大部分公有云平臺比較集中於深圳。中企通信不但在深圳部署了公有云,同時也在廣州啟動了更加專注私有云的數據中心。如此一來,就可以借深圳、廣州等地的全方位佈局,為企業提供深化的雲網融合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產品部副總裁藍泰來)

在具體的運營層面,中企通信數據科學及創新副總監詹東東則表示,“比如大灣區,我們部署了兩個SOC(安全運營中心),一個在香港,一個在廣州。我們提供了24小時不間斷的,跨多種安全合規要求的信息安全服務能力和防護能力,包括從應用層面,系統層面,網絡層面,到數據層面來提供整體的持續性的安全運營能力。這樣的能力更突顯在全球交付層面,中企通信和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已經在全球為客戶部署了1500套以上的信息安全防禦系統,為客戶抵擋來自全球的安全攻擊,我們的安全服務人員結合最新的安全防禦技術,和客戶站在了信息安全的最前線,共同面對和處理每一次的安全威脅,為業務安全、系統安全、網絡安全保駕護航。”

"

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也是全球科技、創新、金融和產業集聚中心。世界上最為知名的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以舊金山灣為例,這裡惠普、英特爾、Google、蘋果公司、思科、甲骨文等科技巨頭雲集。開放性、創新性和國際化是灣區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特徵。

如今,包羅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在內的“兩區九市”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正在向著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比肩的世界第四大灣區邁進。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今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佈。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要做到媲美、甚至超越世界上的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必須要在數字經濟的框架下,走出一條數字化的發展之路。

面對灣區國際化和多元化,中企通信搭起左右逢源之橋

在大灣區面對歷史機遇之前,我們必須客觀地審視大灣區的優勢和劣勢。

首先,大灣區有龐大的企業集群,截至2017年10月,灣區企業總數達到645.6萬戶,約佔到全國企業總數的10%。其中,珠江東岸(廣州中部和東部、深圳、東莞)形成了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的企業數量佔到企業總數的 68.4%,這顯然是數字經濟成長的沃土。

但大灣區複雜的國際化環境,也對該地區的數字經濟賦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就此表示,“澳門和香港面向國際,九市貫通全國,粵港澳大灣‘兩區九市’互聯互通,是很多企業落戶理想之選。但同時兩岸三地擁有不同的法規,網絡安全及數據合規性保護,所以企業在IT合規性方面具有很大挑戰。中企通信紮根中國,在大灣區長期服務當地企業,並深深瞭解各類型客戶需求。我們已經在三個地區的IT合規、以及數據的安全性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創新總裁鄺偉基)

另一個關鍵詞則是多元化,中企通信銷售總經理(南中國區)郭遠達認為,大灣區最大的特徵就是多元化,這裡有很強的互聯網新經濟,同時也有大量的實體經濟存在。不僅有與時並進的國企、央企,同時也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從企業性質、業務形態以及大灣區的三個關稅區,兩種制度這些角度來看,大灣區確實很特別,很多元化。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銷售總經理(南中國區)郭遠達)

“大灣區確實是有很多傳統的行業,但也是中國互聯網創新最發達的地區,比如IoT方面,幾乎80%的創新企業都在大灣區,所以大灣區的產業創新速度非常快,對新技術,新觀念接受的程度也非常高。”鄺偉基說。

郭遠達則表示,“大灣區的企業類型特別豐富,既有大量的民營製造業企業,也有大疆、華為這些高新科技的龍頭企業,這要求我們的數據中心也要能很好地服務這些不同類型的企業需求。”

的確,正因為大灣區有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挑戰存在,所以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能力為這裡的企業數字化賦能。而中企通信多年的國際化能力,長期根植大灣區的服務經驗,為這裡的企業數字化賦能,在大灣區國際化多元化的環境中暢通無阻,左右逢源。

立足廣州,輻射整個大灣區

“中企通信很早就開始佈局大灣區,在20年前,我們就已經把廣州作為中國區的運營中心。”郭遠達說。“我們相信,中企通信在大灣區的佈局和發展,可以讓我們能很好地服務於灣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支撐數字經濟在大灣區的落地。”

就在去年6月,中企通信剛剛宣佈正式啟動其座落於廣州市黃埔區的新型雲數據中心DataHOUSE——廣州科學城雲數據中心。廣州科學城雲數據中心作為中企通信在廣州的第二個雲數據中心,不僅強化了全國雲數據中心的“三地六中心”佈局,實現同城與異地雲災備的能力,還可與香港、佛山、東莞的機房高度協同,更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和龐大機遇,助力大灣區乃至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企業發展與數字化轉型。

郭遠達表示,“之所以選擇廣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廣州處在大灣區的中心位置,輻射的範圍夠廣,也代表了我們立足於大灣區的決心。”

事實上,在廣州建立新的數據中心,也是中企通信在產品戰略上的一種深入思考。

中企通信產品部副總裁藍泰來說,“在廣州建立新的數據中心,基本上是完善了我們在北京、上海、香港、廣州四個主要城市,分別都有兩個數據中心的佈局,從而可以提供更好的同城及異地備份、災備。它也象徵著中企通信在大灣區最重要一塊拼圖的完成。另一個關鍵原因是雲網融合背後的多雲趨勢。其實,大灣區的大部分公有云平臺比較集中於深圳。中企通信不但在深圳部署了公有云,同時也在廣州啟動了更加專注私有云的數據中心。如此一來,就可以借深圳、廣州等地的全方位佈局,為企業提供深化的雲網融合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產品部副總裁藍泰來)

在具體的運營層面,中企通信數據科學及創新副總監詹東東則表示,“比如大灣區,我們部署了兩個SOC(安全運營中心),一個在香港,一個在廣州。我們提供了24小時不間斷的,跨多種安全合規要求的信息安全服務能力和防護能力,包括從應用層面,系統層面,網絡層面,到數據層面來提供整體的持續性的安全運營能力。這樣的能力更突顯在全球交付層面,中企通信和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已經在全球為客戶部署了1500套以上的信息安全防禦系統,為客戶抵擋來自全球的安全攻擊,我們的安全服務人員結合最新的安全防禦技術,和客戶站在了信息安全的最前線,共同面對和處理每一次的安全威脅,為業務安全、系統安全、網絡安全保駕護航。”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如何在穩定中騰飛?

(中企通信數據科學及創新副總監詹東東)

我們知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深化粵港澳合作,進一步優化珠三角九市投資和營商環境,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共創國際經濟貿易合作新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的確,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中國本土的企業要走出去,國外好的公司要走進來。那麼,如何在大灣區構建這樣一種承上啟下的數字化服務能力呢?

郭遠達表示,“中企通信這20年來,已經為世界500強當中的200家企業提供了數字化服務,所以我們可以很好地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全球性ICT的服務,同時也為走進來的新型外企提供在中國的業務支撐。用中企通信的經驗來支撐整個大灣區的企業數字化轉型,非常符合當前大灣區的政策定位。”

誠如此言,外企進入中國市場,都要考慮在中國經營業務的合規性。同理,中國企業走出到海外,也要考慮在不同地區的合規性,那麼中企通信依靠全球化服務能力,就可以很好地扮演一個這樣的角色: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化之橋。

做數字化之橋,中企通信有怎樣的能力集?

首先,中企通信有別於其他第三方的IDC服務商提供的標準化服務,擁有更多樣化的技術服務能力,如鄺偉基所說,“我們會通過網絡、安全、雲、數據中心四大服務組合,為客戶定製他們所需的服務,而且我們會提前對客戶的需求做預判,根據需求會給客戶更好的建議。”很顯然,中企通信可以通過完全的主動式、定製化的服務,去解決大灣區客戶類型多元化的問題。

其次,在大灣區,中企通信的服務絕對堪稱真正的“本地化”。藍泰來舉了一個例子,“大灣區本身也有一定文化交融,試問有多少公司可以同時提供普通話、粵語、英語、日語、俄語等多種語言的銷售及客服支持?再比如,香港的客戶處理問題更願意通過電話,而本地客戶則更喜歡開微信群,這種文化的交融,只有深入客戶當中的中企通信具有更為突出的優勢。”

第三,國際化的服務能力是中企通信的立身之本。作為一家遍佈全球的數字化運營商,中企通信聯合合作伙伴,服務覆蓋130個國家, 140多個網絡節點,全球佈局30座數據中心,18座雲中心。“全球一站式的交付才是我們的核心。” 郭遠達說。

而從客戶的維度看,目前中企通信在汽車,金融,零售,房地產,生物製藥,教育以及製造業,都在重點佈局,而中企通信對這些客戶最重要的優勢在於全球化的數字化服務能力。

不難總結,中企通信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將國際化的平臺競爭力形成了一種數字化的服務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數字化賦能,幫助大灣區的企業成長,進而推動大灣區的數字經濟落地,這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最需要的“數字化之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