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美國想在中美貿易戰中“獨贏”不可能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近期,美國在中美經貿談判中出爾反爾,使摩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是什麼?美國的極限施壓會否使其成為贏家?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2日舉辦的“中美貿易及中美關係:挑戰與前景”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貿易從來都是互利雙贏的,加徵高關稅是一把“雙刃劍”,美國想要“獨贏”不可能,美國的極限施壓不會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權威專家:美國想在中美貿易戰中“獨贏”不可能

5月22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中美貿易及中美關係:挑戰與前景”論壇。圖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發表演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豔 攝

本質——特朗普想要遏制中國發展

美國不斷拋出“強制轉讓技術”論、“貿易吃虧”論等論斷,專家反駁指出,這些是沒有證據的無端指責,背後另有真實的目的。

對於美方指責中國“強制轉讓技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美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一定是帶著技術。技術是強迫轉來的嗎?美國企業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不用最好的技術產品怎麼競爭?”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表示,“美國在中美貿易中吃虧”的觀點站不住腳。貿易逆差對美國來說並不吃虧,這是由兩國經濟結構決定的。

對於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林毅夫引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典故指出,特朗普看到中國發展這麼快,想要遏制中國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豔也認為,美國是想用施壓的方式希望中國達到其要求。“中國的開放步伐顯而易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非常驚訝的是美國政府無視中國在制度性開放等方面作出的努力。”

未來——美國想要“獨贏”不可能

對於中美經貿發展,中國各界期待談判達成互利雙贏的結果,這符合中方的利益,也符合美國的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的期待。

“日本一位貿易談判代表說,貿易談判都講雙贏,和特朗普談判不一樣,特朗普希望一個人贏兩次,而不是各贏一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談到。

美國真的可以“獨贏”嗎?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指出,加徵高關稅是一把“雙刃劍”,特朗普以為加關稅是加中國企業的稅,實際上加的是美國進口商的稅,進口商加了稅之後必然要轉嫁給消費者。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美國現在這種行徑,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打亂了世界經濟,美國經濟會為此而付出代價。

數據顯示,美國過去一年貿易逆差不減反增。2018年,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增加12.1%,對中國貿易逆差增加11.7%。林毅夫測算,美國現在的經濟增長不到3%,如果受到加徵關稅影響下降0.3個百分點,美國經濟的增長率要損失10%。

應對——中國有足夠政策工具

若美方一意孤行,中美經貿談判不能取得雙方滿意的方案,中國該如何應對?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來應對,外面的任何干擾都不會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中國絕不會把發展作為代價來滿足美國單方面的需求。”林毅夫說,中國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堅持既定方針,深化改革,深化開放,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與世界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

餘淼傑表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來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如果經貿摩擦繼續加劇,中國可以相應進行反制。中國還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深化與歐盟、東盟、金磚國家等夥伴的貿易關係,並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構堅決捍衛自身權利。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強調,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提高我國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我國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認為,從長遠來看,兩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和第二經濟體,必須構建制度性的經濟合作框架,最大限度消除中美關係的不穩定因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