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 5G改變地產?

在5G之前,通信技術是連接人的,而5G時代到來之後,通信技術最大的變化是從人的連接到萬物互聯的轉變。5G這隻蝴蝶扇動翅膀,房地產行業恐怕也會經歷意想不到的變化。5G所帶來的體驗增強,也可能豐富核心區商業中心的運營體驗。不需要建設地下車庫,也使得各類商業中心的改造難度大幅下降。當然,5G的使用也可能更便於裝配式建築的推廣,改進工地的環境質量。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房地產行業需要主動擁抱新科技,房地產產品需要主動嫁接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技術,實現自我升級。

時代不斷地進步,改變隨時發生。5G時代的到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地產+ | 5G改變地產?

房地產“牛市”已到盡頭?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樓市讓人眼花繚亂,地方樓市焦慮明顯,呼市鼓勵大學生“半價買房”,鶴崗房子“白菜價”擊穿了人們“房價永遠上漲”的迷信。國內住房市場再經過2008年之後的快速成長,不僅住房銷售快速增長、房價快速飈升、房地產泡沫吹得更大,而且由於房地產市場暴利,讓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湧入這個市場來分享房地產暴利。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整個住房市場供求關係將發生很大的變化。一邊是住房供給嚴重過剩,一邊是住房需求全面減少。呼市“半價房”和鶴崗房子的白菜價讓行業不禁自問:難道,房地產“牛市”真的已到盡頭了嗎?

地產+ | 5G改變地產?

房地產告別黃金時代

2003年,國務院18號文官宣,房地產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4年“831”大限令下,招拍掛全面啟動,中國房地產黃金時代序幕徐徐拉開。伴隨著2014~2015年房市的蕭條和土地出讓金的大幅滑坡,三年去庫存開始。

2015年下半年以來,樓市走出調整期,迎來新一輪的暴漲,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瘋狂的房價使不少購房者感到絕望。如今,在中國買房究竟有多難?我們還需要數據說話。房地產領域常常用房價收入比來衡量購房的難易程度,房價收入比是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在發達國家,房價收入比超過6就可視為泡沫區,但由於我國統計口徑等原因,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數據不如歐美國家準確。專家認為,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全國房價收入比保持在6.5~7.5屬合理區間。根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全國百城房價收入比研究》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100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包含保障房、棚改房口徑計算出的平均值為7.2,不包含保障房、棚改房口徑下的平均值為8.9。房價收入比高於8.9均值的城市共29個,其中深圳房價收入比高達34.9,位於百城榜首,也就是說深圳居民想要買一套房得不吃不喝乾上35年。

為避免高房價帶來的風險愈演愈烈, 2016年12月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7年中國樓市發展方向,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2017年11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召開部分省市房地產工作座談會,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部署近期房地產工作,提出進一步落實地方調控主體責任,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切實防範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三年,樓市價格都在“房住不炒”的高限之下、“債務風險”的底限之上震盪。但是,城市之間的分化會越來越明顯,有些城市可以維持房價不跌甚至小幅上漲,而有些城市任憑政府怎麼刺激都可能下跌。起關鍵因素的是人口淨流入。長期來看,城市經濟和財富由人才創造,但短期來看,人口規模起到關鍵作用。近期,“全面放開戶籍限制”,除了北上廣深保留限制、 搶奪人才之外,其他絕大部分都敞開大門,爭奪“人口”。如今人口爭奪戰愈演愈烈,房價高位運行且土地財政依賴度大的城市,都患有人口焦慮症。西安、鄭州、成都都開放戶籍,大量引入人口,主要是近年這些城市的房價上漲較快。如果人口流入快速下降,高位運行的房價將面臨麻煩。2018年,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在人口爭奪戰中成為最大的贏家。這一年,全國共增加530萬人,而廣東一省就增加177萬人。這一年,廣州、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佛山、長沙和寧波是人口增加最快的前十大城市,增長率都超過2.5%。其中,深圳常住人口增加49.83萬人;廣州40.6萬人;西安過去一年多有近百萬新增落戶,常住人口增量則在38.7萬人;杭州33.8萬人;重慶常住人口自然增長10.75萬人,淨流入15.88萬人。重慶、周口、阜陽、信陽、畢節、商丘、茂名、駐馬店、遵義、徐州是人口淨流出前十大城市,總淨流出達170萬人。

棚改貨幣化,成功轉移了槓桿也消耗了庫存,但沒有基礎產業支撐、人口淨流出嚴重的三四線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沒有明顯提升,到了經濟下行週期,揹負房貸壓力,錢包被房子掏空、財務狀況堪憂的棚改戶們面臨的,很可能是斷供和失業的雙重窘境。同時,在長效機制的支配下,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慢慢改變,也可能成為左右樓市進程的重要推手。未來五年,北京將供應25萬套共有產權房,上海將供應70萬套租賃房,開發商、區域、城市和產品,都將在撲朔迷離的風雲激盪中不斷分化。

地產+ | 5G改變地產?

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房地產的黃金十年,造就了泡沫擴大化和過度金融化的十年,那麼未來十年就是房地產的洗牌十年。

房企謀求“活下去”

萬科在會場四面掛出“活下去”的巨幅標語時,很多房企還不以為然,覺得萬科是矯情。事實上,萬科的焦慮並非毫無緣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2018年前11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0083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148604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29508億元,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50077億元。通過這一系列的數據看,2018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仍處於歷史高位水平。與2017年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同比基本持平,但增速已開始回落。2018年下半年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以後,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作用下,剛需無意買房,房企縱然推出打折房,銷售和回款壓力依然不減,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下滑明顯。裁員潮、償債潮、降價潮,潮起潮落的風浪聲中,房企的日子越來越艱難。

在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樓市行情之後,雖然不少房企2018年在盈利與規模上都上了一個臺階,但在過去的這一年,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一些激進的房企在調控與融資的重壓下,也短暫地面臨了資金的“陣痛”——與之隨行的是淨負債率的居高不下和可能面臨的淨利潤率下滑。因而多數遇到危機的房企,不得不通過引入戰投、變賣資產等方式來渡過難關。對於房地產這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來說,現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行業整體下行的背景下更是如此。當下,行業整體的負債率已經漲至高位。Wind數據顯示,A股上市的131家房企中,2018年第三季報負債合計7.89萬億元,較2017年底的6.6萬億元,增長19.5%。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的淨利潤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調。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76家已經發布2018年年報的房企中,A股房企淨利潤率平均為11.9%,相比2017年的平均12.1%有所下降。負債率高企而利潤率走低,讓諸多房企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比如,更加強調“現金為王”。在萬科2018年的業績推介會上,針對公司負債有所上升的問題,萬科首席財務官孫嘉提出,萬科的運營模式是現金為王、現金流為基礎的管理模式,公司自始至終希望保持穩健的負債水平。

有房企老闆曾表示,要在大家都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加速推盤,才能搶去化搶回款。也有企業,要在其他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完成裁員,才能在退潮時提前瘦身。而博弈論告訴我們,當所有人都這麼想的時候,行業冰封的拐點就會加速來臨。地產行業大資金掄、短週期轉的矇眼狂奔,終於在資金、政策、購買力的重重阻力中慢了下來。過去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地搭整建制團隊,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大規模挖角同行,拿地熱潮、併購大年裡招的都是區域總、投拓口、設計狗,現在為了把房子賣出去,統統換成了營銷崗、融資崗和銷售崗。

對很多房企來說,今年的主業是“活下去”,能把主業做好,已實屬不易。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一些激進的房企在調控與融資的重壓下,也短暫地面臨了資金的“陣痛”——與之隨行的是淨負債率的居高不下和可能面臨的淨利潤率下滑。因而多數遇到危機的房企,不得不通過引入戰投、變賣資產等方式來渡過難關。對於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萬科董事長鬱亮表示,現在市場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行業都在面臨轉型升級的局面。雖然並沒有找到能和房地產市場一樣賺錢的行業,但是並不意味著以後可以繼續憑藉房地產市場賺錢,因此萬科提出了要做新業務。今年開始,恆大集團在全國的房子也都全面降價,降價幅度達到10%,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回籠資金,另一方面也是迫於現在的房地產市場。除了恆大之外,碧桂園也做出了大規模“裁員”的舉動。有些部門的裁員幅度已經達到50%之高了,而且涉及的範圍和區域也比以往更加廣泛。

從宏觀上來看的話,2019年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伴隨著樓市調控的不斷深入,“房住不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很多房企開始把資金安全放置於首位,在抓緊回款、促進銷售等方面狠下功夫,將“現金為王”當作第一要務。未來,對於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會管理得更加嚴格,這也就是說房企想要融資會比之前困難。

地產+ | 5G改變地產?

存量房時代來臨

經過了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新房市場在達到頂峰之後,放緩的跡象愈加明顯。可以預見的是,下一階段,樓市或將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過渡,說得直觀一點,從以新房為主導的房地產市場向以二手房為主導的房地產市場過渡。高力國際華北區董事總經理嚴區海接受《樓市》採訪時指出,隨著調控政策利空因素的增多,繼續向下回落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四大一線城市已經率先進入了存量房時代,二手房交易量最大可以達到新房交易量的3倍多,最少也已經到了1倍多。根據某研究機構的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2017年,全國分別有9個和24個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超過了新房,而這一數字在2018年預估約為40個城市。嚴區海認為,從長遠來看,許多潛在性因素也在抑制購房者對新房市場的需求。一方面,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供應也開始慢慢陷入瓶頸,再加上我國整體告別了住房短缺的時代,因此未來新房市場開工量等出現滑落是註定趨勢;另一方面,雖說人口紅利消失這個話題還有些遠,但出生率下降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的年輕一代基本都不缺房子,如果非說缺房子,也僅是缺好房子而已。如今年輕一代更加追求個性和自由,對房子沒有以往那麼強烈的迷戀,如果房價繼續保持高位,一定程度上也會削弱對新房的需求量。

整個中國房地產經過了三十年發展,可能真的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未來存量房市場一定會成為一個主流市場,隨著中國房地產從增量到存量再到總量上逐漸走向平衡,大規模城市的開發、新房建設這個高潮已經逐步過去。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更加重視存量房市場。中國的居住質量是跟存量化聯繫在一起的,中國房地產價值鏈能夠持續不斷地提升,跟存量化市場相互聯繫的,甚至就業、居民的生活也跟存量化有關聯。所以美好生活離不開存量化市場的建設、推進和完善。

“存量市場主導的趨勢正從部分區域向全國蔓延。”根據貝殼研究院提供的數據,早在2016年,這樣的趨勢就從北京、上海、深圳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向二線的福州、廈門、南京、天津、大連的樓市傳導。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房企試圖尋找出路。但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常年處在舒適區、只做增量房的開發商顯得手足無措。資金鍊緊張的萬達將手頭的文旅業務賣給了融創,試圖變得更輕;萬科分出精力佈局租賃市場;在調控政策與市場下行的當下,屢現質量問題的碧桂園主打“高週轉”戰略已然失效;在新的文化與旅遊部成立後,富力、融創又相繼建立文旅業務部門;甚至恆大也嘗試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但卻將賭注錯壓在了賈躍亭身上。伴隨著新一輪樓市下行週期的到來,產品迭代、房企洗牌已經避無可避,地產人可能都會面臨市場低迷、融資難、轉型難的困境。屬於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已漸行漸遠,存量房時代的到來,也許才是開發商真正面臨考驗的開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