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生活

經濟 國學 音樂 哈姆雷特 飛天流雲 2017-04-25

詩意的生活

作者:飛天流雲

美學作為提升人生境界為歸趣的人生哲學,旨在提高我們的人文素質,達到心靈散步,靈魂昇華,超越自我,詩意地生活。

當我們仰慕莊子的“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畢達哥拉斯“最美的是和諧,最智慧的是數”,宗白華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花圃”的境界時,美學意識也正在悄悄和你接觸。馬克思說欣賞音樂必須有一副懂音樂的耳朵,筆者認為詩意的生活必須有一顆懂美學的心。

美學需要一顆對美感興趣的心,她需要關注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而不過於追問物質存在的根源,達到超越的境界。她的真正功能在於為人生提供一個可以追尋的目標,為人的心靈提供一個安頓的去處,為人們開闢一個更新的更高的思想境界,把人們帶入到一個更高的廣闊的世界,使人能夠詩意的生活。

解讀美學首先要認識真正美的存在,具有審美意識,當我們觀賞一個溶洞的鐘乳巖時,當我們俯瞰那平滑如鏡的滇池或登泰山縱目一覽眾山小時,我們所體會到和所驚歎的是她們美,一種自然的美。但在心靈深處又有自然鬼斧神工的靈性。看到蒙娜麗莎在水面冉冉升起的如此奇妙的幽魂,這是一種從肉體內部,一個細胞一個細胞,用奇思異想和美妙的激情塑造出來的美;看到貝殼型的悉尼歌劇院,想到她是凝固的音樂,石質的史書;看到維納斯,感到她是平純,靜穆的流動;看到《哈姆雷特》悟感凝縮了人生與心靈的世界,這說明我們能感知美的存在,美的淨化,心靈散步於美中。

我們能看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與他後幾次所書之不同時,我們的美學素養便有了一定的提升,一傳世佳作的創造皆有她的氣韻,作者的心靈與他作品的靈魂統一得很自然,她不需要裝飾,就象詩意的生活的人與領悟了美學本質一樣,他的舉首投足,一言一行,充分展示他的靈魂深處的底蘊——高尚,除能滿足我們的物質外,更有營養我們的精神資源。

詩意的生活

本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當我們在解讀美學達到超越自我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素養自然形成。也不再侷限於獨善其身了,那種兼濟天下的胸懷也有了,不斷超越是建立在自己靈魂得以昇華之上的,從憧憬明天更美好,上下求索,南北對話,左右涉獵,超越本身就有一種力促使人前進,使人富有,這種具有欣賞性的生活,可聞,可感,可悟。

觀歷史,先秦儒道都十分重視美學的底蘊,老子和孔子瀟灑華夏熱土,老子逍遙遊世和孔子的“不求仕”的境界,到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杜甫的“天下俱歡顏”,到鄧小平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這些無法用詞語形容的情愫,只能用美學來解釋。他們提升人生境界,太美了,詩意的生活在自己的年代裡,也永遠生活在後人的年代裡。

社會在進步,其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燦爛的輝煌,人們生活質量毋庸置言是提高了,但能詩意的生活的人是少數。因此,全世界有必要開學美學,。人類驚歎於原子,核子,克隆,e時代,但更驚歎於“9.11”的巨隆聲,法律可以約束人的行為,唯美學可以“約束”人的心靈。大多數人不能詩意的生活是他們解讀美學太少了,人文素質相對低了點,哪能感知,昇華,超越,詩意的生活呢?

當下社會,有人明知道蠅蠅苟苟活著是一種異化狀態,可是他偏要去做,這是因為我們的社會還缺乏一種詩意化的氛圍。有些無形排斥美學,從惡俗的廣告,濫情的電視劇到“用身體寫作”的新人類家,滿足人們的感官需要,功利取代了一切,這抽空人內在的詩意,美學墮落同時道德在淪喪。當淫笑的美眉肆無忌憚剝離美學外殼時,我們感到了赤裸的痛苦。酒吧和舞廳裡是大多數慾望動物以滅美為樂趣,偽造一種華麗而空虛的生活。“高山流水”擠不進那乾癟枯涸的心靈,“交響樂”敲不開那麻木的靈魂。我們不必強求人們徹底用美學原則統治人,但那種“荒漠”的人也不能完全不講美學原則,因為只有領悟美學,才能真正獲得自由,獲得詩意的生活。時下精神生活的貧困是美學的貧困,我們不能讓美學原則流失,畢竟人類在進步。

詩意的生活

本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唯美作為人類一種永恆追求,是功利不能逾越的心靈防線,社會學家的真正責任在使這個社會的人有信仰,有追求,我想美學的理念是捷徑。美學本身要求人的非功利性達到超越。人是最具靈性的,只要用美學原則啟蒙人性,詩意的生活受益於人生。

用抽象美學術語堆砌在腦中不能解讀美學實質。只有生活中事事皆美學的行為才能真正達到詩意的生活,接近生命的本真,對內在意蘊的昭示,表現為對自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我們用責任心要求自己就象自然中秋天對應著碩果累累一樣,(人本身就屬於自然)難道還有掏空我們靈魂的危險嗎?許多美學大家倡導人與自然有機統一,這是一種境界。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會有歷史的判斷,這就象自然“詩意化”的判斷一樣,他會給她的寵兒一個公正,公平的判斷,這本身也屬於責任心使然。

美學教化使我們素質得以提高,就是使我們心靈淨化。只有真心地精神上得以領悟才是心靈的神聖。她的另一面是屏棄美學,被庸俗和骯髒的東西所吞噬。我們看看那些痴迷法輪功的練習者,他們在真,善,美中迷失了自己,精神被控制。我們要真正詩意的生活,只有從心靈深處感知美學的魅力,提升自己的人生意境。今天的誠信交易也就不足為怪了,它的美就在於心與心對話,是一種高層次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終極使命是詩意的生活,需要用美學作出“詩意化”的判斷,超越自我,提升人生境界。美學不僅是一種超功利的人生規則,她本身也是一種精神食糧。只要社會人生活在美學的原則裡,世界不僅因她五彩斑斕而美,更因為她的靈氣,人氣而極樂。

只有仔細解讀美學的社會人,才能成為詩意生活的自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