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區東河口鎮樓油坊村:脫貧路上“手拉手”

經濟 社會 六安新聞網 2017-05-07

本網訊 自己還是脫貧對象,竟放言要帶幾戶貧困戶一起脫貧,這事兒聽起來像講故事。金安區東河口鎮樓油坊村黨支部書記高大成說,這事真不是故事,他們村羅守金就是這樣做的。

今年55歲的貧困戶羅守金建檔立卡資料顯示:6口人生活,母親患慢性病常年臥床不起,妻子患嚴重結石病,動過兩次大手術,孫子幼小。“雖然羅守金有兩個兒子,但兩個兒子結婚又蓋房,再加上母親和妻子生病,背下幾十萬元外債。兒子們分家另住,看著他夫妻倆日子過得緊巴巴,我們也跟著著急。”高大成說。

於是,在2014年村裡將羅守金列為扶貧對象。

羅守金年輕時先後在霍山、毛坦廠、舒城多家鎮辦工藝廠打工,從事竹編。2000年前後,鎮辦工藝廠相繼倒閉,羅守金失業回到家鄉,依靠當地毛竹資源,編制農事用具維持全家生活。2012年,舒城一家竹編外貿企業找到他,請他代加工編制花籃,他接下貨單,在鄰近的太平村租下3間民房辦起家庭竹編作坊。隨後,他把家中6畝耕地分成兩部分,大田以每畝350元價格流轉給種田大戶耕種,小塊田地無償給鄰居代耕,專心經營竹編作坊,日子才有起色。有一點積蓄就還債,目前還有15萬元債務纏身,他還在脫貧路上前行。

樓油坊村38個村民組,735戶,2768人,村裡壯勞力90%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去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還是扶貧對象的羅守金主動聯繫樓油坊、太平村共9戶貧困家庭,將閒在家中的老人們組織起來學竹編。羅守金說:“我在困難時,村裡想到幫助我脫貧,現在我有一個竹編作坊,經濟好轉了,今年就能脫掉貧困帽了,我先一步脫貧,也要想辦法給比我更困難的貧困戶找掙錢門路。”雖然是按件計酬,羅守金還是儘量提高他們的報酬。手巧的楊美榮已70多歲,她去年掙了14000多元。

今年77歲的張禮榮也在羅守金的家庭作坊編花籃,去年一年掙了3000多元。她每天早上先把孫子送到村小學,然後到離家不遠的作坊做活,中午接孫子放學後回家做飯,下午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再到作坊編花籃。“在這幹活不經雨不經風,像我這70多歲老太婆,不但能照顧家,而且還掙到錢,真好。”張禮榮說:“羅守金是個大好人!”

村黨支部書記高大成說:“這些70歲以上的老人編花籃,人均純收入在5000元左右,這對貧困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收入,能解決不少問題。”

脫貧的路有千百條,致富的故事道不盡。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路上,只要人人都來助力,用有能力的“大手” 拉起貧困戶的“小手”,全面脫貧也就不遠了。(記者 劉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