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砸鍋賣鐵,不過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焦慮的人生

經濟 大學 教育 七彩課堂 2018-12-08


你砸鍋賣鐵,不過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焦慮的人生



如果你不快樂,你的孩子敢快樂嗎?

01

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內心深處有一種巨大的不安全感:好不容易在城市成家立業,擺脫了父輩那種窘迫而艱難的人生,但如果我們的孩子稍不努力,考不上985、211大學,他們的社會流動軌跡就將滑向底層。所以我們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買學位房,讓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學習各種才藝,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向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躍遷。


你砸鍋賣鐵,不過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焦慮的人生



家長們尚且焦慮不安,孩子們更談不上放鬆和快樂。而我們明知孩子學業壓力很大,內心也很心疼孩子,卻“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只是,我很擔心:我們的全部教育努力,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最終卻給了孩子一個焦慮的人生。我們過早的給孩子的人格打上了焦慮的底色,一個從小在焦慮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還有快樂起來的能力嗎?

02

我曾接觸過這樣一個學生,他感到特別痛苦的就是自己的分數起起落落,排名起起落落。他說自己不敢高興,即便成績好了也不敢高興,因為很可能下次成績就下來了。偏偏現在的學校特別愛考試,週考、月考、學期考,然後就是各種排名。他不快樂,也不可能快樂。


你砸鍋賣鐵,不過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焦慮的人生



家長們相信苦盡甘來,現在聞雞起舞、挑燈夜戰,未來就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過上幸福生活。然而,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現實情況是,即便孩子考上名校、謀得高薪,工作中的各種績效考核就像當年的考試排名一樣,讓孩子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又怎麼可能快樂?


你砸鍋賣鐵,不過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焦慮的人生



快樂是一種能力,一種與財富、權力、成功無關的能力。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快樂的能力。如果教育最終是製造了一個不快樂的人,讓孩子失去快樂的能力,這樣的教育意義何在?更加荒唐和諷刺的是,許多家長砸鍋賣鐵、傾家蕩產,為的就是讓孩子去那個剝奪他快樂的地方。

03

太多人把人生看作是一場競爭,時常處於緊張、對抗和急功近利的心態當中。這種對人生的看法和態度到底給你自己帶來了多少快樂?又讓你真正有多成功呢?如果自己並沒有因汲汲於得失勝負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憑什麼相信讓孩子這樣做他就能幸福?


你砸鍋賣鐵,不過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焦慮的人生



不快樂的父母是養不出快樂的孩子的。孩子需要榜樣,需要知道什麼是快樂。快樂不是靠賺錢,不是光看一個數字就可以快樂起來的,他們需要看到一個快快樂樂的榜樣。

說到底,父母不都是希望孩子有一份安穩快樂的人生麼?而安穩、快樂更主要是來自一顆堅韌、樂觀、包容的心。沒有這些做基石,僅僅強調知識、技能、功利心,孩子長大後有可能成為一個只知道生存而無力感受幸福的人,既沒有多少能力讓自己快樂,也沒有什麼意識讓別人快樂,就算擁有優越的物質條件,也不知道怎樣過上真正有品質的生活。

04

你也許會說:不是父母要孩子去比去爭,是社會環境所迫。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對孩子最重要是培養他快樂的能力,一個快樂的人懂得寬容,會說“沒什麼大不了”,能容納別人的不好,也能容納自己的失敗,容納生活的挫折和苦澀,這樣的一個人是懂得與己與人與世界愉快相處的。

討人喜歡、有善緣的孩子,運氣不會差。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子《道德經》會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另外,培養孩子幸福的能力,不是說就不需要學習了。而是說要在應對眼前“苟且”的同時,要讓孩子感受到“詩和遠方”,聞到生活的香味。


你砸鍋賣鐵,不過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焦慮的人生


2015年高考狀元朱自洪泉還是個滑板高手。他說:“比起成功,我更願意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在他看來,“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他是快樂的,心情愉快了就容易做得出色。拿這樣的心態去學習,自己既不會因為長期無聊的生活而抑鬱,又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快樂,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學習的同時,替他們尋找、積累、強化那些美好的、積極的事物,那是給孩子最甜蜜的禮物。

比如教孩子讀古詩、帶孩子去旅行。年少時背過的詩、走過的路,其實當時並無多大助益,因為大部分內容沒有閱歷和體驗,根本不懂得。但這是一個封存的禮物,孩子在此後的人生中有相同的體驗時,就能得到共鳴、打開思維、拓展境界,在怡然自得時清澈通透,在迷茫難行時醍醐灌頂,把平淡的生活過成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