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經濟 購房 文章 銀行 樓市新觀 2019-04-08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色彩,魔幻的是在所有基本面不足以支撐的情況下,在無數經濟學者地產專家不看好的情形下,過去三十年房價還是幾乎一路漲著走到了現在;現實的是有的人嘴上雖然痛恨高房價,但還是憑藉著它實現了財富大幅增值,實現了階層躍遷。

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關於樓市有說不完的話題,無論它如何詭譎多變,有的人就是愛之入骨,同樣也有人也恨之入骨,主要原因還是中國人對土地對房子有難解的情結,換言之房子對一個家庭實在太過重要。

過去二三十多年中國之所以取得騰飛發展,房地產的拉動作用不可忽略,但我還是立場鮮明地表態我反對高房價,我更不主張靠房地產大規模發展拉動經濟增長,我更抵制靠出賣土地發展城市的模式。因為高房價透支了城市的未來,掏空了百姓的錢袋子,雖然讓我們的紙面財富增加了,但是大家的幸福指數並沒有提高。

我一直以來都崇尚調控,鼓勵打壓投機炒作,其實真不是迎合讀者大眾,我真切地覺得如果大家都不站出來指出房地產發展中的錯誤,真的會一直錯下去,房價翻過這個山頭,誰知道會不會攀上更高的山峰?那樣的結果只有一個:會有更多的家庭會因為高房價買不起房。事實上,靠房地產拉動發展起來的經濟的基礎也不會像想象中那麼牢固。

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過去兩年多,“房住不炒”大局指導的調控持續穩健進行,我們看到各大城市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從今年3月份開始,市場的風向就轉變了,樓市回暖、房價反彈的妖風從一些媒體、開發商、中介等口中不斷製造出來,市場炒作之風又有所抬頭。很多購房者的神經再次被挑動起來,意志不再堅定,情緒也非常不穩。

為了讓市場加速回暖,銀行也是不遺餘力地放大招,保持了2年高位的房貸利率最近終於有鬆懈了,從最高點時的5.88%,降到了5.4%。當然這對於購買首套房的人來說是利好消息,但我想批評的是,為什麼不早點實施這一舉措,剛需盼望首套房利率下調不是一天兩天了,銀行選擇在這個時機做出這樣的舉動,是火上澆油,更是不安好心吧。

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在中國,輿論的引導作用巨大,其實調控樓市就是控制輿論,控預期。比如,很多城市限購都有破解辦法,早已形同虛設,但是就是不能官方宣佈取消,否則輿論就一邊倒,恐慌性搶購就會再次上演,到時候所有信號都會失靈,市場將再度陷入瘋炒火爆之中。

非常欣慰的是,在這個關鍵時期,我看到代表中央的媒體勇敢地站出來指正了。經濟日報今天頭版喊話樓市調控,立場鮮明地提出:需高度警惕樓市熱炒苗頭,堅決遏制房地產市場投機炒作;我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實體經濟的高質量才是基礎;過高房價已經超出剛需實際經濟能力了。央媒在這個時間節點頭版喊話樓市調控,強調遏制投機炒作,警惕樓市再度爆場,釋放了哪些強烈信號呢?

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一、調控並未鬆綁,部分城市政策調整是為修復,構建長效機制

首先解答了所有人的疑問,調控到底有沒有鬆綁?文章指出,在“房住不炒”大框架下,近期個別城市微調了政策措施,是對房價過快上漲時期出臺臨時管控措施的適當修復,重在發揮市場信號的作用,並積極探索構建長效機制。

真相水落石出,房住不炒的樓市調控依然保持緊繃,並未像傳言那般已經“鬆綁”了。部分城市的政策微調整是“一城一策”主基調的常規操作,並非對樓市鬆綁解套。過往一些媒體刊登轉發的文章都是胡編亂造,其目的就是煽風點火想再次燃爆樓市,好趁火打劫。

億萬剛需購房者可以把懸著的心放下來了。其實我不止一次強調過,在房住不炒日漸深入人心,在房價上漲得到有效遏制,炒房投機被圍追截堵的未來,不斷的會有誤導性信息傳出,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用輿論誤導消費,忽悠大家進場接盤。作為購房者一定要扶穩坐好,捂緊錢袋子,這個時候盲目衝動行動,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二、炒作樓市不能縱容,遏制投機炒作仍需加強

經歷了兩年多的調控重壓之後,多數城市市場成交量嚴重萎縮,甚至還出現了房價的顯著回落,購房需求更是在限購的壓制下有一定積累,所以這個時候難免會有一定釋放,有些地方迎來成交“小高潮”都是市場的正常行為。需求被壓制積累逾久風險逾大,適當釋放是好事,但是若就此大肆宣揚市場回暖,引得資金再次大肆炒作樓市,對於樓市大局的穩定極其不利。

從過往歷史看,中國人太擅長於炒作,一些欠發達人口常年流出的城市房價都可以被炒到2萬,泡沫巨大,也正是在一通組合拳之下,市場的炒作之風才得以降息,市場的投機炒作動能已基本消退。因此,各地謹防炒作之風再起的防備還是要有的,尤其是一些人口流量大,產業集群效應明顯,需求量大的城市,更要做好防範工作,堅持“房住不炒”,在遏制投機炒作方面仍要加強措施。

但行政措施干預市場從來都是治標不治本,真正想讓市場得到淨化,驅退投機炒作,最好的辦法還是徹底迴歸住房居住屬性,房產稅、租售並舉等長效機制得到更好落實和建設才是釜底抽薪的做法。

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才是關鍵,控房價不容有失!

經濟參考報該評論文章提出,“我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實體經濟的高質量才是基礎。”這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世界上那些發達國家哪一個不是實體、技術、產業推動型?91年日本房價崩潰後,也讓日本政府真正意識到了實業的好處,從此日本走上了實幹派的道路,日本企業紛紛進行了產業變革,發展高科技,提高企業專注度,堅決反對不務正業,時至今日,他們依然對投資炒作房產的行為不屑一顧。

去年華為技術團隊搬離深圳前往東莞的時候,我就說過,這是高房價擠壓實體制造業的鐵證,我也告誡過,未來如果政府不合理引導,會有更多類似案例出現。這就是房地產野蠻發展的惡果之一,

大城市對人才和技術的吸附能力的確比普通城市強,但是大城市日益高企的房價,日益堆高的企業運營成本,最後也會倒逼部分企業遠離,這是必然的。

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房地產的確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也能帶來就業,更能拉動居家、建材、鋼材等產業同步發展,但這不代表其可以非理性擴張。中國房地產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偏離了正常發展軌道,正常的發展路徑是產業吸附人才,人才創造需求,需求推動房地產理性發展。現在呢?徹底本末倒置了,很多城市發展是先有房地產,才有產業,最後才想著去吸附人才。此外,房子的金融屬性太強,房價在一波又一波的上漲後,已經遠遠超出了剛需的經濟承受範圍。

因此,不管是助力實體制造業發展,還是拯救萬民於水火,我們的調控政策都不應該在取得階段性勝利後鬆綁,中央和各地方對於高房價的控制更不應該停歇。

央媒頭版喊話樓市調控,釋放三大信號,剛需今年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近兩年房價都不會有太大起伏,但一二線城市人口、需求、產業等基本面比較穩固,房價漲上去容易,跌下來難,剛需還是應該趁早買。大城市買不起的也不需要自暴自棄,北上廣深近期都傳來利好消息,租購同權、共有產權房享受同等入學權利等政策的落地,也讓一些買不起房而又有入學需要的人有了指望。三四線未來兩年會陷入調整,剛需需求較強購買隨意,不急也可以觀望一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