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篇文章,我們已經介紹了曼昆推薦的“十大經濟原理”中的七條,今天我們聊最後三條。這三個原理,聚焦的問題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弄明白這十大原理,你就是合格的經濟學本科畢業生(之三)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的GDP總量為12.23萬億,人均GDP為8643美元。在我國的GDP總量達到美國的63%的情況下,人均GDP卻只有美國的14.5%,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這就引出了曼昆經濟學的第八條原理: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曼昆對此解釋為:“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的差別——這就是一個工人在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差別。”

“生產率”是用來表示產出與投入比率的術語,生產率狀況由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要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均GDP,就必須提高生產率。

決定勞動生產率高低的因素主要由以下五種:

1、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

2、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

3、生產過程的組織和管理

4、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率

5、自然條件(地質、資源、氣候等)。

注意,生產率的提高,一定要在諸要素共同作用下才能實現,不能僅偏重其中一項。

以IT產業為例。目前來看,IT技術的發展與運用,對於社會進步有著變革性的推動意義,但只有當商業實踐餘競爭發生變化並於IT結合後,這種推動作用才會發生。

20世紀80年代,雖然IT產業引發了轟轟烈烈的新浪潮,但對其持懷疑態度的人仍不在少數,特別是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羅伯特·索洛,以及他所提出的“生產率悖論”。索洛說:“到處都可以看到計算機時代,只有生產率統計除外”。

在索洛看來,信息技術革命似乎只是在投入上斥以巨資,但產出績效並不顯著。後來,麥肯錫公司對90年代這十年間生產率增長情況進行研究後才發現,儘管IT的應用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競爭的不斷加劇”才是II技術成為“國家之重器”的最關鍵的催化劑。

弄明白這十大原理,你就是合格的經濟學本科畢業生(之三)

通貨膨脹:超發貨幣,物價上漲

貨幣供給變動會影響經濟體中的物價水平,所以一國央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一定會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目前,世界各國都是用紙幣來執行貴金屬黃金座位一般等價物的功能,如果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超過了發行紙幣所標明的價值量,紙幣價值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

1948年冬天,上海街頭的流浪漢們把討來的錢做成紙牆,抵禦寒風。因為要買一大張紙糊窗戶,需要用一車的錢,那不如用錢直接做成牆。這種荒唐之舉,正是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大量超發貨幣,導致物價飛漲並最終造成惡性通脹的結果。

但如果通脹不那麼嚴重,或者在預期之內,可以控制,那就不是壞事,甚至是好事,比如減輕政府債務負擔、增加企業利潤等。

弄明白這十大原理,你就是合格的經濟學本科畢業生(之三)

如何治理通貨膨脹,手段也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1、減少貨幣供給。曾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認為:“通貨膨脹,歸根到底是個貨幣現象”。既然央行沒有把住貨幣投放的閘門,讓更多貨幣流進了市場,那就要迅速堵住貨幣發行的關口。這是最直接的方法。

2、壓縮總需求。一方面,壓縮總需求可以用財政政策,如提高稅收,減少個人支配收入,從而降低消費需求,減少企業稅後利潤與投資需求,同時還能減少財政購買支出,提高匯率,壓縮國外需求。

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緊縮性貨幣政策壓縮總需求,如提高利率,把部分需求轉化為存款,提高準備金率、提高貼現率,公開市場賣出債券等。這些手段都可以減少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

菲利普斯曲線:失業率與通脹率負相關

1958年,新西蘭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根據英國1867年~1957年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計資料,提出了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交替關係的曲線。

弄明白這十大原理,你就是合格的經濟學本科畢業生(之三)

這條曲線表明: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失業率較高,貨幣工資增長率會降低,甚至變為負數。

根據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理論,貨幣工資可以表示通貨膨脹率。因此,這條曲線就可以表示失業率與通脹率之間的交替關係。即失業率高表明經濟處於蕭條期,通脹率較低,反之則經濟繁榮,工資物價都高,通脹率也就高。

曼昆認為,菲利普斯曲線很好地說明了失業、通脹二者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此消彼長,但二者之間不存在長期的權衡取捨。


經濟學是一門既有趣又複雜的學科,它既可以解釋我們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又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導一國的發展。我們用三篇文章介紹的曼昆十大經濟原理,只是經濟學的敲門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身邊的事、身邊的新聞看起,逐步接觸讓你越學越睿智的經濟學。

弄明白這十大原理,你就是合格的經濟學本科畢業生(之三)

最後,引用社會歷史學家愛德蒙·伯克的名言作為結語:

“騎士時代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智者、經濟學家和計算機專家的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