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金昌】黑風口'

"

1983年春天的某一天早晨,我坐著一輛綠皮火車,沿著祁連山北麓,從石羊河中段的張家井院子出發,經過了北河、紅林、截河壩和宗家莊,中午時分才到了河西堡火車站。

"

1983年春天的某一天早晨,我坐著一輛綠皮火車,沿著祁連山北麓,從石羊河中段的張家井院子出發,經過了北河、紅林、截河壩和宗家莊,中午時分才到了河西堡火車站。

【品讀金昌】黑風口

當年金昌黑風口一帶的民房,那時沒有下水道,生活汙水順著門前的臭水溝排洩

我當時就是一個10歲的小孩子,提著一個大包,孤零零地站在太陽底下,不知道何去何從。我走向一輛圓頭圓腦的轎子車,車窗上寫著“河西—金昌”。我對售票員說“我要去金川,我爸爸在黑風口”。短髮齊耳、動作麻利的售票員一邊拉扯著乘客上車,一邊對我說“這就是去金川的車,快上”。車上明明寫著金昌,不是金川啊?搭錯車可就糟糕了,我心裡滿是狐疑,四下看過去,好像火車站下面這塊平地上只有這唯一的機動車,我下了決心擠上去。

我找到了爸爸和工友們在黑風口搭建的房子。這塊地方在我童年印象中很大很遼闊,它不像鄉村一條巷子、一條小河邊“栓”著幾戶人家,也不像如今整齊劃一的居民樓群和生活小區,它倒是像一塊豆腐被切成了橫七豎八的方格子,“咚”地一下,被丟在了戈壁灘上。整個一大片“小格子裡”,竟然有八九千口人。

黑風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面是黛青色的山,山口被炸藥炸開後,人們從山洞爬進去,戴著柳條編成的安全帽,貓著腰、推著獨輪車,到山肚子裡採掘礦石。東面是黃黑色的煙塵,冶煉高爐放爐時,即使白天也把天空染成一片紅。西北面是浩瀚的荒灘,大風挾裹著石子和沙塵經常不打招呼向黑風口直溜溜地襲來。

我的黑風口童年,精神方面的需求比物質方面更強烈。離黑風口最近的小學是市金川總校三小,土兮兮的操場上紅領巾格外顯眼,學校邊稀稀落落的幾棵樹就是很好玩的林子。晚上跑到金川集團公司俱樂部門口排隊看電影,擠不過大人和大孩子,腳尖踮起也夠不著A4紙大小的售票窗口,能把人急哭。萬幸的是很多時候能買到票,那些《英雄兒女》《南征北戰》《牧馬人》《流浪者》和《追捕》等電影裡的精彩臺詞到現在我都記得。

"

1983年春天的某一天早晨,我坐著一輛綠皮火車,沿著祁連山北麓,從石羊河中段的張家井院子出發,經過了北河、紅林、截河壩和宗家莊,中午時分才到了河西堡火車站。

【品讀金昌】黑風口

當年金昌黑風口一帶的民房,那時沒有下水道,生活汙水順著門前的臭水溝排洩

我當時就是一個10歲的小孩子,提著一個大包,孤零零地站在太陽底下,不知道何去何從。我走向一輛圓頭圓腦的轎子車,車窗上寫著“河西—金昌”。我對售票員說“我要去金川,我爸爸在黑風口”。短髮齊耳、動作麻利的售票員一邊拉扯著乘客上車,一邊對我說“這就是去金川的車,快上”。車上明明寫著金昌,不是金川啊?搭錯車可就糟糕了,我心裡滿是狐疑,四下看過去,好像火車站下面這塊平地上只有這唯一的機動車,我下了決心擠上去。

我找到了爸爸和工友們在黑風口搭建的房子。這塊地方在我童年印象中很大很遼闊,它不像鄉村一條巷子、一條小河邊“栓”著幾戶人家,也不像如今整齊劃一的居民樓群和生活小區,它倒是像一塊豆腐被切成了橫七豎八的方格子,“咚”地一下,被丟在了戈壁灘上。整個一大片“小格子裡”,竟然有八九千口人。

黑風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面是黛青色的山,山口被炸藥炸開後,人們從山洞爬進去,戴著柳條編成的安全帽,貓著腰、推著獨輪車,到山肚子裡採掘礦石。東面是黃黑色的煙塵,冶煉高爐放爐時,即使白天也把天空染成一片紅。西北面是浩瀚的荒灘,大風挾裹著石子和沙塵經常不打招呼向黑風口直溜溜地襲來。

我的黑風口童年,精神方面的需求比物質方面更強烈。離黑風口最近的小學是市金川總校三小,土兮兮的操場上紅領巾格外顯眼,學校邊稀稀落落的幾棵樹就是很好玩的林子。晚上跑到金川集團公司俱樂部門口排隊看電影,擠不過大人和大孩子,腳尖踮起也夠不著A4紙大小的售票窗口,能把人急哭。萬幸的是很多時候能買到票,那些《英雄兒女》《南征北戰》《牧馬人》《流浪者》和《追捕》等電影裡的精彩臺詞到現在我都記得。

【品讀金昌】黑風口

回首往事,雖然那是黑白膠片一樣的碎片化記憶,但每一樁往事都是銘心刻骨的。金川原本不是一座城市,黑風口是個自然而然的居民區。歷史機緣,荒涼、貧瘠、古老的金川,因為藏儲著世界第二大鎳礦,在適當的時候,黑風口就成了這座城市的雛形。鎳鈷和貴金屬被稱為工業維生素。上個世紀50年代,地質工作者在黑風口東南5公里發現了富含鎳銅鈷稀有金屬。在進一步探明金川地區擁有大量稀有礦藏時,地質工作者和當地百姓爬冰臥雪、艱苦奮鬥,在如今的金川國家礦山公園附近組織了三次“露天大爆破”。礦山工人在山下就地建築簡易工棚,隨後有了第一處職工家屬石頭房,這些房子沒有“方位感”,隨便找些石塊和些泥巴,用井下支護用的木頭,搭建起來就成。

礦山工人從龍首山肚子裡採掘礦石,在山下露天礦開展工業化冶煉實驗和合金爐試生產。科技攻關取得成功後,金川人在黑風口東南面的荒地上陸續建起了鎳冶煉廠、銅冶煉廠和貴金屬冶煉廠。黑風口成為冶煉工人生活區,在冶煉廠區的上風向。雖然也是土胚房,但每家有個小院子,家家戶戶的院子四通八達。院子前有菜窖和自來水,可以栽樹種花,院子後養雞養豬。雞犬相聞,隨意串門,到了飯點上,操著不同地方方言的人家,炊煙四起,瀰漫在黑風口的上空。離得比較近的鄰里之間還可以把好吃的端到隔壁親友鄰居家,一起享用,那清淡的飯菜好像更鮮美了。

一場夏雨,沿著黑風口小院裡平頂房流淌下來,很快在四平方米的前院積滿了水。雨一直下到黃昏,我挽起褲腿光腳跑到泥胚院牆邊,用一根鋼管在牆底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掏了洞,雨水汩汩地流到院子外面的小巷子。在夜裡,院牆轟然倒塌,驚得我們一家蜷縮在小屋子裡,一夜不敢深睡。那場雨,衝倒了黑風口一大半人家的牆。屋子漏水嚴重,我和弟弟用簸箕往外潑水。第二天,父親和車間工人師傅從單位借來鋼管和油毛氈,冒雨上了房頂,用鋼管加固了屋頂,再一層層鋪上油毛氈。在其後的好多天,工廠索性給職工放假,都在修葺倒塌的房子、院牆。巷道爛泥來不及清理,太陽出來、氣溫升高,那種味道真是難聞,不可描述。

黑風口冬天的風比刀子還鋒利,拉煤的車呼啦啦駛過,黑風席捲而來,人睜不開眼睛。好容易盼得東風來,冶煉廠的廢水廢氣有毒氣體又瀰漫在黑風口上空,久久不散,是一種不可名狀的辣、酸、臭。走出黑風口東南角,要跨越一條綠幽幽的臭水溝。臭水溝裡不緊不慢流淌著又黑又綠的汙水。水溝上面用鋼材和鐵皮搭起一座橋。這座橋連接著黑風口和冶煉廠。整個黑風口只有一個正規的廁所。夏天臭氣熏天,冬天路滑難進。大姑娘、小媳婦上廁所還得帶上“站崗放哨”的。家家戶戶都有夜壺和尿盆,平日平常小巷子的氣味可想而知。

1987年6月10日那場暴雨幾乎給黑風口的人們帶來了滅頂之災。小雨持續不斷地下了整整三天兩夜。到了第三天,黑風口的巷道成了河流,一半人家的院牆接連倒塌,人們穿著雨靴已經不能出門了,光腳開始撈“河”裡的東西。雨停後,家家戶戶院子後面的死豬和死雞鴨都被埋掉了。各大報紙相繼報道了這次洪水災害的情況。氣象部門統計,黑風口及周邊降水量達到161.4毫米,全程降雨累計40多小時,導致金川平地積水,山洪爆發,房屋倒塌,農田被淹,釀成了一場罕見的洪水災難。

黑風口經歷了這場暴雨後,黨和政府迅速組織救災重建。正是這場暴雨,一批快速建成的救災樓先後拔地而起,現在的龍門裡三號區、昌榮裡小區就是那時建成的。

1993年5月那場沙塵暴給黑風口徹底貼牢了標籤。那年春天河西走廊的月平均氣溫要比以往高出很多。5月3日,一股強冷空氣在穿越了新疆幾處大的風口之後,驚濤駭浪般向黑風口壓來,風力達到了10級。當時金川公司在老尾礦壩堆放著34萬噸粉塵狀的黑色工業尾礦,在那一瞬間,被拋上了天空,黑風暴在黑風口上空盤旋。報紙上說《金昌市“不見了”》,黑風口確實在那恐怖的3個小時內變成了“人間地獄”。

從此以後,黑風口不見了。黑風口成為了我們那一代人心靈上的一個疤,也成了金昌在繁榮昌盛進程中的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

來源:金昌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