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昌 “祖國鎳都”的崛起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呂霞

這裡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銅鎳礦床,是中國鎳鈷生產基地,被譽為“祖國鎳都”;

這裡有世界最先進的馬鈴薯倉儲氣調技術;有國內首創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牛羊全混合日糧;

這裡有冶金產業鏈、硫化工產業鏈、氯鹼化工產業鏈、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等十大產業鏈……

這裡是金昌,是一座高質量發展的新興資源型工業城市。

實現多元綜合型經濟的歷史轉變

在金昌市永昌縣城關鎮大壩村的種植大棚裡,一個個“金蛋蛋”展現在記者眼前,這是甘肅和鑫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培育出的馬鈴薯種子。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積安告訴記者, 2017年,他們與美國IVI公司合作,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馬鈴薯倉儲氣調技術,投資6000多萬元建成了3萬噸美式馬鈴薯氣調儲存庫。

而在公司的另一個基地,勤勞的務工人員從早晨5點多就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他們嫻熟地把娃娃菜包裝、裝箱然後運走。一位姓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家就在附近,不僅實現了就近就業,而且一個月收入能達到4500元左右。

楊積安告訴記者,甘肅和鑫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瓜果育苗、種植、收儲、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各類蔬菜2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300萬元,利潤600餘萬元。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推廣種植紅筍、娃娃菜、馬鈴薯、甘藍、西蘭花等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直接帶動1300餘戶農戶增收致富,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融資困難、貧困戶自身發展不足的難題,拓寬了貧困戶增收致富渠道,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進程。

金昌市副市長耿軍介紹,近年來,金昌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實現了由資源主導型經濟向多元綜合型經濟的歷史性轉變。全市立足工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產業持續做優,高原夏菜、優質肉羊、現代制種、食用菌等現代特色優勢產業穩步發展,建成了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園、現代畜牧產業園和生態農業休閒園。“金昌高原夏菜”、“永昌肉羊”、“怡泉新禾雙孢菇”、 胡蘿蔔、大麥茶、藜麥、“鹽灘青”蘿蔔等農產品成為區域特色品牌。建成了全省首個萬畝供港澳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3個蔬菜基地入圍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候選名單。金昌市被認定為首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永昌縣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金川區被命名為“中國羊肉美食文化名城”。

2018年,金昌市實現生產總值264.24億元,是1981年(3.25億元)的81倍;人均GDP達到56353元,是1981年(1066元)的53倍;大口徑財政收入60.8億元,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08億元,分別是1981年(大口徑財政收入1705萬元,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3萬元)的357倍和226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09億元,是1981年(0.72億元)的132倍;批發零售業銷售額197.06億元,是1981年(0.63億元)的313倍。三次產業結構由1981年的 16.2∶56.4∶25.4調整為2018年的7.2∶54.5∶38.3。

特別是今年以來,金昌市堅持地企融合、城鄉融合、產業融合,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上半年有色金屬深加工、氯鹼化工、煤化工等三個重點產業集群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產值分別增長10%、31%、48%。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增速全省第一。

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長6.8%,第二產業增長10.4%,第三產業增長10.1%,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外貿進出口總值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38.52%。

工業產業邁向世界

提及金昌,人們就會想到一個響噹噹的名字,那就是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銅鎳礦床,是中國鎳鈷生產基地、鉑族金屬提煉中心和北方地區最大的銅生產企業,被譽為中國的“鎳都”。

金川公司黨委工作部部長陶維東告訴記者,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所以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面臨著缺鎳少鈷的困境。1958年金川鎳礦的發現,對我國鎳鈷工業的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從此,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匯聚在金川,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創業。1963年採出了第一批礦石,1964年產出了第一批電解鎳,1965年鉑族金屬正式提煉成功,1966年建成了萬噸規模的金川一期工程,形成了我國第一條比較完整的鎳鈷鉑族金屬生產線。1978年金川被列為全國三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之一,從此走上了科技興企之路。

1983年,金川公司鎳產量突破萬噸大關。1985年一期擴建工程竣工,鎳產量達到2萬噸,實現了第一次騰飛。1993年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鎳閃速熔煉爐建成,為我國鎳鈷工業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09年,公司總結髮展經驗,創新發展思路,構建以大澳區、歐非區、美洲區、中亞區為重點的資源戰略佈局,並在2012年完成戰略引資,成立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與合作,成為一家初步實現資源全球配置、資產和業務全球分佈的跨國經營集團。

近年來,金昌市工業產業不斷做強,鎳、銅、鈷生產能力分別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三位和世界第二位,建成全國最大的鎳網生產基地和全省首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組建了金川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地企聯手建設併成功盤活51億元的氯鹼化工循環產業鏈,實現4個項目聯動運行,釋放了80%以上的產能,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5個百分點。循環經濟“金昌模式”被確定為全國區域循環經濟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圍繞有色金屬新材料循環經濟基地建設,金昌市依託金川公司、鎳都實業公司、金化集團公司等企業,初步探索建立了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產業鏈、冶金產業鏈、硫化工產業鏈、氯鹼化工產業鏈、氟化工產業鏈、磷化工產業鏈、煤化工產業鏈、清潔能源產業鏈、建材產業鏈和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鏈十大產業鏈。金川集團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榮獲中國工業大獎,躋身世界500強第369位,成為我省首家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金昌市先後被確定為全國三大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全國首批循環經濟示範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全國有色金屬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地區、全省新能源電力就地消納試點城市。

由汙染城市變成綠色新城

在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有一處美麗的村莊——新糧地村。這裡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休閒廣場、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2017年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28元。曾獲甘肅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甘肅省“千村引智”示範村、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點、市級文明村、市“美麗庭院”創建活動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據耿軍介紹,近年來,金昌市實現了由城鄉二元分割向城鄉融合發展的歷史性轉變。率先在全省實施了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建立了城鄉統一的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全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經驗和河西堡鎮“區政合一”模式成為全國新型城鎮化典型案例,被確定為全國農民工市民化工作典型城市。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辦公場所、農村社區、文化休憩廣場、公交客運站點全覆蓋,廣播電視、行政村等級公路、農村人飲安全工程實現全覆蓋,建成全國重點鎮4個、國家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特色小鎮1個、省級生態鄉鎮(村)16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7個。永昌縣“插花型”貧困縣摘帽退出,全市剩餘貧困人口27戶92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04%。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47%,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多年來,金昌市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實現了由汙染城市向宜居城市的歷史性轉變。當前,金昌市的林地面積已由建市初的56.1萬畝增加到255.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提高到24.2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2.5%提高到37.6%,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不足1平方米提高到21.5平方米。

面臨工業發展帶來的大氣汙染問題,金昌市堅守環保底線這條“硬槓槓”,重拳出擊治理汙染,強化源頭汙染減排,2015年以來,金昌市用於生態環保的各類財政資金達18.38億元。金川集團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先後投資50多億元,實施“碧水藍天十大工程”、環境汙染治理三年達標工程和環境質量提升工程。全市氧化硫回收利用率達到96%以上,空氣環境質量近年來達標天數均保持在300天以上,地表水、地下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率96.5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金娃娃”不僅摘掉了曾經的“黑帽子”,還進入了全國宜居城市百強行列,成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榮獲全國“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獲評“最具潛力旅遊目的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

著眼於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金昌市不斷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市區建成區面積由建市初的12.7平方公里擴展到目前的43.7平方公里。老舊小區、城中村和街景改造力度不斷加大,城市綠化、亮化、美化活動紮實開展,城市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熱、熱電聯產、汙水垃圾處置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學校、醫院、養老、科研等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健全,市容市貌煥然一新。文化中心、傳媒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成為城市新地標,金昌機場、金武高速、金永高速、金阿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成為內引外聯的城市新通道。

百舸爭流,破浪者領航。千帆競發,奮勇者當先。今後,金昌市將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幸福美好金昌建設新局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