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當美國工廠的中層代表們來到福耀總部參觀時,看到班組會議喊口號時的驚訝,看到處理碎玻璃的工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割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時的錯愕與憤怒,而這時電視機前的每一箇中國人心底也都會有種悲涼。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當美國工廠的中層代表們來到福耀總部參觀時,看到班組會議喊口號時的驚訝,看到處理碎玻璃的工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割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時的錯愕與憤怒,而這時電視機前的每一箇中國人心底也都會有種悲涼。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當美國工廠的中層代表們來到福耀總部參觀時,看到班組會議喊口號時的驚訝,看到處理碎玻璃的工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割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時的錯愕與憤怒,而這時電視機前的每一箇中國人心底也都會有種悲涼。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人感到不應該的一切,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別的不說,就拿為高層住戶安裝空調的那些安裝工人,他們的防護措施只是一條簡易的安全繩,在夏季,每一個高層住宅小區裡,都有著這些極度危險而高空作業的師傅。

美國工廠與中國工廠,兩者之間看上去差異如此之大,但確實是處在同一個世界。

看完紀錄片之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所謂的製造業迴流,真的容易實現嗎?福耀集團在美國的成功,真的具備代表性嗎?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當美國工廠的中層代表們來到福耀總部參觀時,看到班組會議喊口號時的驚訝,看到處理碎玻璃的工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割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時的錯愕與憤怒,而這時電視機前的每一箇中國人心底也都會有種悲涼。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人感到不應該的一切,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別的不說,就拿為高層住戶安裝空調的那些安裝工人,他們的防護措施只是一條簡易的安全繩,在夏季,每一個高層住宅小區裡,都有著這些極度危險而高空作業的師傅。

美國工廠與中國工廠,兩者之間看上去差異如此之大,但確實是處在同一個世界。

看完紀錄片之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所謂的製造業迴流,真的容易實現嗎?福耀集團在美國的成功,真的具備代表性嗎?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當美國工廠的中層代表們來到福耀總部參觀時,看到班組會議喊口號時的驚訝,看到處理碎玻璃的工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割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時的錯愕與憤怒,而這時電視機前的每一箇中國人心底也都會有種悲涼。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人感到不應該的一切,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別的不說,就拿為高層住戶安裝空調的那些安裝工人,他們的防護措施只是一條簡易的安全繩,在夏季,每一個高層住宅小區裡,都有著這些極度危險而高空作業的師傅。

美國工廠與中國工廠,兩者之間看上去差異如此之大,但確實是處在同一個世界。

看完紀錄片之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所謂的製造業迴流,真的容易實現嗎?福耀集團在美國的成功,真的具備代表性嗎?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事實上福耀集團在美國設立的工廠並不具備代表性,曹德旺在美國設立工廠的意圖並不是因為美國的稅費更低,而是因為玻璃的運輸成本太過昂貴,必須圍繞整車行業就近建廠。

美國的汽車玻璃市場競爭並不激烈,正適合福耀在當地開廠。而美國的天然氣和電力又比國內便宜很多,兩者算起來,成本和國內差不多。但如果是運輸成本較低的其他製造業,遇到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實現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早已經不是完全依靠製造業了。

固然失業對美國工人的打擊非常大,但是更多的工作機會並不是因為外包,而是因為科技進步提高了生產力而流失的。

這也是影片最後那些AI和機械臂最終將會逐漸取代產業工人鏡頭的含義,那是一件無法迴避且正在發生的事情。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當美國工廠的中層代表們來到福耀總部參觀時,看到班組會議喊口號時的驚訝,看到處理碎玻璃的工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割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時的錯愕與憤怒,而這時電視機前的每一箇中國人心底也都會有種悲涼。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人感到不應該的一切,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別的不說,就拿為高層住戶安裝空調的那些安裝工人,他們的防護措施只是一條簡易的安全繩,在夏季,每一個高層住宅小區裡,都有著這些極度危險而高空作業的師傅。

美國工廠與中國工廠,兩者之間看上去差異如此之大,但確實是處在同一個世界。

看完紀錄片之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所謂的製造業迴流,真的容易實現嗎?福耀集團在美國的成功,真的具備代表性嗎?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事實上福耀集團在美國設立的工廠並不具備代表性,曹德旺在美國設立工廠的意圖並不是因為美國的稅費更低,而是因為玻璃的運輸成本太過昂貴,必須圍繞整車行業就近建廠。

美國的汽車玻璃市場競爭並不激烈,正適合福耀在當地開廠。而美國的天然氣和電力又比國內便宜很多,兩者算起來,成本和國內差不多。但如果是運輸成本較低的其他製造業,遇到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實現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早已經不是完全依靠製造業了。

固然失業對美國工人的打擊非常大,但是更多的工作機會並不是因為外包,而是因為科技進步提高了生產力而流失的。

這也是影片最後那些AI和機械臂最終將會逐漸取代產業工人鏡頭的含義,那是一件無法迴避且正在發生的事情。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當美國工廠的中層代表們來到福耀總部參觀時,看到班組會議喊口號時的驚訝,看到處理碎玻璃的工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割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時的錯愕與憤怒,而這時電視機前的每一箇中國人心底也都會有種悲涼。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人感到不應該的一切,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別的不說,就拿為高層住戶安裝空調的那些安裝工人,他們的防護措施只是一條簡易的安全繩,在夏季,每一個高層住宅小區裡,都有著這些極度危險而高空作業的師傅。

美國工廠與中國工廠,兩者之間看上去差異如此之大,但確實是處在同一個世界。

看完紀錄片之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所謂的製造業迴流,真的容易實現嗎?福耀集團在美國的成功,真的具備代表性嗎?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事實上福耀集團在美國設立的工廠並不具備代表性,曹德旺在美國設立工廠的意圖並不是因為美國的稅費更低,而是因為玻璃的運輸成本太過昂貴,必須圍繞整車行業就近建廠。

美國的汽車玻璃市場競爭並不激烈,正適合福耀在當地開廠。而美國的天然氣和電力又比國內便宜很多,兩者算起來,成本和國內差不多。但如果是運輸成本較低的其他製造業,遇到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實現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早已經不是完全依靠製造業了。

固然失業對美國工人的打擊非常大,但是更多的工作機會並不是因為外包,而是因為科技進步提高了生產力而流失的。

這也是影片最後那些AI和機械臂最終將會逐漸取代產業工人鏡頭的含義,那是一件無法迴避且正在發生的事情。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工業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實早在80年代,美國的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早已斷言了美國工業的發展趨勢,比如保爾森 肯尼迪就曾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提到,美國製造業的絕對產量一直在上升,但製造業的就業人數(特別是藍領工人)在下降,但隨著整個世界都在逐漸由材料型生產轉向知識型生產,這也是種必然的趨勢。


"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最近一部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成為爆款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奧巴馬伕婦是出品人,在傳播度上得到了更大的背書,二是因為記錄了中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公司在美國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兩種文化、管理模式的衝突與融合,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國人極大的關注和深思。

全球化、產業轉移、文化衝突,哪一項都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中不可逾越的宏大話題。

這一紀錄片的內容很多財經號都已經詳細解讀和介紹過了,我覺得介紹最為全面的是“飯統戴老闆”,相關的背景和數據都列舉的很詳細,這個號的經濟類文章大多都是技術流,也一直都是我向往和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我這篇文章不再對紀錄片本身的內容作過多詳細的介紹,更多的是去談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也歡迎看過《美國工廠》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一對夫婦,朱利婭 賴克特和史蒂文 博格納爾,紀錄片中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座工廠,距離他們的住處也就25分鐘車程。對於這個位於鏽帶上的城市 ,他們熟悉並且有感情,2009年,夫婦倆拍攝通用汽車廠關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通用工廠的關閉》,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提名,並在HBO上播放。

2014年,中國的福耀集團,買下代頓市的通用汽車舊廠房,改造成玻璃廠,並招聘當地人上班,隨著幾百個中國工人和管理者來到代頓市,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生活?中國與美國的管理者和藍領工人之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趣的故事。

恰好福耀玻璃想找一個團隊,記錄他們在美國的開廠過程。於是兩位導演就開始了跟蹤拍攝。後來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是在紀錄片成型之後才介入的。

我在看這部紀錄片時,看著那些廠房、工人、玻璃會有種熟悉感。因為我所在的城市洛陽也是座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城市,早在七十年代,就曾建成過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條彎鋼玻璃生產線。那些流水線、廠房、幾班倒的工人,碩大的工廠都曾是我兒時見慣的景象。我見過這個產業的輝煌,也親眼目睹過一代工業巨人的沒落,而跟隨時代大潮而失業、下崗、陷入生活困境的就曾是我的鄰居、同學的父母、家裡的親戚、朋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這部紀錄片非常真實而客觀,並沒有預設任何的立場。

一個依靠工業的小城市,在通用關閉工廠之後,這個城市就基本失去了活力,大量工人失業的背後是更多家庭陷入的經濟困境。有的人從中產階級一直跌落到住地下室,有的人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找到工作,所以當福耀玻璃開始在當地建廠之後,這些美國工人基本經歷了欣喜、感激、錯愕、不適、抗爭、失落、接受現實、最終不得不適應的全過程。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作為投資方和管理方的福耀公司也經歷了小心翼翼的蜜月期、略顯尷尬的磨合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期到最終實現盈利的平穩期。

這中間不僅僅是管理理念和文化衝突,更是讓人恍忽中有一種歷史倒錯感。

因為,紀錄片中福耀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在歷史上工業進程加速的美國公司中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在不斷改善中達到了勞資關係的相對平衡。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而現在卻基於一個“鏽帶上的城市 ”,這幾十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福耀公司錯了嗎?一家公司當然是要盈利的,那麼追求高產出、高效率無可厚非。

美國工人錯了嗎?經歷過幾十年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建全的職工保障和福利體系,再看到福耀公司半軍事化的管理、高負荷的工作量、防護和安全措施不夠的管理,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這都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對於這家工廠裡的中國工人們來說,對於他們的衝擊也是很大的。他們超長工作、很少休息、午餐隨便拿廉價點心啃兩塊就完事了,常年與家人、孩子而分離。而美國工人薪資待遇比他們好,休息比他們多,效率比他們低,但仍然願意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認為安全大於一切,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這種價值觀上的不一致帶給雙方的都是足夠的驚訝與震憾。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所以當美國工廠的中層代表們來到福耀總部參觀時,看到班組會議喊口號時的驚訝,看到處理碎玻璃的工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割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時的錯愕與憤怒,而這時電視機前的每一箇中國人心底也都會有種悲涼。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人感到不應該的一切,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別的不說,就拿為高層住戶安裝空調的那些安裝工人,他們的防護措施只是一條簡易的安全繩,在夏季,每一個高層住宅小區裡,都有著這些極度危險而高空作業的師傅。

美國工廠與中國工廠,兩者之間看上去差異如此之大,但確實是處在同一個世界。

看完紀錄片之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所謂的製造業迴流,真的容易實現嗎?福耀集團在美國的成功,真的具備代表性嗎?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事實上福耀集團在美國設立的工廠並不具備代表性,曹德旺在美國設立工廠的意圖並不是因為美國的稅費更低,而是因為玻璃的運輸成本太過昂貴,必須圍繞整車行業就近建廠。

美國的汽車玻璃市場競爭並不激烈,正適合福耀在當地開廠。而美國的天然氣和電力又比國內便宜很多,兩者算起來,成本和國內差不多。但如果是運輸成本較低的其他製造業,遇到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實現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早已經不是完全依靠製造業了。

固然失業對美國工人的打擊非常大,但是更多的工作機會並不是因為外包,而是因為科技進步提高了生產力而流失的。

這也是影片最後那些AI和機械臂最終將會逐漸取代產業工人鏡頭的含義,那是一件無法迴避且正在發生的事情。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工業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實早在80年代,美國的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早已斷言了美國工業的發展趨勢,比如保爾森 肯尼迪就曾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提到,美國製造業的絕對產量一直在上升,但製造業的就業人數(特別是藍領工人)在下降,但隨著整個世界都在逐漸由材料型生產轉向知識型生產,這也是種必然的趨勢。


《美國工廠》: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當我們看到紀錄片中國公司吃苦耐勞的產業工人和高效率、高產出的生產線時,也不應該忘記,如果只是單一的從人力成本上來考量,可能東南亞其他國家也正在趕超我們。

雖然目前在很多低端的製造業中,很多國外公司都被來自中國的競爭者們極富衝擊力的價格而拖垮,但在高端製造和核心技術上,我們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

但我們國內的優勢在於,我們有著廣大的市場,並且有著相當大的市場支配力可以迅速將任何的先進技術商業化,並降低價格。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開拓和發明最尖端的技術,但事實證明我們非常擅長改造現有的技術,以適合本國內的需求,並且有強大的手段在廣大的市場內迅速推廣。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我們面臨的問題依然很多,過去那種為了追求增速而不計代價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行了,在經濟發展和環境安全兩者之間的平衡也越來越重要。

我們無法從現在一步跨越到未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所以這部紀錄片看完之後,我並沒有太多的自豪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