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教育迫在眉睫 振興教育從細節做起

家庭教育 管理 法律 教育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4-15

細化班級管理 促進學生成長——以樂昌中學270班班級管理為例談振興曲沃教育

振興曲沃教育迫在眉睫振興曲沃教育從細節做起。

新學期開學以來,樂昌中學根據教科局的安排,緊緊圍繞振興曲沃教育這個課題,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討。他們從細小之處入手,細化班級管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記者深入樂昌中學和校長座談,和教師交流,從他們的言談情感中,感到了樂昌中學的領導和老師都有那麼一股火熱的激情,都有那麼一股迸發的力量。我認為:這就是振興曲沃教育的一個嘹亮的音符,一個有力的節拍,一個不竭的源泉。

校領導都反映七年級270班班主任張豔霞老師會管理,善管理,科學管理,管理出了效果,管理出了水平。270班的學生在遵守校紀校規方面是大家公認的好班級,在總體考試成績方面也是比較好的一個班級。入學半年多組成一個新的班集體,怎麼能成為大家一直讚賞的好班級呢?經過了解,張豔霞老師探究、實踐的“三自三權”創新管理辦法,打開了我們眼前的一扇窗。讓我們一起走近張豔霞,走近270班。

一、“三自”就是:自我衡量、自定目標、自我教育。

1.自我衡量。中學生處於叛逆期,易衝動,難管理,中學的老師們都在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班級管理的好辦法。張豔霞老師有十幾年教齡了,班主任工作經驗豐富,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從接手270班入學的第一堂課開始,她就推心置腹地告訴學生:“我們班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來自不同的學校,全班每一個同學的道德水平、行為準則肯定不一樣,每一個同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也不會相同。但是,無論什麼層次,我們都應該會自我衡量,做到心中有數,明白自己在一個什麼層次上,老師不求人人優秀,但求人人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要成為一種制度,用這個習慣和制度鞭策自己,團結一心,互幫互助,使我們班成為最優秀的班集體。……”

所以,每天開始學生都要自我衡量衡量,自我約束,要求進步之心始終催促著自己。

所以,每次週會學生就是一次心靈的沐浴。學生暢所欲言,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人人每次進步一點點,班級每週進步一大段。

所以,每次測試完結,老師就讓學生拿自己的分數去衡量,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2.自定目標。通過自我衡量與全班同學進行比較,自己反思,然後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用張老師的話說就是“你一定量力而行,我不會因你的目標小而鄙視你,我不會因你進步小而嫌棄你,但你的目標因華而不實我絕不會饒恕你。”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有的學生不適應張老師的管理方式,難免出現一些矛盾,有的學生竟然給她拍桌子、吹鬍子瞪眼,有的家長也是議論紛紛、嘮叨滿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孩子的進步,學生有了成就感,學生有了集體榮譽感,家長也有了認同感。張老師就是這樣,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再製定下一步的小目標,一點一點地前進。張老師常常對學生說:“基礎差不怕,怕就怕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前進目標在哪裡。有了前進的目標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

3.自我教育。張豔霞老師認為:中學生有了辨別是非的初步能力,法律意識逐步建立,他們是成長中的個體,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潛能,這不僅是尊重學生,更是鍛鍊學生自我成長的能力,給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張老師的精心策劃下,班裡形成了“自我教育——學生一對一教育——小組內自我教育——班內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階梯式循環教育模式。張豔霞老師的育人理念就是“人勸不如自悔”“人貴有自知之明”。正因為如此,張老師非常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長。副校長鄭育德說:“張老師事事處處以愛心為前提,對學生時時刻刻嚴格要求,學生對她既敬畏又活潑。時間長了學生自然會拿自我教育的成果去回饋老師。”通過這樣自我教育的方式,一是避免了師生之間的矛盾,二是符合“自知之明”的進步規律。

我們看到張豔霞老師的“三自”管理方式不僅體現在學習文化課方面,還體現在品德素養方面,行為規範方面。由於學生是來自不同的學校,來自不同的家庭,受教育的方式不同,成長的經歷不同,養成的習慣不同,那麼品德素養也是不同的。張老師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有良好品德的同學有具體要求,對有不良習慣的同學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某同學有好玩手機、上課不專心、愛吃零食、作業馬虎、打打鬧鬧等等不良習慣,張老師就用“三自”管理方法去要求他。通過一段時間改掉一個壞習慣,再通過一段時間再改掉一個壞習慣,這個學生就逐步成長了進步了。張老師說:“教書育人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一個有一大堆壞習慣的學生,在三自管理方法下改掉了一個不良習慣,他就是一個進步的好學生。”

二、“三權”就是:家長有教育權、老師有教育權、學生有受教育權。

樂昌中學把《道德與法制》學科、週會、班級管理、“131教學模式”融為一體,細化每一個管理方案,事事關注學生的成長,形成了本校“依法治校”的特色。

1.家長有教育權。張豔霞老師在家長微信群裡發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教育家問總統:“你覺得做駕駛員難呢,還是做父母難?”總統很奇怪:“這還用問,當然是做父母難。”教育家接著問:“可是,為什麼做駕駛員前就必須先通過學習、培訓,什麼科目一科目二的,又是理論又是實踐,合格後才能取得駕照。而做父母的卻可以不接受培訓,更不用考核之類的呢?”總統嚴肅地說:“如果一個駕駛員不合格,開車上路,那就可能傷害其他人的生命財產。所以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教育家也很嚴肅地說:“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起點和根基,是比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更為重要的教育,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永恆的重要課題。它不但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也決定家庭和社會的未來,甚至決定著整個民族的命運。如果把“熊孩子”比作一輛汽車,那麼他上路造成的危害比你說的那輛汽車造成的危害那個大呢?”總統點點頭說:“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這儘管是一個故事,但在家長中引起了反響。這個故事確實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樂昌中學就是緊緊把握家庭教育這個切入點,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張豔霞老師是這樣做的:一是通過建立“奮進270”家長微信群及時地和家長溝通,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變化。學生病了,張老師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及時聯繫家長。可是,有個學生遲到了就想鑽空子,給老師說有病了。假象是瞞不過細心的張老師的,她認真觀察,發現這個學生身體棒棒的,怎麼會有病呢?更叫人費解的是家長立即發來短信:“老師,孩子有病,剛吃過藥才到學校的。”張老師通過細緻的瞭解,事實真相不是那麼一回事,原來是家長袒護孩子,就幫孩子說假話。張老師就及時在微信上警告某些家長:“你愛孩子,我愛學生。愛孩子不是寵他,更不能幫他造假,不能讓他認為欺騙別人是一個很好的遊戲。”二是和個別家長“約談”。張老師能恰到好處地把握“約談”的時間和對象,以便提高“約談”的效率。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差,追求上進的表現更差,在班裡影響不好。張老師認為:如果不和家長及時溝通,這個學生可能就毀掉了一生,再說也影響全班學生的學習情緒。張老師通過深思熟慮,才決定“約談”這位家長。張老師說:“他在學校表現的冷漠、沒有自信,是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和家庭教育分不開,孩子是你家庭的唯一希望,應該鼓勵孩子陽光一些。你有教育孩子的權力和義務,如果你自己丟失了這個權力和義務,那麼你就丟失這個家庭。”家長十分內疚地說:“確實是這樣,對孩子我們訓斥的多,鼓勵的少,光以為棍棒下面出才子,沒有想到物極必反。我們家長一定認真反思這個問題,積極和老師合作,把孩子教育好。”現在這個學生雖然沒有成為優秀學生,但在老師的評價裡是“天天向上”,在家長的心目中是“越來越懂事了”。

2.老師有教育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享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的權力。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發展老師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可以說,家長和學生也認同老師的這種權力。鑑於有這樣的基礎,張老師春風化雨般地把班級管理滲透到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當老師的現在有一種感覺:現在的學生不好管,有時候冷不丁就爆出一個突發事件,老師對學生得捧著,寵著,不然老師的職業都保不住,更談不上什麼尊嚴了。怎樣對待這些問題呢?樂昌中學不但依靠政教處把依法治校貫穿在學校的每一個環節之中,還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管理學生、教育評價是《教育法》授予老師的權力,老師如何行使這個權力?學校常常展開這樣的討論:面對只要表揚不要批評的學生怎麼辦?老師對屢教不改學生可以使用必要的懲罰嗎?遇到無理取鬧的家長怎麼對待?學生對老師使用暴力該怎麼處理?儘管觀點不一,積極的有之,消極的有之,老師能參與到這樣的討論、思考之中,本身就是在關注教育的發展。校長劉文選經常給老師們講:“學校是老師們的堅強後盾,依法治校的宗旨不能動搖。”

3.學生有受教育權。樂昌中學從教育法的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授予兒童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力,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同樣,學生應當履行這樣的義務:(1)遵守法律、法規。(2)遵守學生行為規範;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4)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班裡有一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但他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不好,張老師發現這個苗頭,在週會課上嚴厲批評了這種現象。她對學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權力和義務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請同學們珍惜受教育的權力和義務,你不珍惜這個權力和義務你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樂昌中學在班級管理中積極探索,雖然已見成效,但他們還是感到任重道遠,張豔霞老師如是說:“班級管理沒有固定的公式,沒有千真萬確的定理。三自三權班級管理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它不是萬能的,我要繼續探究,一定會把班裡違規違紀的次數降到最低,也一定會把積極向上的學生人數增加到更多。振興曲沃教育從我做起。”這就是勇於創新、樂觀自信的樂昌中學。

(作者: 曲沃教科局教研室張承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