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應以人為本細化管理管理

教育 湖南教育網 2017-04-15

學校“禁止”學生帶零食、零花錢、手機、課外書,禁戴髮卡等,各種 “禁令”不絕於耳,又屢“禁”不止,原因何在?這是因為學校將職份內的管理粗暴化、簡單化,違背了人的生理規律和孩子的天性,更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先拿禁帶“零食”來說,目的當然很明顯,要麼就是為了促進學校“小賣部”的“五毛”食品暢銷,要麼就是怕學生上課偷吃零食影響正常教學秩序,要麼就是怕學生吃多了零食影響正常進食,要麼就是怕學生亂扔零食包裝影響環境……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對於第一種原因,我們當然是完全有理由去反對的,但對於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看似冠冤堂皇的其它理由,家長一般沒有辯駁之力,更無招架之功。

但是,孩子們呢?孩子們當然不會樂意,情緒都發洩在家裡,都隱藏而等待其它事件中宣洩而出。放學時間店鋪裡密密集集擠滿的小腦袋,和放學時間裡蜂擁而至的食品攤販,都充分顯示了孩子對“吃”的渴望。“食色性也”,吃是生理需要,對於小孩子來說,無法也無需去極力壓抑。但集中到放學時段吃,會影響晚飯進食,也容易造成暴飲暴食。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人的進食應該少食多餐,才利於腸胃活動,才利於學習和工作。所以,學校從早上7:30到下午4:00的近8個小時裡,完全禁止學生吃零食是不科學的。

那麼禁帶零花錢、手機、課外書、髮卡等,校方的理由往往是充足的,家長只能腹誹,絕不敢公然反對。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應該學會以錢換物這種基本能力,和鍛鍊個人財物打理能力,這個用時尚的叫法是“財商”。“手機”、“課外書”之類,對學生學習有利也有弊,學校應該理性看待。禁戴髮卡的學校,據稱是低年級老師怕“髮卡”等尖利物件造成人身傷害,還包括禁帶鑰匙、剪刀等,這有點掩耳盜鈴的味道。因為畢竟學校的安全工作重在教育與排查,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不僅僅是限定在學生本身。

那我們應該如何針對以上事項,優化工作方法,減少家校矛盾呢?據我個人的意見,可以改“禁”為“限”, 改“氾濫”為“規整” ,改“責罰”為“引導”。即禁止學生攜帶的物件,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合理的部分,適當減少數量。如學生帶來的“零食”可以限量,把上午第二節課後和下午第五節課後定為進食時間,改為集中進食,甚至可以舉辦食物“共享時間”,讓孩子們更歡快、規律的進食。這樣既避免了諸多不利因素,又做到精細化、科學化管理。帶錢也可以限量,並與家長密切聯繫,關注孩子的消費情況,或者利用班會等時間請與孩子們談談“消費經”。手機、課外書、髮卡等,都可以有甄別的對待,設定專門的區域和時段使用。

學校的管理,也能考慮教師的智慧,是一門藝術。只有讓簡單、粗暴的管理手段變得更人性化、科學化,學校和老師才會獲得家庭與孩子們的更多的支持和擁戴,才會將各項規章制度更好的落到實處。(本網評論員 黃彥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